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今日热点 » 正文

寻找抚慰心灵的高山流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1 13:08:35    浏览次数:225
导读

评论者认为,学者郑培凯最新推出的《赏心乐事谁家院》“谈论了茶、戏曲、瓷器、书法等传统文化和孔子、司马迁、利玛窦、郭嵩焘、王元化等古今人物,涉猎广泛,既显示中国传统人文及物质文化丰富的一面,也揭示了传统

评论者认为,学者郑培凯最新推出的《赏心乐事谁家院》“谈论了茶、戏曲、瓷器、书法等传统文化和孔子、司马迁、利玛窦、郭嵩焘、王元化等古今人物,涉猎广泛,既显示中国传统人文及物质文化丰富的一面,也揭示了传统文化的精湛和深邃”。

连接起书中这众多“赏心乐事”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主张:“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优秀的东西、那些美得让人心悸的东西,需要我们今天重新去发掘、认识和弘扬。”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中袅袅不绝的绕梁余音,是可以抚慰我们心灵的高山流水。

撒一些文化的种子

读书周刊:您曾经说过,“我一生只有一个追求,我想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文化情怀怎么来的?”最新推出的这套《赏心乐事谁家院》,是您对此给出的一种答案吗?

郑培凯:算是一种答案。这套书收集了一些我想让大家知道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题的文章,写的都是我的心里话,诉说了我的文化观点。其中,《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涉及茶道、昆曲、园林与人文风景的文化审美追求;《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反思历史人物的具体历史处境,希望借此探讨文化变迁所展现的历史意义;《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是通过评论学术著作与艺术展览,反映我对学术文化、艺术实践的观察与期望。

年轻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可是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些兴趣引导了我一生的追求。我觉得,人生应该对生命和生活充满兴趣。我的兴趣就很浓,而且,我还要把它们讲出来。

读书周刊:所以,您不仅追问自己的文化情怀怎么来,还希冀将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郑培凯:我们的文化需要一个灵魂,那就是人文。

传统文化里传承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觉得我可以做一些事去推广它,比如,通过教育。1998年,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成立“中国文化中心”。当时,香港城市大学张信刚校长决定在学校里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就把在美国高校任教的我请到香港,来领头做这件事。于是,我来到香港,详细制定了课程的安排,除了传统的文史哲,还涉及美术史、书画、戏曲、陶瓷、古典文学,等等。还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带出去”;通过专题讲座,把汤一介、袁行霈、叶嘉莹、黄苗子、蔡正仁等知名学者和艺术家“请进来”。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