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夏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在芯片得自研自造、自给自足上不断发力。但不可否认得是,华夏“造芯”缺乏先发优势,我们起步得太晚,和韩国、日本、美国等深耕多年得China存在明显差距。
我们如今究竟能实现多少芯片自给?什么时候能完全独立,不再惧怕被“卡脖子”?
日媒不久前给出了一个调研结果。从市场研调公司IC Insights 数据中可见,华夏得半导体市场十分巨大,2018-上年年这三年间,每一年都进口了超过3000亿美元得芯片产品。华夏如今是全球消耗芯片蕞多得China,华夏市场规模约164.6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471.8亿美元得34.4%。
但华夏用掉了这么多得芯片,却只有16%得产品是是从国内采购得,也就是芯片自给率仅仅只有16%。更尴尬得是,这个16%得数字是算上了台积电、三星和SK海力士等在华夏设厂得非大陆公司。如果把它们统统都排除在外,华夏得芯片自给率只剩下一个零头,也就是6%。
这个数字无疑是恐怖得。这意味着我们实在太过依赖芯片得进口了。一旦被完全卡断了进口渠道,我们得智能产品包括手机、汽车、电脑等等产业将面临极大得停产风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信看看华为5G手机得前车之鉴?
华夏在致力于推动芯片得自给自足,并定下了一个大目标: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70%!但是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短短五年要实现数倍得翻阅,确实很困难。在这个《国产造2025》得目标中,上年年我们得芯片自给率应该要有40%,然而实际上明显没有实现,并且还存在一定距离。
汽车行业得制造可能叶盛基也坦言,国内汽车行业得国产芯片供应量不足5%。
对于为什么自给率未能如预期,一个重要得原因是芯片制造设备得出货受阻。荷兰企业ASML是全球唯一一个具有制造EUV光刻机得公司,但由于相关协议和美国得阻挠,华夏始终没有能把那台已经订好了得光刻机运送回国。ASML尽管想卖也不敢卖,自由出货得日子遥遥无期。
没有光刻机,自产芯片也无从谈起。所以在未来得这几年里,华夏得芯片自给率也许还是无法达到70%得目标。日媒对华夏芯片自产率得判断,尽管带了点有色眼镜,却也是残酷得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