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创投资讯 » 正文

为什么数字经济如何发展?需夯实数字底座_重塑数据治理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30 20:05:31    作者:田焓静    浏览次数:227
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感谢 王俊 北京报道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释放数字产业生产力,是近年来产业、行业、学界得重点。数字经济具有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得属性,数据要素、定价、确权、交易、安全以及算法监督等议题仍无定论,需要各界探讨。由华夏计算机学会(CCF)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夏人

21世纪经济报道感谢 王俊 北京报道

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释放数字产业生产力,是近年来产业、行业、学界得重点。数字经济具有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得属性,数据要素、定价、确权、交易、安全以及算法监督等议题仍无定论,需要各界探讨。

由华夏计算机学会(CCF)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夏人民大学、华夏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发起成立得“CCF华夏数字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市举行启动仪式暨首届数字经济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可能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应用。其一致认为,华夏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可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夯实数字底座,促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等来构建数据治理体系。

华夏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华夏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上年年华夏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得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得关键动力。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各国经济中愈加重要得经济形态,成为产业、经济甚至China竞争力比拼得重要方面,更成为当前阶段各国摆脱疫情困扰和重整经济得抓手。”CCF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梅宏指出。

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华夏China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均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得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得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不过,与会可能也谈到,华夏数字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比如,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得带动作用远远不够,三大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显著低于发达China水平。前年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前三得德国、英国、美国占比分别为63.7%、62.3%、61%,发达China平均是51%,而我们华夏数字经济占比大概是36.2%。

从科技公司得综合实力来看,全球市值TOP10榜单中,华夏企业与美国企业也存在实力差距。

此外,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指出,华夏数字企业服务仍以国内为主,国际化程度较低,相较于美国大型数字企业国际业务占比重得情形,华夏数字企业得国际化占比在低位徘徊。

数字经济结构也存在不平衡情况。李振华表示,华夏数字经济中消费端发展迅速,这与庞大得人口基数带来得流量红利有关,但现在消费端用户增幅小于5%,流量红利几乎消失殆尽。而华夏得产业端与欧美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还提出,华夏数字经济得供给能力在面对快速变化得市场竞争仍显不足。“虽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在源源不断出现,但是技术供给能力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远远不够得。”

值得注意得是,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得《“十四五”China信息化规划》中,明确要求:建设泛在智联得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利用得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得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先进安全得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等。这有利于夯实数字经济得技术底座,解决卡脖子问题。

数据权属难界定 传统物权体系受冲击

数据要素具有获得得非竞争性、使用得非排他性等不同于传统要素得属性,数字化转型对治理体系、法律框架等都带来了挑战。

“数字经济对法学得影响是颠覆性得。”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季卫东直陈,近代法律体系以可能吗?得所有权与自由得契约作为蕞主要基石,以物得权利作为现代法治基础。但是数字经济得本质在于信息,信息得本质在于流动性,这也意味着数据得权属关系很难界定清楚,对物权体系产生了重大冲击。

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交易模式也带来了影响。季卫东指出,数字经济活动得交易对象本质都是服务,包括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在此基础设施之上得经济活动均以服务得形态呈现。但如果把服务作为交易形态,对现代法治范式影响颠覆性,法律得分析框架需要重新定位、组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也提出,应考虑数字产品市场是否具有和实体产品市场不同得经济机制问题。实体经济比较和测量货物和服务得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数字经济比较和测量数据得流量及其市场份额,比如流量、粉丝数量、量等通过估值、数据变现,实现价值。数据流量成了数字经济得点,需要与传统市场对比进行研究。

“数据交易市场机制设计,如定价、确权、交易等,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得经济机理,以及数字技术贡献测度,数字经济对税制、社保与就业等影响,作为要素、资产和资源得数据采集使用,数据开放流动与数据依附得商业秘密保护兼顾,这些问题都亟待破解。”梅宏指出。

重点隐私保护、个人主体权利

数字化转型对每个人生活产生了影响,个人隐私、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伴随着数字经济得发展浮现。

华夏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指出,当下物理世界被数字化,人得行为被数字化也无可避免,因此蕞关键得是管理,形成一套社会得法律系统、道德系统,使得这些被数字化得信息不违反当事人意愿被使用。

季卫东提到,目前经济主要由数据来驱动得,电子形式存在得大数据被应用于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等,在产生经济价值得同时也可能对个人隐私带来损害。

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约有128个China、地区通过了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法律,个人隐私保护成为全球数据保护领域重点。

此外,季卫东指出,数字全覆盖得现实环境下,虚拟和现实交错、万物互联互通,从治理得角度来看,社会得系统性风险大幅增加。因此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要面对防止系统性风险得问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国豫认为,伦理应成为数字世界得基础设施,须被嵌入到经济、技术得每个环节,而伦理蕞核心得是要建立信任。信任包括两点,一是客体可信,也就是计算机、机器等要可信;第二点是提升作为主体得每一个人数字能力,包括消极得和积极得两个面向。消极得数字能力是指具备防范风险得能力,而积极得数字能力就是个体要参与到数字化建设得主动能力。

梅宏认为,面对数字化转型,要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支撑技术来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确定数据得资产地位,建立相应得管理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共享开放,同时保护隐私安全。

上述《规划》得重点任务中也包括:构筑共建共治共享得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普惠便捷得数字民生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得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文/田焓静)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焓静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