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一、治疗原则
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二、常规治疗
(一)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适当给氧,以间歇吸用为宜; ③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三)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为宜;
(四)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五)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三、手术治疗
四、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1、内科治疗
(1)一般处理:①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人物,如果Pa02 60mmHg或PaCO2 50mmHg应吸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PaCO2保持在25~35mmHg之间,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③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或腹泻者,可适当增加入液量。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50~70mmol/L,补钾40~50mmol/L,糖类13.5~18g,补充热量(6.280~7.536)×106J/d。④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⑤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2)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选用:①甘露醇:通常125~250ml,每6~8小时一次,疗程7~10天;如有脑疝形成征象可快速加压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宜慎用。②利尿剂:呋塞米较常用,每次20~40mg,每日2~4次静脉注射,常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增强脱水效果,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肾功和水电解质平衡。③甘油果糖:500ml静点,每日1~2次,3~6小时滴完,脱水、降颅压作用较甘露醇缓和,用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的病情好转期和肾功能不全患者。④10%人血白蛋白:50~100ml静点,每日1次,对低蛋白血症患者更适用,可提高胶体渗透压,作用较持久。脱水剂用药期间宜监测ICP、血浆渗透压,部分重症病例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不建议应用激素治疗减轻脑水肿。
(3)调整血压:关于ICH患者的血压调控目前尚无一定的公认标准。一般认为ICH患者血压升高是机体针对ICP,为保证脑组织血供的血管自动调节反应,随着ICP的下降血压也会下降,因此降低血压应首先以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为基础。但如果血压过高,又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必要时宜及时控制血压。调控血压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有无高血压史、有无颅内高压、出血原因及发病时间等因素。
一般来说,当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当血压 180/105mmHg时,可暂不使用降压药。收缩压在180~20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之间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即使应用降压药治疗,也需避免应用强降压药,防止因血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收缩压 90mmHg,有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征象,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给予升血压药治疗,维持足够的脑灌注。脑出血恢复期应积极控制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止血治疗:止血药物如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立止血等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出血的作用不大。如果有凝血功能障碍,可针对性给予止血药物治疗,例如肝素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华法林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维生素K1拮抗。
(5)亚低温治疗:是脑出血的辅助治疗方法,可能有一定效果,可在临床当中试用。
(6)并发症的防治:
①感染:发病早期病情较轻又无感染证据者,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合并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或因导尿等易合并尿路感染,可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如果已经出现系统感染,可根据经验或痰培养、尿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尿潴留者要留置导尿管,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②应激性溃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对重症或高龄患者应预防应用H2受体阻滞剂;一旦出血应按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常规进行处理,如应用冰盐水洗胃及局部止血药等。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可发生于约10%ICH患者,因经尿排钠增多,血钠降低,加重脑水肿,应限制水摄入量在800~1000ml/天,补钠9~12g/天。低钠血症宜缓慢纠正,否则可导致脑桥髓鞘溶解症。
④脑耗盐综合征:系因心钠素分泌过高所致的低钠血症,治疗时应输液补钠。⑤痫性发作:有癫痫频繁发作者,可静脉缓慢推注安定10~20mg,或苯妥英钠15~20mg/kg缓慢静注控制发作,一般不需长期治疗。
⑥中枢性高热:大多采用物理降温,有学者提出可用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进行治疗。
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一旦发生,应给予普通肝素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对高龄、衰弱的卧床患者也可酌情给予预防性治疗。
2、外科治疗:一般来说,当ICH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1)外科治疗目的: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组织压迫,降低残疾率。同时可以针对出血原因,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进行治疗。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
(2)外科治疗适应证:目前对于外科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时机选择尚无一致性意见,主要应根据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及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全身状况决定。一般认为手术宜在超早期(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
通常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①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②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③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
3、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突发脑溢血怎么办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疝等。
脑溢血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病人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地;同时,病人还会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有的还有头痛、呕吐、视觉模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患者发生脑溢血后,家属应进行紧急救护。
1.保持镇静并立即将患者平卧。千万不要急着将病人送往医院,以免路途震荡,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
2.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3.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4.可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
5.患者大小便失禁时,应就地处理,不可随意移动患者身体,以防脑出血加重。
6.在患者病情稳定送往医院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同时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要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要有充分的信心,与我们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侧或双侧手脚不能活动、无力,或者出现暂时性的不能说话,可能在日后生活中有一定影响,您对自己的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只要及早药物控制,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如数数、看图说话等),并持之以恒,这对瘫痪的手脚及语言功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饮食上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如鱼类、豆制品、五谷、黄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浓茶、咖啡、油炸食物),多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面肌瘫痪者,可进半流质,如奶糊、粥,进食时需向健侧(无面瘫处)输送食物,喂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呛咳,造成窒息。如病情危重,吞咽困难,医生会予以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保证营养供给。
患者因为肢体受疾病的影响出现对冷热刺激感受迟钝,所以提醒家属禁忌在天冷时用热水袋等暖具帮助取暖。否则会造成烫伤等严重后果。
病员肢体活动不利伴大小便失禁,注意保护皮肤,每次便后清洁肛周会阴皮肤,保持干燥,可适当涂抹爽身粉,每二小时护士会予病人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皮肤长期受压坏死,发生褥疮。
发病后1~2周内,病情基本稳定时,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10~20次不等,进行按摩、被动活动,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以后可增加锻炼次数,帮助尽早康复。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3、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4、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5、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由于出血部位、血肿量多少及继发损害程度等的差异,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因而脑出血形成不同的类型。通常依据病理、临床征象、影像、预后等进行类型的划分。有按临床表现、发病及进展过程,分为急速型、暴发型、进展型、稳定型。也有依据意识状态区分为清醒、嗜睡、浅昏迷、中度昏迷和深昏迷,即Ⅰ、Ⅱ、Ⅲ、Ⅳ、Ⅴ级(型)。较合理而全面的是根据脑部受损征象划分为下列5型:
Ⅰ:清醒或嗜睡,不同程度的失语和偏瘫。
Ⅱ:朦胧或昏睡,不同程度的失语和偏瘫,瞳孔等大。
Ⅲ:浅昏迷,不全或完全偏瘫,瞳孔等大或轻度不等大。
Ⅳ:中度昏迷,偏瘫,单或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侧瞳孔散大。
Ⅴ: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侧或双侧瞳孔散大。
① 50岁以上,患高血压;
② 急性起病的昏迷及局灶性神经受损体征;
③ 病情发展迅速,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④ 眼底改变,有视乳头水肿和视网膜出血;
⑤ 脑脊液压力升高,为血性。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1、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2、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3、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4、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5、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脑溢血 - 健康宣教什么是脑溢血?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排除外伤性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诱因。如果有人突然剧烈头疼、头昏伴恶心、呕吐,手、脚活动不利或突然间不能说话,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就可能发生了脑溢血。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