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河流域是主要发祥地之一,而洛阳就是在这个黄河流域上。洛阳以其城建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建城可是有四千年历史了。现在这个洛河仍然穿洛阳城而过,每天流淌不止。洛阳有一个洛神,洛神原本是伏羲氏的女儿,居于洛阳,掌管洛河风调雨顺,代表美丽。据说她是“翌射九日”那个后羿的太太。曹操的儿子曹植也认识她,还为她写过诗。曹操本人好像不认识洛神,不过他认识蔡文姬,蔡文姬会唱歌,给曹操唱过一首《胡笳十八拍》。洛阳正经是相当古的城,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里面好几位都和洛阳有关。从最早的夏朝开始,历经商、周、汉、魏等朝,一直到唐朝武则天,有很多皇帝以此为都,号称九朝之都。有名的那个钓鱼的姜太公助周伐纣,曹植煮豆燃豆萁等等,都是在这里干的事。中华文化的核心河洛文化就源于此地,中国的名称也是因此而来,意为居于河洛之间、天下之中。这里说的河是黄河,就在洛阳北面不远,那里现在修了一个小浪底水利枢纽。
十年前曾经带太太自驾来过一次洛阳,那时还能看得出洛阳之沧桑,虽不致破败,却真是满目凋零。这次仍然取五一之前吉时重游洛阳,不过还带上了岳父母上大人,四人一车还走原路。到了洛阳顿时让人耳目一新,新城拔地而起,旧城烟消云散。从连霍高速上了进城的王城大道,就看见眼前都是三十多层的高楼,锃光瓦亮。我们住的酒店在市中心的王城公园隔壁,面向古老的中州大道,大道两边都盖起了高楼大厦。到了洛阳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吃一惊,旧貌完全换了新颜。
游览洛阳的首要目标当然是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二座是敦煌莫高窟和大同云冈石窟;还有将天水麦积山石窟排做第四大石窟的。龙门石窟也是始建于北魏时期,大约是孝文帝年间。现在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在洛阳南边十公里的伊水河边,伊水就是伊人浣纱的水,故有此名。伊水东西两岸都有山,西边叫做龙门山;东面叫做香山。石窟大多数是在西岸的龙门山临水一面,所以叫做龙门石窟。东岸的香山上也有一些窟,叫做东山石窟,规模和数量都远逊于龙门山。
现在的龙门石窟已经修成了公园,门票120元,谁都可以买,不知道限不限量。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防止野人擅入,公园修建了大门。门框上当然要写上“龙门”二字,这二个字是陈毅所题,刹是了得。其实这个大门是龙门大桥的桥墩子。
古人题的“龙门”二字刻在路边石头上,与大山共命运,山不倒则字不灭。
这个伊水河横躺在山下,水上有附近草民抛洒的水旱各式大青草,园方免不了从山里买来除草机在河上来回行走捞草,一来还河水清白;二来可以卖给沧州的大军草料场供林冲雪夜烧之。
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开凿,陆续凿洞雕像,一直到宋朝才慢慢结束,其间经过了隋、唐、五代共四百年。形成的大小洞窟延绵一千多米,有二千多个洞,十万多座像,煞是壮观。龙门石窟里的雕像是北魏官家所为,后来的那些洞也都是历代官家开凿。这里的佛像和云冈石窟风格不同,云冈的佛像更威武,龙门的佛像更世俗。由于历史各个时期中国官家审美观不同,反映在云冈石窟的雕像上就是有的朝代雕像白白胖胖,有的朝代则是瘦骨嶙峋。
龙门山上的石窟都是开创在山石上,把山先造成悬崖峭壁,然后在峭壁上凿洞窟,里面雕刻佛像,或者浮雕、或者圆雕,因势利导,随心所欲。
古代工匠上工下班走的楼梯大概是这个样子。
现在的游客可不能走这样开放型的楼梯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洛阳申遗报告的时候派来了专家团,洛阳市委当年修了很多栈道,以便专家们进洞观摩。专家以后还会再来,类似年审一样。因此,我们现在就可以借用那些栈道上下腾挪,游走于各窟之间。
这些石窟里面,小型的占多数,就是一个佛龛,里面有一座佛像,就像上面图片里密密麻麻的那些小洞那样。中型的石窟门口都有一些金刚或者天王把守,这些金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你看这个:“你若不敬,吾便抽你”。
这个:“烧高香就好,不需送礼”。
这个:“有吾在此,安心叩头”。
金刚、天王都是在洞外,佛像在洞内。
门口也会有一些佛像,我觉得那应该是佛家大弟子,或者童男女。你看这座浮雕佛像,已经被游人摸得油光锃亮,可见游民之虔诚。
这是坐在潜溪寺洞内的阿弥陀佛像,由于光线的原因,照片看上去像是壁画,其实是雕像。这是龙门山从北向南走的第一个大洞窟。
有一些中型以上的洞窟还保存得比较好,这是药方洞。
这座佛像体现了龙门石窟佛像的世俗形态,他看上去既没有云冈佛像的那种威严,也没有一般其他庙里佛像的公式化形象,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和蔼,就像是邻家阿婆。
这是莲花洞,北魏年代开凿,洞顶藻井是一朵硕大的莲花浮雕,十分精美,因此得名。据说的莲花顶就是受此启发。中间是释迦穆尼出游像。
这是古阳洞,龙门早期洞窟,是北魏皇亲国戚礼佛许愿的地方。里面有各家在不同时期修造的佛像数百座,好多是佛教故事。
再往前走,就看见有高高的台阶通往一个大型石窟。
这是龙门石窟群里最大的一个,叫做卢舍那大佛龛,也叫奉先寺,因为它是过去奉先寺的附属佛窟。这是当年武则天捐赠二万两脂粉钱修建的,建成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爬上台阶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组巨型佛像。
中间是卢舍那大佛,就是释迦穆尼的报身佛。卢舍那按照梵文来说是万道光芒、佛光普照、光明遍地的意思。
两边都有佛像,有的是弟子;有的是天王。这是大弟子迦叶。
无冠的小弟子阿难和慈眉善目的菩萨。
威武的天王金刚。
从远处看此窟是这样的。
这一组雕像是龙门石窟最漂亮的佛像,我特别喜欢。其他地方的佛像好像也没有这么漂亮的,特别是那个小弟子阿难,真是非常好看。
龙门石窟除了佛像以外,还有就是碑刻也非常有名,就是著名的魏碑体。这个魏碑体是介于隶书和唐楷之间的一种字体。洞里面有一些石碑,都是记载此洞如何开,此佛如何拜等史记,号称龙门二十品。因为它们都建造在山洞里,光线常年照不到,我就找了一座阳光下的石碑拍了下来。正好,这面碑文里面有魏碑体,也有唐楷体,体会一下那个意思吧。
看了佛像洞窟还不算完,还要看看佛地风光,有菩萨保佑的地方,风光应该不会差。
说看景色就看景色,这龙门石窟占地巨大,一座大山要先劈掉半边,这才会有峭壁供凿洞挖窟雕佛像。因此地面一定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果然,那峭壁前面就站着孤零零的一头树。
其实,你要是往远处站,就还能看见另外几头树,还有一条船。
画片里的水就是那个伊水,上次看见的除草机走过之后,伊水就又清白了。隔着清白的伊水,可以远望那座卢舍那大佛龛。这个位置应该是遥拜菩萨的,河堤上还真是修了一个平台,不过这个平台上没有设置香炉蒲团,因此没人上香下拜。但要是在这里和大佛龛合影,倒甚是堪用,大量游人轮流站到栏杆前面露出笑脸和剪刀手。看看河那边的佛龛。
这个伊河是从北向南流,在南段出了龙门石窟辖地之后则另有一段风光。
这景够野的吧?不过,这钓鱼的可不是野人,应该是下野的前首长。
路边安放了一些莲花座,游人可以坐在上面打坐。这是一位外国友人刚刚坐在上面扮成佛像,另一位外国友人之男友负责给她拍照。看那莲花座的磨损程度绝对不止曾有一人打坐,这些人盘腿坐在上面扮作佛像会不会亵渎神灵?说不定他们回家就摔个大跟头,起来摸摸头,掉了一块肉。
伊水东岸还有东山石窟和香山寺,我们四人团里有二位老人,腿脚难以踏遍青山。因此,我们并没有去看那东山上的石窟和寺庙。我们就顺着河堤漫步,但也能看见几孔散落的洞洞。
这边的山比西边的龙门山可青多了,这青山上面的是香山寺的外围建筑。
这些亭台并不只是修在山上,水边也有。依山傍水,亲亲二人,其乐大矣。
我在清白的伊水里没有看见鱼,因此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要不怎么叫“浑水摸鱼”呐。要想看看龙门石窟鱼儿的生活,那就要去找浑水,我们果然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潭浑水,里面住着金鱼一家。
佛像欣赏完了,人也看了,景也看了,连鱼都看了。我们就越过龙门大桥往回走。其实这龙门大桥东岸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一个叫做白园的地方。我们的老人不便上山,我们这次就没有上去。不过我们十年前来的时候曾经上去过。
据说白居易先生晚年的时候在这里居住,经常纠集一批诗友在此斗酒赋诗,其实我估计就是当地的一些酒肉朋友上他这里来吃大户。白先生终顶不过酒肉侵袭,虽留下不少艳句恨歌,但还是从这里驾鹤西去。白先生诗魂去后,其皮囊葬在此处,后人因而建此白园以致纪念。园子里面有不少青松翠竹,还有碧水石阶,去过之人无不称妙。
这一趟走下来也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照例上午游览,下午休息。
洛阳的另一处名游是大名鼎鼎的白马寺。中国有好几处白马寺,但是洛阳的白马寺和它们完全不同。洛阳白马寺号称中国第一刹,因为它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就是公元68年,距今已经一千九百多年,但是那座古寺早就毁于兵荒马乱。东汉末年军阀重开战的时候,那个叫袁绍的纠集各地军阀结盟攻伐洛阳,就把白马寺烧了一遍,其时公元190年左右,当时曹操、刘备和孙权还都在袁绍盟主的领导下充当军曹。后来曹家大娃曹丕登魏文帝伪座后,把这白马寺又重建起来,这已经是公元250年。白马寺的辉煌是在武则天吉星照耀下实现的,武大娘不仅捐脂粉钱修龙门大佛,还另赐钱敕修了白马寺,就是重新装修了一遍。唐末安史之乱毁了东都洛阳,顺便又荼毒了一遍白马寺。后来又拆拆建建了好几次,坏人的名字不记得了,好人包括了宋太宗和明 ,他们都是敕修了被前面的坏人拆了的白马寺。你看,唐宗宋祖都有功于白马寺的保护和发扬。现在看见的这座白马寺应该是元代再建,后经明清各代重整若干次,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的一次整修发生在1990年。
东汉的时候,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梦见一个小金人儿来访,第二天早起他就命部下派人去西域拜求佛法,正式说法叫遣使。你看,这比唐僧取经可是早了好几百年。这汉僧去到西天不仅取到了真经,还请回来二位西天高僧。过去,一般人到了岁数都去西天,可这是第一次去了西天的人能回来,而且不需轮回。这汉僧在西天买了一匹白马,二位西域高僧一位牵着马、一位挑着担,驼着真经和金佛像就回来了洛阳。这汉明帝刘庄当然欢天喜地,拘人在洛阳城外修建了寺庙藏经。因白马驼经有功,寺名起作白马志之。西域高僧也就在此白马寺驻扎下来,也算是漂泊海外、背井离乡来讲法。
原来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
进白马寺当然要走山门。
山门牌匾原来是一块青石板“白马寺”题刻,据说是东汉遗产,应该是原装正品,现在已经收藏起来了,就是“养在深闺”。当前挂在山门上的牌匾是赵朴初题的代用品。
进了山门顺着南北轴线就是白马寺的主要建筑,不知道当年是不是这个格局,如果是的话,那这里就是中国寺庙建筑格局的开山鼻祖了。山门之内,东西各有一座钟楼和一座鼓楼。
钟楼里发出的当然是“马寺钟声”,你别说,这马寺钟声还是洛阳八景之一呐。
鼓楼之鼓也发出“祥源鼓音”。
正对着山门后面就是通常的天王殿,里面坐着四大天王。
每座大殿前面都有香炉,来此的游客有不少香客,那是见到香炉就要上三炷,见到佛像就要拜三下的。我们不懂佛教规矩,不敢胡乱上香拜佛。你看这是正经的大佛殿了,香烟缭绕。
大佛殿里面中间坐着如来佛,两边是文殊、普贤二菩萨。背后面万佛山上照例是自在观音。
大佛殿后面就是主殿大雄殿,里面是释迦穆尼,两边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周围还有很多罗汉、力士等等。
大雄宝殿后面是接引殿,里面坐着阿弥陀佛,一手伸出来接引众生,另一手指向西天乐土,给众生指引迷津。两边是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再后面是一个高台,叫做清凉台。
清凉台不是真的用来躲阴凉的,上面是毗卢殿。里面供着毗卢佛,二边是文殊和普贤菩萨。
这就是洛阳白马寺内最后的建筑了,但是还没完。清凉台的东面是藏经楼。
西面当然不能空着,是和这座藏经楼一模一样的一座法宝楼。藏经楼好理解,就是白马驼回来的那些经卷呗,这法宝楼里藏何物?莫非是金箍棒和五齿钉耙之类的法器?不开放,难探所以。
既然这白马寺的藏经楼和法宝楼是和主路大殿并排,那中路大殿两侧就一定会有不少空间。对,这是东边,有一排僧房,过道两边种下了二排高树,小路非常幽静。
西路是一样的格局,中间是花园,里面的牡丹已经过气。
你看,中国寺庙里的花园最早是在寺当间儿的,后来才被挪到后边的别园里。我估计是从宋朝开始的,就像《水浒》里的大相国寺。这个洛阳白马寺可是中国第一刹,原装的寺庙建筑布局应该就是这样的。除了正式的建筑,寺里当然还有很多奇趣角落。你看这座香炉,古代就是用来上香的,现在被“明烛高台”了,没人敢再往里面扔高香了。
这盆花摆的很是地方,可以挡住后面的旁门,以便僧人进去做点什么的时候避免被游人看见。
这边的旁门前面则是种了一棵树,效用一样,要地是体现出变化,很有艺术品味。
这里很稀奇的是还有一匹怪兽,它长着猪嘴、羊角、狮鬃,没有找到说明牌子,不知道这怪兽的法名是甚。
正在纳闷儿,突然听见一阵梆子声。转头一看,是一个和尚拿着一根桃木棒子在石阶上敲打,还先松后紧地很有节奏。原来这是和尚的上课铃,院子里正在放风的和尚们三三两两地进了教室的门,听方丈讲经去了。
那教室门口还写着《出家人八荣八耻》,看来白马寺的和尚也是很讲的,不愧为华夏第一和尚群。
这洛阳白马寺既然是西佛东来第一站,当然名扬海内外,下回再说他是怎么名扬海外的。
白马寺不是一般的名扬海外,那是非常地名扬海外。
先说这个日本,日本遣唐使是唐贞观年间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唐都是在长安,这是说的日本直接从唐学习文化包括佛教。在此之前,从隋朝开始,佛教就已经从中国传入日本,不过是经由高居丽传过去的,那个时候的白马寺起了一定作用。因此,日本佛界也对白马寺非常崇敬,前些年曾经捐钱整修钟楼,这纯粹是小钱,不起眼儿,也没得到什么宣传。
白马寺的佛经是从西天驼来的,西天那个时候也叫天竺,就是现在叫印度的地方。既然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起头,当然印度人就非常感兴趣,一旦访问中国就贵贱要来洛阳白马寺看看。说有一年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来白马寺看看的时候发愿要在这里捐建一座佛殿,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过了二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的时候,印度新总理辛格拉着温家宝一起签了一个文件,由印度在白马寺捐建一座印度风格佛殿。双方总理一说好,后面的事情就开展起来,印度负责设计施工,材料也是从印度运来。前后若干年,一共花了印度五千万卢比,2010年印度总统帕蒂尔访华的时候专程来洛阳参加了这个印度风格佛殿的落成仪式。据说这是印度在国外捐建的第一所佛殿,不知道第二所在哪儿。
这个是印庙之门。
门口的小人儿,印度风格雕塑。
这个是主殿,印度佛教建筑的风格,叫做“窣堵坡”,从阿育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这个风格。穹顶既象征印度是天国,也象征天圆地方,看来这印度和中国古时候对天地的看法“英雄所见略同”呀。
佛殿门口的牌楼在印度叫做“陶然”,上面的浮雕是讲述的佛教故事。
佛殿里面非常宽大,中间是一座释迦穆尼坐像。
佛殿的外面分成楼上楼下。
佛殿外墙上也有很多浮雕,也是佛教故事集。
佛殿周围,沿着院墙有一圈柱廊,用作陈列,里面有印度风景图画等等。
每个廊柱顶上也有类似拱顶的结构,上面都雕刻了小人儿。
佛殿的后面是一个花园。
这里所用的是叫做“印度白石”作为外墙材料,在上面雕刻佛教故事。这个石头在地质学上应该叫做黄沙岩。
这位瓦杰帕伊参观白马寺的时候为什么会想起来捐建一座印度风格佛殿呢?那是因为在它的北面,也就是白马寺的西侧有一座泰国捐建的佛寺。其实当时这座泰国佛殿还没有全部完工,只有一座佛堂,其它建筑大概是正在挖坑。但是中方陪同人员已经忽悠印度总理,说人家泰国都捐建了一座,你还不来一座?好在瓦杰帕伊听人劝,就一定要赶在泰国佛殿之前开张,这不,印度佛殿还真是赶在了泰国佛殿之前。
这个泰国佛殿也是由泰国出资、出设计、出材料,还出建造,反正是由泰国一手包办。这件善事一开始是泰国内政部长瓦塔纳先生携常媛女士出资捐一座金佛像,另外捐一座佛堂供奉这座金佛像。后来泰国佛教团体和名山大刹又接续捐资修建了佛堂周围的其它建筑。
泰国佛殿因为是先来的,当然就占了一个最好的位置,它的大门直接开在白马寺的西墙上,从白马寺清凉台下就可以看见那边的金碧辉煌。
进了院门,左手有一座高塔,这是舍利塔,里面供奉泰国金山寺赠送的佛祖释迦穆尼的佛骨舍利。
这座舍利塔是佛殿苑里的最高建筑,站在上面可以看见苑里的其它建筑,这是主佛堂。
钟楼。
舍利塔前面的小佛塔。
招待所和食堂。
主佛堂侧墙,漂亮的窗户,还有泰国风格的美女在院子里不停走动。
这座佛堂里就是泰国内政部长最早捐献的金佛像。
你如果注意看,就会发现这尊佛像的腿非常长,明显违反正常人的解剖比例。你如果再返回去看印度佛像,也会发现相同的结果。而且二座佛像的姿势都一模一样。不知道释迦穆尼真身是不是就这样,异于常人?或者是经过后人的艺术加工,类似于中国人说“双耳垂肩,两手过膝”。
白马寺里金碧辉煌的不只有泰国佛殿,在泰国佛殿的西边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佛殿,那就是缅甸佛殿。
这座缅甸佛殿也是有缅甸捐建的,缅甸总统吴登盛今年六月份来这里参加了落成典礼。虽然此事由中方鼓吹,但是缅甸总统吴登盛从始至终都非常积极,亲自确定捐建,决定由缅甸出资,也像其它二国那样负责全部设计、施工和材料。缅甸佛殿的主要建筑是这座佛塔,像一口倒扣的金钟。这是按照仰光大金塔缩小比例设计的,仰光大金塔建于公元585年,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佛教最著名建筑之一。据说这座佛殿也是缅甸在国外捐建的第一所,第二所也不知道在哪儿。
登上大金塔的台阶,大门左手是一座很有特点的塑像,一条盘成一圈的大青蛇张着大嘴,嘴里面坐着一尊金佛像。
大门的右手是一根佛柱,佛柱下部每个方向都有一尊立佛,上面吊下来的是东南亚特有的炸弹树结的果实。
大金塔里面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佛坛,上面也是每个方向有一尊佛像,这回是坐佛。坐佛的腿掩藏在莲花座里,看不见他的风格是不是类似印度和泰国佛像。不过从上面的立佛来看,佛的腿确实比较长,由此大概可以归纳出那边的福相就是双腿超长。
缅甸佛殿有二座大门,一座在大金塔前方,算是正门;另一座在大金塔侧前方,可比那座正门漂亮多了。
据介绍,白马寺和洛阳合谋在白马寺西边规划了这个国际佛殿苑,一共有四百亩地呐,不知道是不是白马寺祖上的庙产。然后,白马寺和洛阳外事、宗教部分合伙号召各国佛教施主来认捐。有点像是亚投行的意思,其实这个佛教大约也就是在亚洲流传,就叫它亚投寺吧。这亚投寺计划颇得拥护,印度、泰国和缅甸已经建好开放。按照洛白双方规划,要邀请一共十个国家来此捐建佛殿,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尼泊尔、柬埔寨和日本确定了意向,就看他们啥时候化来足够的银子开工了。这次日本可没像错过亚投行那样错过亚投寺,估计是没有美国拦着,因为美国没有佛殿。
这洛阳白马寺真是值得一看,天下第一刹已经很有号召力了,还整出来三个友邦佛殿,等于一气儿看了四座风格不同的寺院,门票才五十元。
我们去白马寺参观的这一天是四月三十日,五一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大批的游客还在努力工作。虽然我推荐大家去洛阳白马寺看看,但是如果在节假日那就一定会人满为患。所以,去名胜游览一定要择吉日。
游览景点之余,当然也要瞻仰市容。
现代洛阳变化巨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到处欣欣向荣,百姓意气风发,领导斗志昂扬,真是一个古城换新颜。上次说到高楼大厦到处耸立,当然就要修一些新马路通往各楼,不能让本地住户每天在各坑之间萎靡。现在中国各城市都要修建一条进城大道,从最近的一条国有高速公路起头,一直往市区里铺,通常都是上下六车道,还外带隔离的自行车道和再隔离的人行道。这样的大道一般都不是全封闭的,原来市郊农民虽然被大马路给城镇化了,但还怀揣古老的行路指南,在六条车道上任意穿行;或者驾驶狗骑兔子车委身于车流之中。洛阳也有这么一条大道,叫做王城大道。像洛阳这样的N朝古都在中国其实还有好几个,北京就不说了,还有南京、西京、开封之流,也不为什么“王城”这个词就被洛阳占用了。
王城大道当然就要连接市区主干道,像洛阳这样的城市因为做过都城,一定都会有一条大马路,就是古代的长安街。在洛阳,这条街叫做中州大道,东西走向,分成东道、中道和西道三个段落。中州大道可是历史悠久,过去,在马路两边种有连排的法国梧桐。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马路肯定不够用了,一定要拓宽。中州大道拓宽的时候,保留了原来的法国梧桐,现在成了快慢车道的隔离带。
洛阳城市不大,但还是很汽车的,这些汽车都在中州大道上井然有序地行走,遇见红灯的时候通常都停车。
古城就是礼节多,你看马路中间的指示牌,凡人到此需下车磕头。
法国梧桐的隔离带非常漂亮,一般城市没得看,我也拍了一张。
我们为了减少因我们的到来给洛阳市区交通带来的压力,在市区内游览的时候一般就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租汽车应该也算是公共交通工具吧?洛阳的出租车非常便宜,五元起价,每公里一元半。坐出租车就可以和司机聊天,一来免得司机紧张;二来也听听司机给我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我们本以为洛阳人会很以这些法国梧桐为傲,像南京人一样,结果人家洛阳出租车司机根本不认同,这司机说“法国物同不耗,春天掉帽帽,夏天掉志志”。这个梧桐也飘柳絮?我还真是不知道;而且我也不知道梧桐夏天会掉树汁,那司机说这树汁掉到衣服上很难洗干净。
我们就聊起来这洛阳的牡丹,这司机说我们来晚了,大批的牡丹都谢了,“但是还有硕药”。我们一想,那就看一个牡丹的尾巴和芍药的开头吧。
走着走着,就看见一座金光闪闪的宝塔。
这是在中州大道当中新修的隋唐都城遗址公园,里面有一个大坑,大坑里是隋唐都城的不知墙根儿还是门柱。我们回来的时候,天色已暗,下车拍了一张宝塔。
宝塔白天与日同辉,当然晚上就与月同辉。
刚才说的那个大坑应该是在这个建筑内。
这个中州大道的东段是洛阳的老城区,老城区里一般都会有一条吃饭一条街。洛阳最有名的饭叫做“水席”,城里上下左右的饭馆都有供应。我过去一直以为“水席”就是吃万盘菜喝千盅汤,流水大席,永远吃不完,一来显得地主富庶,出产万物;二来显得食客阔绰,千盘万盏吃不穷。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这“水席”说的是水煮的宴席,任你点千万种食材统统加以煮之。它有点类似风靡华夏的麻辣烫,各种食材摆在那里,你挑好之后交给厨师,他就给你下到锅里麻辣烫一下。这个水席也是这样,只不过厨师的锅不一样,里面沸腾的生活也不一样。麻辣烫是红汤,水席是白汤,烹煮之时加入各种洛阳佐料,出锅以后都是一个味道。你要想问是什么味道?尝过河南的“胡辣汤”吗?对了,差不多就是那个味道,不过水席不像胡辣汤要重重地放醋,水席里是轻醋,而且不放酱油。吃饭一条街都是私家饭馆,多数都在街边露天摆桌,我们没胆量去给他们捧场,就坐到了街口一家当地名店的大堂里,叫做“大不同”。吃了一顿水席,惨败于席里的胡椒。这个洛阳水席还真是名扬洛阳,但也就是名扬洛阳,连二百里外的郑州都没扬到。更别说上北京下扬州了,我们在北京驻地附近有一家河南风味餐厅,叫做什么狮林,那里的菜牌子上陈列着有道口烧鸡和河南烩面,却没有洛阳水席。推荐你们去洛阳的时候可以去尝一尝,但是天天吃恐怕就免了吧。顺便说一句,洛阳餐饮业十分发达,原因之一是价格合理,吃不穷。
洛阳市区也分成几个区,以便设立相应的机关和首长。各区建立起来之后,当然首长们就会各自、分别在自己的辖地上搞些规划,然后再搞些建设和招商。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服务周边百姓,并给本区贡献GDP。这些商业中心都富丽堂皇,我们先去过一个万达广场,后来又去过一个新都会,你别说,手机上北京常用的吃饭软件在这里也都可以运行,软件里也供应洛阳当地的优惠卷。
我们在洛阳的街上还真是没看见开放的牡丹,看来那出租车司机言之不谬,那我们明天也得去搜罗搜罗,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洛阳之行?
前面说我们住的酒店就在王城公园墙外,那要是看牡丹当然最方便的就是王城公园了。这个王城公园的位置就在古代东周都城上面,因此用王城二字,借文武周王之名冠之。据说这个王城公园是洛阳最大的公园,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有狮子老虎大马猴。王城公园既然是洛阳最大的公园,那当然每年牡丹花会最兴旺的主会场也就会设在这里。这里的牡丹有很多品种,甚至有一种叫做“王城牡丹”,想必是王城公园的花匠专门培养出来的,别处没有。
王城公园里有一条河,我开始以为是洛神掌管的那条洛河,后来一打听,原来叫做“涧河”。河上也有蒸蒸日上的垂杨柳和五彩缤纷的脚踏船。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下自然直。这条涧河是王城公园赏花闲走和观看动物场所之间的界河,河上当然要有座桥,充当动物园大门,检票员一夫当关,是园中最险要的关卡。
王城公园1983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当年的游客记录是最高峰单日三十万人,公园总共才有一千亩地,你可以想象摩肩接踵到什么程度。那时候牡丹花会三周下来的游客有一百五十万。我们第一次来看牡丹是2005年,察看历史记载,当年的牡丹花会接待游客共三十万人,仅相当于首届花会的单日游客量。去年牡丹花会游客接待量据记载是六十万,一来洛阳又新建了一些赏花地点,分散了游客;二来大家对牡丹司空见惯,热情减淡。门票涨价影响多大不可考。
洛阳牡丹节四月中旬开始,前面一周叫做开花期,开放的牡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间一周叫做怒放期,牡丹全开、万紫千红蔚为壮观;最后一周叫做拜拜期,牡丹速谢,“硕药”渐开,混在牡丹从中骗一二声喝彩。我们进来王城公园的时刻正在牡丹节的“拜拜期”。
现在养花技术不断创新,虽然不能让牡丹于寒冬与腊梅争风,却也能让它们拜拜得晚一点,就是多苟延几日。这是经典的牡丹,雍容华贵,常见于洗脸盆,与大红喜字相伴。
这种牡丹也很经典,常见于床单上,每个家庭成立之初都有一条这样的床单,亲朋参观洞房的时候都不禁啧啧称赞。
这种牡丹于平常淡雅中见真粉,属于低调的奢华。
白牡丹,最华贵的一种,蜂缠蝶绕,何况凡人乎。
淡黄色的牡丹,非比寻常。
王城牡丹已谢,这牌子下开放的并非牡丹一族。
这是洛阳人也很喜爱的“硕药”。
这款芍药和上一款虽色相近却形相远。
除了芍药,也有月季混迹其中,姹紫嫣红。
短墙上也有蔷薇盛开。
十年前我们来王城公园赏花的时候,洛阳还是待发展城市,公园周边楼宇还都比较惨淡。现在,这个王城公园周边已经被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包围,你看这个沉香楼后面,那大楼也是如春风挡不住般迎面而来。
看完了牡丹,也看看附赠的其它景色。“红绿搭配,看花不累”。
万花赏尽,于路边坐长椅上,乘着徐徐晚风,观落日余晖,听虎吟狮吼。
日既下,红洒遍地,树影婆裟,人入画中似仙去。
古城重游,印象仍新。龙门石窟、白马古刹、王城牡丹、隋唐遗风,凡此累累诸景莫不令人心旷神怡。不虚此行。
连载完毕
@13713500366 2018-06-19 17:16:15
楼主细心人,玩的也开森。支持你,顶
-----------------------------
谢谢
@zzz0401 2018-06-19 14:34:39
前面说我们住的酒店就在王城公园墙外,那要是看牡丹当然最方便的就是王城公园了。这个王城公园的位置就在古代东周都城上面,因此用王城二字,借文武周王之名冠之。据说这个王城公园是洛阳最大的公园,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有狮子老虎大马猴。王城公园既然是洛阳最大的公园,那当然每年牡丹花会最兴旺的主会场也就会设在这里。这里的牡丹有很多品种,甚至有一种叫做“王城牡丹”,想必是王城公园的花匠专门培养出......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有机会也要带我老婆去洛阳逛逛
@zzz0401 2018-06-19 14:34:39
前面说我们住的酒店就在王城公园墙外,那要是看牡丹当然最方便的就是王城公园了。这个王城公园的位置就在古代东周都城上面,因此用王城二字,借文武周王之名冠之。据说这个王城公园是洛阳最大的公园,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有狮子老虎大马猴。王城公园既然是洛阳最大的公园,那当然每年牡丹花会最兴旺的主会场也就会设在这里。这里的牡丹有很多品种,甚至有一种叫做“王城牡丹”,想必是王城公园的花匠专门培养出......
-----------------------------
@1丑2016 2018-06-20 09:10:51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有机会也要带我老婆去洛阳逛逛
-----------------------------
每年四月中旬以后可以去洛阳察看牡丹花下有没有风流鬼
@崎畅 2018-06-21 13:12:50
感谢楼主的慧眼和文笔,让洛阳的美跃然纸上!
-----------------------------
洛阳古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没来得及看
@zzz0401 2018-06-19 14:25:35
游览景点之余,当然也要瞻仰市容。
现代洛阳变化巨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到处欣欣向荣,百姓意气风发,领导斗志昂扬,真是一个古城换新颜。上次说到高楼大厦到处耸立,当然就要修一些新马路通往各楼,不能让本地住户每天在各坑之间萎靡。现在中国各城市都要修建一条进城大道,从最近的一条国有高速公路起头,一直往市区里铺,通常都是上下六车道,还外带隔离的自行车道和再隔离的人行道。这样的大道一般都不是全封闭的......
-----------------------------
我也不喜梧桐,以前上海的大夏天满树的洋辣子虫,都不知道哪里钻出来的,沾上一些火辣辣的痛。每每撒药车一过,又见满地的尸虫,印象特别不好。我喜欢樟树,幸运的是,上海有大樟树的马路也不在少数,它的好处在于,冬天不掉叶,依旧枝繁叶茂。而到了开春植物发芽的季节,它在4月抖落了一批枯黄,与此同时又滋生出一片翠黄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