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资讯 » 热文赏析 » 正文

老北京百姓常在粮摊儿上买粮食_居民和摊贩的关系如同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3 15:35:13    作者:田润锦    浏览次数:222
导读

我小时候,家里买粮食都是去菜市场得粮摊儿上买。那时大街上有卖粮食得粮栈,像饭店、公所、需求量大得商户都去那里购买。而一般老百姓居家吃饭,以就近、方便为主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北京是大城市,人口集中,粮食消费量大,居民所需粮食完全由私营商业运输供应。因此,当时粮食业和银钱业并列,是旧北京两大行业之

我小时候,家里买粮食都是去菜市场得粮摊儿上买。那时大街上有卖粮食得粮栈,像饭店、公所、需求量大得商户都去那里购买。而一般老百姓居家吃饭,以就近、方便为主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北京是大城市,人口集中,粮食消费量大,居民所需粮食完全由私营商业运输供应。因此,当时粮食业和银钱业并列,是旧北京两大行业之一。大商号主要由山东人经营,小摊贩也是山东低层贫苦人居多。他们从粮栈批发趸来,稍加价零售。早上推车进城,到固定得卖货地,铺地席,把各个品种都装成小袋摆出,插上标签,就开张了。

那时百姓生活普遍很艰苦,大部分人家平日得主食基本都是棒子(玉米)面窝头,因为它便宜啊!一斤白面得钱能买二斤多棒子面,能吃到细粮,就是改善生活了。而且家里一般都没有余钱,不存粮,买白面也是一次就买几斤。记得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唱道:“卖豆腐挣下几个钱,集上我称回二斤面”,那情景确实这样,所以卖粮食摊贩得主顾从来络绎不绝。

小摊贩得服务态度都特别好,我家人口多,一次买得多自然就沉,母亲去和他说一声,他就收摊后把要买得几样,一点儿不差地给送到家里来,他卖得粮食都很新鲜。很多人家买他新磨得棒子面,加上点苏打,温水和面蒸窝头,上笼屉大火蒸,熟了一打盖,暄腾腾、热乎乎。而且那时还有很多粗粮细作得方法。如发点儿白面,夹上大量棒子面,撒些椒盐卷起来蒸,名叫金银卷;或者玉米面里少掺些白面,做两样面切条,等等。

有些用量少得杂粮,如小米,各种豆类等,家里没有了,就会让我去买。再加上我经常放学拿个速写本,去到菜市场画各种场景,一来二去和卖粮食得也熟了。有时他卖,我坐他得小马扎上画他得动作,他还时不时回头朝我笑笑。买粮食得人那时都是自己带口袋来,用秤称完倒进去,遇到有没带家伙得,他就拿出预备好得小布袋给装上,一般得都是街坊邻居,下次来买就会给他带回来,遇到有孩子来买,他会很细心地用小绳子把口给绑紧,再多嘱咐几句“路上别玩儿,先送回家!”之类得话。没人买时,他会和我聊会儿天,给我讲他知道得粮食知识。像大兴县釆育得小米、通县得黄豆、马驹桥得玉米、京西稻等,称为“伏地”粮,产量不高但质量好。可这些哪够北京人吃啊,所以绝大部分是外地来得,像大米是从南方水运过来,因为一年两熟、三熟,口感比京西稻差远了,没油性;察哈尔得小麦、包头得高粱都一般;山西得糜子、小米都好,但产量低啊。他爱说善谈,头头是道,我特爱听,长知识。

他得山东口音很重,但都是北方地区,所以听得懂。一天放学,几个同学一块聚到他摊儿上,一个同学正在学快板书,看着他五大三粗得身材,学他口音说:“山东好汉武二郎,个子高来身体壮。”他不慌不忙接着说“为啥长得这么壮,因为吃了俺卖得粮!”周围一片哄堂大笑。那时居民和周围摊贩得关系都是很和谐融洽,如同邻里一样。他们靠勤劳、诚信挣钱,是值得尊重得。

(原标题:卖粮摊贩)

北京晚报 何大齐图 木玉文

流程感谢:u005

感谢声明:文本感谢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感谢或改编。

 
(文/田润锦)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润锦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