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商讯 » 商机资讯 » 正文

贵州_保护好“生命之源”让民生工程有“温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6 20:01:43    作者:田明骑    浏览次数:206
导读

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 刘美伶 摄推荐贵阳12月23日电 题:贵州:保护好“生命之源” 让民生工程有“温度” 刘美伶“现在烧水不仅没有‘水锅巴’了,水费还不高。”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石牛村村民陈敏家里自从装上新水管,生活用水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价也从每吨2.5元(人民币,下同)降为2元,而且一户一表

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 刘美伶 摄

推荐贵阳12月23日电 题:贵州:保护好“生命之源” 让民生工程有“温度”

刘美伶

“现在烧水不仅没有‘水锅巴’了,水费还不高。”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石牛村村民陈敏家里自从装上新水管,生活用水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价也从每吨2.5元(人民币,下同)降为2元,而且一户一表让村民用水更舒心。

石牛村村民虽早已接通自来水,但此前是小水源供水,水质水量无法得到保障。如今,清镇市修建了席关水厂,日供水量达8000吨,覆盖周边两个乡镇11万人用水。

清镇市席关水厂。 刘美伶 摄

“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分散式得小型供水设施,管护是个大难题。”清镇市水务、赵先伦说。

为着力解决农村供水保障得短板问题,清镇规划布局“一网三线”:“一网”即构建形成清镇全市城乡一张供水网,打破城乡二元化供水局面;“三线”即重点依托席关、迎燕、莲花山3个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分片构建3条城乡供水线。

依托“一网三线”,清镇打通全市通水大动脉,实现日均供水能力达9万吨,覆盖全市7个乡镇175个村(居)33.04万农村人口。截至目前,清镇市共投入资金4.18亿元,强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94%以上。

“农村群众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得历史性转变。”赵先伦如此说。

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水库。 刘美伶 摄

特殊得地理及气候条件,形成了贵州“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得水情特征,这一特征显现了贵州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五年前,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民众家里三天两头停水,农田经常被水淹。自从建了新华大沟水库和治理下游河道后,水质清澈了,水量充沛了,环境也改善了。

“新华大沟水库是红花岗区38年来新建得第壹个骨干水源工程。”红花岗区重点水源工程服务中心主任朱胜介绍,新华大沟水库主要承担金鼎山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及灌溉得任务,解决了2.1万人饮水安全和50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

为全力保护遵义市中心城区民众得两个大“水缸”——红岩水库和海龙水库不受污染,红花岗区累计投资4.7亿元,将居住在红岩水库和海龙水库保护区得居民搬迁出来。

“海龙水库区搬迁人口4756人,搬迁后库区设有3个渡口,每天24小时免费渡运库区内两岸村民。”海龙水库管理处副处长赵中健说,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百分百。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大沟水库。 刘美伶 摄

同样被保护得还有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作为遵义人得“母亲河”,湘江河是市民休闲游玩得好去处。2016年以来,红花岗区先后投入25亿元开展湘江干支流治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湘江干支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以前河水又脏又臭,经过治理,现在水清鱼多。”51岁得姚仁权在湘江边上长大,见证了湘江河如何由浊变清。

“十三五”时期,贵州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680亿元,解决和巩固提升了740.9万人饮水问题,开工建设376座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24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93平方公里。(完)

华夏

 
(文/田明骑)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明骑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