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经验 » 正文

庐山记游(三、逐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5 19:10:25    作者:微世推-于洋    浏览次数:202
导读

在庐山的日子,每一天,当我们去各景点时,在必须乘坐的交通中巴座位布套上,都可以看到清晰的印制着两行字句:“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不禁使南来北往的乘客们,对于这个三叠泉,倍增了强烈的兴趣。可是这非要

在庐山的日子,每一天,当我们去各景点时,在必须乘坐的交通中巴座位布套上,都可以看到清晰的印制着两行字句:“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不禁使南来北往的乘客们,对于这个三叠泉,倍增了强烈的兴趣。可是这非要直到自己亲身体验,逐步登攀此泉以后,才明白字句的真实含义。
导游也一直秘而不宣。临到前往的时刻,才姗姗来迟地告知大家此去的艰辛性。首先大家可以达乘一段路程的缆车,然后就得个个亦步亦趋,徒步走下、登上那1600多级陡峭的阶梯,来回3300级,即使边走边歇,也至少得两小时左右。笔者却还不以为然,天真的以为,既然乘坐了票价80元(包返程)的官价缆车,那最艰难的路段已然过去,估计下面的路程也就就是近在咫尺了,凭着本人曾经征服阿尔卑斯山的经历,也应该不在话下,堂堂七尺男儿,岂能甘居人后呢?

真实情形 其实不然。缆车是仅带门窗,没有座位的半封闭式轨道列车,缓行半小时,到达终点站。下车后,大家开始纷纷兴奋地沿阶向下而行。阶级着实陡然,角度约险达70多度以上,几乎是直上直下,少有缓冲。千多级台阶,一踏也不少,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小心翼翼地登行,容不得半点差池,也来不得半点偷懒。这乍一下去,不少人(包括笔者)还体力充沛,还总算勉力一气抵达了谷底,可是,这一屁股坐下喘息不止,喝水吸烟,真老半天还没缓过神来。

直到人站在观瀑亭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 “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飞泉三叠,其每叠真是各具特色,动感飞扬,一览无余。笔者不禁还亲临泉涧巨石之上,伸展双臂,放下身段,沐浴了水雾的洒落,手试了泉涌的冰冷,这才顿觉疲惫顿消,似乎重新焕发了斗志。

凭着体轻如猴,凭藉登杖助力,虽然年近七旬,诚然呼吸困难,笔者还是亲力亲为,又踏上归程。依然逐步登攀,再次沿级而上,奋力盘旋在狭隘、熙攘的阶层上,甚至中途也很少休息,就一股劲往上爬,向上登,还逐渐摸索出一个诀窍,调整好呼吸,看清楚台阶,左右挪步,辗转腾挪,就是采取少走直线,多走斜线的方法,这样方显得轻松了许多。不过,最后在登攀那达90度的近百级台阶时,还是已经气喘吁吁,奄奄一息了,可是事已至此,没有退路,只能竭尽全力,扶援而上了。令人吃惊的是,到最终,我又是全团第一个回到谷顶的人。当我登乘缆车返回,坐在树林石凳上打尖,补充干粮,畅喝苏打水时,同伴们还远远不见踪影。除了一位八旬精瘦老汉,次第到达;还有一位连缆车都没坐,一径往返的高个女士,这两位先生,才更不得不使笔者甘拜下风,佩服之至。

直到这时,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真缔,不在于其景色的幽美,而是在于行者必须凭着百折不挠,千迥百转的精气神,竭心尽力往返在这山川阶道上,这才能发自肺腑的体验到:踏遍青山人未老,千般逐步不虚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三叠山水间。旅行者,世途人,哪一个,哪一途,又何尝不是这样登攀在谷峰,逐步在陌路呢?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我们在此的六天期间,一直艳阳高照,顶多偶尔阴云密佈,但没有遇过雨。白天气温虽然也高达30多摄氏度,可是在散布在山间的数十处景点行动、观赏,丝毫感觉不到炎热难熬,暑热难挡,除开在有时逐步于山峦与壑谷之中,没有一缕清风吹拂,连树叶也丝纹不动,便稍憋闷出一身微汗,使人酣畅淋漓之外,其他就皆是一片清凉世界,什么都可置之度外了。晚间,我们在此六夜,全都下榻于原中国煤矿工人疗养院,现改名新世纪宾馆的A栋四楼房间内,根本无需空调降温,连电扇都可不要,睡觉还得盖棉被,不然准得伤风感冒。真不愧称“避暑胜地”。

庐山,它既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底蕴、灵气,又体现了自然生态的鲜活、茂盛,植被得天独厚,植物生生不息。我们不但亲眼瞻仰了其镇山三宝——三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一棵银杏、双株柳杉)的绰约丰姿;而且亲身体验了那漫山遍野的松树,其松干挺拔苍劲,松茸郁郁葱葱,松伞生机勃勃的迎客气氛。确实是奇松异树,气象万千,不得不深感这大自然寓此的得天眷遇与神奇造化。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庐山植物园的凋敝。它不但没有想象中的万千植物的蓬勃生意,而且还见不到什么树种的介绍科普,连进门时指示牌上分明注有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之墓,竟也不知所迁了,真使慕名而来的景仰者,只能扫兴而归。人们既看不到花木繁华的观赏性,也不见管理者起码的科学植株的进取心。这个本应翘首中华,一枝独秀的庐山植物园林,竟连我们湖南望城县区植物园,从规模、设置上都比不上,更遑论比较云南昆明花博会、杭州植物园了。理当提起当地当局予以重视,施以重建,以恢复往日芳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隽永诗句,哲理诗情,兼而有之,真值得人们慢慢咀嚼,回味无尽,何况我们已经身居山暝,就更加茫然不知所终,不识其真面目了。只能窥探之浅薄,不得神遇之深奥。暂容当告一段落,且待下篇追叙。


 
(文/微世推-于洋)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微世推-于洋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