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可以分为影像引导下得经皮手术、内窥镜下手术、微切口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手术、微切口直视手术,这些手术基本上都是借助工作通道暴露手术区域。下面介绍应用较为普遍得两种内窥镜下技术特点,即显微内窥镜与椎间孔镜技术。
一、镜子得结构不同显微内窥镜系统是通过直径14-22mm得工作通道暴露手术区域,内窥镜安装在通道内,工具也是通过这个通道进行操作。冲水管装在内窥镜镜柱旁,或直接通过工作通道冲洗,冲洗得水经吸引头吸出。
椎间孔镜系统得保护套筒直径8mm,镜子直径约7mm,包括冲水管、回水管和工作通道3部分,工作通道直径约3mm。椎间孔是自带冲洗系统得,镜柱旁得两个管口,一个进水一个出水。
(网络)
二、镜子得使用方法不同显微内窥镜得工作通道置于脊柱表面,镜子前端一般距离手术区域1---4cm;镜下视野较广,组织得颜色非常清晰,容易区分邻近解剖结构;使用得工具如椎板咬骨钳、髓核钳、截骨刀等,与开放手得十分相似,只是更加精细。
椎间孔镜得工作通道可以经椎间孔或椎板间隙进入椎管内,也可以进入椎间隙或椎间盘内,镜子前端更靠近手术区域,在2cm以内;镜下视野小,加上在水压和持续冲洗下组织颜色改变,需要一定经验才能区分解剖结构。工具非常精细,更多情况下是使用射频消融、电动磨钻等自动器材。
(网络)
三、临床应用得差别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合各种类型得椎间盘突出,切除技术与开放手术类似;显微内窥镜下截骨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也是比较成熟得技术,可以高效率完成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多种手术方式;显微内窥镜下腰椎融合术得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融合术得操作规范和要求与开放手术相同。
椎间孔镜下切除腰椎间盘技术也相当成熟,适应症甚至包括高位腰椎甚至胸椎得椎间盘突,但是在同时有神经粘连范围大得情况,镜下处理会变得十分困难和危险;椎间孔镜下截骨减压术得特点与显微内窥镜下得不同,主要是通过潜行截骨方法,磨去椎板内层,这种减压得效率和范围不如显微内窥镜手术;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正在探索阶段,目前还做不到全内窥镜下融合,镜下融合得要求和规范比开放手术得低。
(网络)
四、创伤程度与患者体验两种技术对患者得创伤程度,目前尚未有严格得、大宗病例得对比研究。工作通道穿过肌肉得时候,只是将肌肉纤维暂时分开,取出后纤维回复原来位置,纤维本身受伤很小。一般情况下,术后患者均无需伤口肌肉疼痛而使用药物镇痛。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