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经验 » 正文

人在北欧(四国30天记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5 19:11:05    作者:微世推-伊楠    浏览次数:340
导读

蓝天与白云之间的俄航机翼仿佛蜗牛爬,整架飞机也好像稳稳地悬浮在半空一般。机翼上的光与影、色彩与几何图形,似乎都静止不动,唯有那抹向上翘起的火焰般的橘红色,在蓝白灰之间格外耀眼。前天就到了上海老同学家,

蓝天与白云之间的俄航机翼仿佛蜗牛爬,整架飞机也好像稳稳地悬浮在半空一般。机翼上的光与影、色彩与几何图形,似乎都静止不动,唯有那抹向上翘起的火焰般的橘红色,在蓝白灰之间格外耀眼。前天就到了上海老同学家,昨天一天乘两个俄航班机,共飞行13小时,在两个机场候机六七个小时,在飞机上吃三顿饭,睡好几觉,读半本《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的故乡,童话王国丹麦,真够远!
人在北欧(四国30天记)
从上海浦东机场到哥本哈根(莫斯科中转)的旅行中继续读《安徒生童话》,忽然发现读出来的几乎都是旅行故事。且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野天鹅》《丑小鸭》《拇指姑娘》等历险记,其他许多首次阅读的童话,也都是引人入胜的旅行故事。
小《枞树》跌宕起伏的一生,直至最后化为灰烬,小小《缝补针》的狂妄与恶运,《一年的故事》中寻找春天的麻雀与鹳鸟,《梦在柳树下》中因失恋而在德国与意大利漂泊、最后冻死在家乡柳树下的痴情郎克努兹,《衬衫领子》中喜欢到处吹牛的衬衫领子,《坚毅的锡兵》中随纸船漂流、被吞入鱼腹,最后却又神奇地回到原点的锡兵,《母亲的故事》中为寻找被死神带走的孩子而决意走到世界尽头、不惜失掉眼睛与生命的可怜母亲,《一个豌豆荚里的五颗豆》的不同命运,《一只癞蛤蟆》中一心看世界的小癞蛤蟆。
多个故事中提到每年不远万里来回迁徙的鹳鸟飞过高山大海,远到埃及,可总是能飞回丹麦老家的屋顶。
《谁最幸运》中花园里一棵玫瑰树上的朵朵玫瑰花,都相信自己是最幸运的,而这种信心让它们都感到很幸福,正像《老头做事总是正确的》中对丈夫深信不疑因而好运连连的老婆婆,寓意深刻。

《瓶颈》中的酒瓶九死一生,漂洋过海,最后又回到最初见证的订婚恋人、如今的老小姐身边,却成了一只鸟笼里的水盅。
《蜣螂》里皇家马厩里那位因嫉妒马儿的金掌而负气出行的蜣螂,先是不知天高地厚,后是忘恩负义遗弃新婚妻子,最后又莫名其妙地回到马厩,觉得马儿获得金掌,全是因为它:“一个人只有在旅行之后,头脑才能变得清醒”,讽刺意味十足。
千奇百怪的旅行视角给了故事全新的视野,引领我们见证世间百态。

除了旅行主题,爱情这个永恒话题也是安徒生童话钟爱的主题,只是少见传统王子公主式的大团圆结局。《拇指姑娘》的逃婚,美人鱼的痴念,《伊卜与小克里斯丁》与《梦在柳树下》中青梅竹马的两对年轻人,均因女孩后来离开家乡发展而不得不分道扬镳。

故事的主人公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人、动值物、昆虫,甚至木夯、瓶颈、缝补针等物件,无不拥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人生,更在上天入地的各式漂泊中,见证了太多人类的悲欢离合。

《蜗牛与玫瑰树》中好高骛远、懒散成性的蜗牛,与一心为世界奉献自己的美丽的玫瑰树。
一到哥本哈根,傻人有傻福的幸运模式就已开启。
下机前询问后边的小伙子那会儿还有没有公交车,前边的Tiana主动热心地告诉我相关信息,一路聊到入关,她又等我在ATM上取现、领行李、最后又送我到旅馆旁,互加了微信才告别。
一开始想拒绝,因为从机场到市中心地铁、火车都很方便,并且我取到的是两张500面值的丹麦克朗,没有零钱分担出租车费,但Tiana不容我拒绝,说反正她也来市区,拐个小弯而已。我只好上了车,路上突然想起随身带的美元里应该有零钱,就掏出一张五美元的给Tiana,她坚决不收,热心义气得很中国。
Tiana是莫斯科人,有丹麦绿卡,女儿在哥本哈根读大学,因此她经常有一半时间在哥本哈根。她与中国也渊源很深。北京、上海、福州、西安……她随口说出一串去过不止一次的中国城市名字,有些我还没去过。下个月她还要去神农架开会。她也曾送女儿到哈尔滨学过两个月汉语,使女儿的汉语突飞猛进。她女儿写的是经济,有望去清华留学。总之母女都对中国很感兴趣,我也就跟着沾了祖国的光。

来到市中心晚上10,天还没有黑的意思,Tiana说天没有黑透的时候,让我原本担心晚上不好找旅馆的烦恼一扫而空。没打算去北极圈看极昼,却也算体会那么一点儿感觉了。



一到哥本哈根,傻人有傻福的幸运模式就已开启。
下机前询问后边的小伙子那会儿还有没有公交车,前边的Tiana主动热心地告诉我相关信息,一路聊到入关,她又等我在ATM上取现、领行李、最后又送我到旅馆旁,互加了微信才告别。
一开始想拒绝,因为从机场到市中心地铁、火车都很方便,并且我取到的是两张500面值的丹麦克朗,没有零钱分担出租车费,但Tiana不容我拒绝,说反正她也来市区,拐个小弯而已。我只好上了车,路上突然想起随身带的美元里应该有零钱,就掏出一张五美元的给Tiana,她坚决不收,热心义气得很中国。
Tiana是莫斯科人,有丹麦绿卡,女儿在哥本哈根读大学,因此她经常有一半时间在哥本哈根。她与中国也渊源很深。北京、上海、福州、西安……她随口说出一串去过不止一次的中国城市名字,有些我还没去过。下个月她还要去神农架开会。她也曾送女儿到哈尔滨学过两个月汉语,使女儿的汉语突飞猛进。她女儿写的是经济,有望去清华留学。总之母女都对中国很感兴趣,我也就跟着沾了祖国的光。

来到市中心晚上10,天还没有黑的意思,Tiana说天没有黑透的时候,让我原本担心晚上不好找旅馆的烦恼一扫而空。没打算去北极圈看极昼,却也算体会那么一点儿感觉了。



丹麦不愧为自行车王国,街上骑自行车的人还真不少,家家户户的小院里,也都至少有一两辆自行车。宽宽的自行车专行道,让骑行者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路边公园,到处可见自行车架,国家美术馆前甚至还有自行车专属区。而丹麦的自行车,大多是国内现在不多见的28车,高大结实,大多黑呼呼的,彩车很少,实用为主。不过就连路边一辆简单到极致的自行车,也有车灯,应为标配。






从哥本哈根到欧登塞,一天三惊

在哥本哈根住的旅馆退房时间是上午10点,等于上午什么也干不成,加上四天后还要回到哥本哈根待三天,因此决定早上起来就出发来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7:17出旅馆大门,按图索骥,一路溜达到火车站,等号买票。购票厅没几个人,两三个号后就是我了。售票员说下一班到欧登塞的火车是7:52的,我点点头,完全不知道当时几点。出票后售票员告诉我6号进站口,64车厢,74号座位,我一一点头,最后她笑眯眯地来了一句:“列车5分钟后出发,但我肯定你会赶上车的。”我“啊”了一声,转头拉着箱子就跑。找到6号进站口,却忽然怀疑到底是不是它,票上没有相关信息,问两个人,第二个人说是,我才跑下台阶。先问工作人员这是不是到欧登塞的火车,接着问哪是64号车厢。我一边往后跑,一边寻车型号码不得,也再不见另外的工作人员。跑过两个车厢后,突然意识到我的五分钟估计快完了,于是赶快跳上车箱,62号,刚上去就发现列车开始缓缓移动,好险呢。又往后走过两个车厢,才是车尾的64号车厢,我的74号座位在车厢也是整列车的倒数第二排,但车厢只有12排共48个座位,这号码怎么排的,火车到底有多少个车厢,怎么都不可能有64节啊?

售票员还问我要不要预定座位,说早上人多,我说“要”,也没想起问问区别,上车发现到处都是空位。

我时间多的是,如果早告诉我只有五分钟,也许我根本就不想赶那趟车,纯粹被售票员逼着冒了一次险,当然她说的没错,我赶上了车。五分钟竟然干了那么多事,上上下下跑了那么长距离,不可思议。










上图第一张是哥本哈根街景,第二张是著名的趣伏里乐园,第三张是火车在跨海大桥上,第四张是火车外的麦田,正是收获季节,大片大片的麦田有的刚收完,有的待收,金黄与绿林相间,很是养眼。
火车比预想的两小时快了许多,76分钟就到了欧登塞,二十来分钟后顺利找到1.3公里外、我首次在爱彼迎(Airbnb)上预定的民宿,但门铃不响,门怎么都敲不开,这第二惊一点不比第一惊好受:如果房东Mette不回来,我就一直进不去门。早知道应该拉着箱子直接去火车站附近的安徒生博物馆了。

之所以有此窘境,完全是被hotmail坑的。每次只要一换地方,hotmail邮箱就要求验证,不胜其烦。但这次没长教训,住宿订单留的仍都是这个邮箱。Mette要求我提前告诉她到达时间,我也一直想着这事,但因为没开通电话国际漫游(以前两次都是在网上开通的,这次操作不了),hotmail邮箱不能用,邮件无法回复,用学校邮箱却发不出去。早上离开旅馆前让前台帮忙给Mette发个信息,就说我马上到,但前台让我打电话,而那会儿才7点,于是就直接过来了。

无奈,只有找人帮我给Mette打电话了。首先想到隔壁女人,刚才路过时她在院里看书,后来我在敲门时她进去了,没再出来,肯定不能去瞧人家门。路上汽车嗖嗖过,连好不容易路过的骑车人都不好意思打扰,行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大太阳下,我无奈地在附近来回走,最后总算在几十米外的一个工地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好出来,电话很快接通,问题很快解决:Mette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院子里拿钥匙,上三楼我的房间找wifi密码,万事大吉!这会儿19:00了(20:45落日),Mette还没回来,而我这会儿坐在她的大院子里写游记。











为找Mette说的门后的Wi-Fi密码(在台灯下)和卫生间,我不得不把楼上楼下找了个遍(每个房间都开着门)。正儿八经的独栋小别墅,三层,但一层的大半在地下。一层是卫生间、洗衣间、杂物间,二层厨房、客厅,三层两个套间,东西朝向。我住的套间朝东,里外都有床,有小书桌,可以同时接纳一家人入住。但每次上卫生间都需要下一层,楼梯又窄又陡,很不方便。不过这个大院子确实很舒服。我出去转三四个小时就回来了,午休后一直坐在院子里查资料、写游记,替忙碌的Mette享受了。
安顿好稍事休息,就出去直奔安徒生博物馆,半路却被墙上的大幅像所震撼,发现竟然也是家博物馆,于是临时决定拐个弯看个究竟。这一惊彻底改变了我今天的计划。

原来这是欧登塞历史文化博物馆,当然也是我计划中的一个,只是没想到误打误撞先看到它了。在小伙子热心的介绍中,很快得知有博物馆套票可买,除历史文化博物馆外,还包括安徒生博物馆、安徒生出生地、安徒生童年居住地、儿童体验馆,除了最后一个,都是我要找的,果断决定买套票,但那会儿已11:30,连着看完五家博物馆时间有点紧张。最主要的是我昨天行程太满,一天走了15.8公里,近2.3万步,今天要调整一下。最后决定明天10点再过来,今天先在附近的市中心逛逛。






与动辄几百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相比,我总是毫无悬念地喜欢小城市。只有18.5人口的欧登塞也迅速让我忘记67.6万人口的哥本哈根的种种好处。尽管市中心广场是个巨大的工地,欧登塞市中心古色古香的红砖老建筑与历史感十足的多色面包砖小街,还是立马让我流连忘返。

欧登塞大教堂是座典型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有着八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丹麦最古老最完整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内的各种装饰都在诉说它的不凡,但两间小礼拜堂里的12具棺椁,地下室陈列的1086年遇害的克努德国王及弟弟的骨骸,都是这座教堂无可争辩的历史文化地位的铁证。


我觉得整个欧洲分成三四个国家就可以了。雷同感实在是太强了,去一个国家就像从扬州到苏州到杭州……
名不虚传的北欧高物价

与北欧“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相对应,北欧的高物价也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尤其是拿着羞涩的高校教师工资来北欧旅行,感触更深。

提前三个月订国际机票(上海-莫斯科-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奥斯陆、奥斯陆-北京),五张共7120元,没觉得什么,等订旅馆时才意识到北欧的高物价绝非浪得虚名。

千元以下的房间很少,就是青旅的多人间,一张床位也要三四百。正好有朋友推荐爱彼迎,首次尝试,每晚四百,已经算是便宜的了。但遇上一个神房东,昨晚好像根本没回来,把家完全扔给我了。房间里有不少针鼻大点的小跳虫,很可能是跳蚤,弄的浑身发痒。

旅馆早餐一般另算。很多75克朗(约78元),也有120克朗的,绝对超五星级价格。街边小店的土耳其烤肉算便宜的,小份也要37克朗,好在分量很足。哥本哈根海边流动小摊的华夫饼,45克朗一个。不过昨天在欧登塞市中心偶遇一家自助餐店,早中午89克朗(*1.0432=92元)(四点以后晚餐自助餐129克朗),顿觉超划算。

景点门票当然也不可小觑。哥本哈根新老皇宫套票155克朗,国家美术馆110克朗,都与国内昂贵的门票价格不相上下。欧登塞五个博物馆套票110克朗,应该算是较便宜的了。

除了国际机票,其他交通都贵的离谱。自行车遍地都是,但租一天等于在国内买半辆永久。昨天从哥本哈根坐火车来欧登塞,76分钟,167公里,票价308克朗,绝对比我们的高铁贵得多。最令人无语的还是公交票价,比昂贵的英国有过之无不及。哥本哈根机场到市中心,七八公里,地铁或火车都要36克朗,城里的公交据说24克朗,好在住在市中心,一般景点都可以步行到达。

难怪北欧人特喜欢去东南亚度假,拿他们的高工资去东南亚消费,太小菜一碟了。




安徒生的欧登塞

虽然出身贫寒的安徒生14岁就离家去哥本哈根闯生活,但今日的欧登塞却是安徒生的世界,到处可见安徒生的足迹与影子。

小小的欧登塞除了博物馆套票包括的安徒生博物馆、安徒生出生地、安徒生童年故居、打火匣体验馆四个直接与安徒生有关的景点外,还精心打造了一条真正的安徒生足迹线路,沿这些深红色足迹行进就可以看到13个伴随安徒生成长并对其著作有巨大影响的地方,包括Sortebrokre剧院广场、教会学校、洗衣地、安徒生铜像、欧登塞大教堂、市政厅、医院、圣汉斯教堂等。

欧登塞大教堂背后巨大的安徒生塑像俯瞰着的童话公园里,6.30-8.11间的每天都在上演着安徒生童话。演出大多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载歌载舞,像模像样。戏台是座城堡式建筑,演员除主持兼讲解与演员外,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孩子,观众则大多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或在后面站着,一切随性而自然。

1. 安徒生足迹图 欧登塞景点介绍、路标等大都有丹麦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意外的惊喜。
2. 欧登塞大教堂前的汉语路标
3. 给安徒生带来无限灵感的剧院广场
4. 安徒生出生地
5. 安徒生童年故居










安徒生没有如父亲所愿做个他那样的鞋匠,而是成了一个天才作家,勤奋多产。他一生共创作156篇童话,14篇小说,50部戏剧,以及上千首诗歌和大量的传记、游记作品。他的作品至少被译为161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的瑰宝。

除了作家,他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剪纸、绘画都很专业,晚年还自己做了个精美的屏风,上面画满人物。

安徒生还是个旅行家,并且在国外一待就是九年。他跑遍了欧洲,也到过亚洲和非洲。对安徒生来说,“旅行即是生活。”有人说怀念故土是种严重的病,而安徒生认为“怀念出国”同样严重。

从14岁离家到70岁去世,安徒生一生漂泊,始终独居,未婚未子,因为他一直未找到自己希冀的浪漫爱情。小美人鱼、锡兵众多童话中的爱情悲剧因此有了注解。

安徒生博物馆及展品










给房东留了封感谢信,准备继续北上瓦埃勒。两天来房东果然根本没露头,昨天倒是有个她的朋友,来拿备用钥匙。

刚开始我不想开门,后来不想让他进来,唯恐有诈,好在这人也挺聪明,立马让我接电话。我问Mette他知不知道钥匙在哪儿,Mette说她会在电话上一步步指导他寻找钥匙,我才算放心。他在门厅、客厅找了好几个地方,十几分钟,最后总算找到钥匙。

估计这房子根本没人住,我并非第一个这里的自助游客。首次尝试爱彼迎,想和本地人接触的愿望彻底失败。


三、只有四万多人口的瓦埃勒小城今天只有12-19度,早上从瓦埃勒火车站到宾馆,虽仅400米,也快冻透了。坐在位于11楼的房间窗前,小城市中心一览无余,难得这么一座小城,竟然还有这么高的建筑。

市中心商业街从南到北, 有一两公里的样子,上午已经走了两个来回。酷似教堂的市政厅,建于13世纪的圣尼古拉依教堂,瓦埃勒艺术博物馆,还有其他两三个教堂及墓地,三四个小时把小城逛了个遍。










评论 雪域风166:我想回复你来着 但是貌似没有看到回复二字......... 智能看到这个评论。。。。。。 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回复了 刚刚找半天收藏了你的帖子了 果然年纪大了摸不透这个天涯排版
在异国他乡的旅馆房间看完《我不是药神》,心里堵得慌,难受,非常难受,尽管结局可圈可点。
来瓦埃勒,其实主要冲着市区西北9公里外的耶灵,1994年确立的丹麦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包括耶灵石、耶灵陵、耶灵教堂及博物馆。

从旅馆出发,到400米外的瓦埃勒火车站,坐上每小时一班到耶灵的火车,火车运行12公里,14分钟后就到达只有四五千人口的耶灵小镇火车站,出了站就看到前方三百多米外的陵墓,全程只需24分钟,35克朗。

在耶灵待三小时,甚至读完教堂的耶灵旅游介绍册,确保没有漏掉重要景观,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到火车站。路上再次想到没搞清回程时间,但愿不用等一小时。没想到再次吉星高照。不但站台上正好有列回瓦埃勒的火车,而且是宣传册里提到的老火车。看到车上已有列车员,于是顾不得折腾买票,匆忙跑上站台,上车后买了票(50克朗)就出发了,一分钟都没等。

与现在的火车相比,产于1952年的老蒸汽火车既有噪音,又有点逛荡,但歪打正着地赶上一班老火车,仿佛时光倒流,童年时代偶尔坐火车回姥姥家的感觉历历在目,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下了火车,许多乘客恋恋不舍,争相照相留念,包括瓦埃勒本地人。火车司机和售票员、列车员也都非常配合。参观博物馆时就不时遇到的一位超级父亲,带着两个小儿子特意去耶灵玩,而他的大儿子已经22岁,二儿子14岁。真看不出他是四个儿子的父亲。







公园10世纪维京时代的耶灵老国王高姆,是丹麦首位有记录明确称王的人,也是他首次提到“丹麦”这个名字,他的儿子哈罗德,即后来的蓝牙国王(因喜欢蓝莓而牙齿成蓝色),就是我们每天离不了的手机蓝牙名字的源泉,南征北战一统丹麦和挪威的蓝牙国王的伟大功绩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耶灵的两大墓冢,就是有千余年历史的两大国王的陵墓,虽然考古发现并未找到遗骨。老国王高姆的遗骨据说埋在墓冢之间耶灵教堂圣坛前的地下,被艺术家用几段银色线条标示了出来。教堂前的两大块耶灵石上的石刻,是两大国王却有其人其事的明证。

考古发现,长于航海的维京人喜欢用石船陪葬,于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整个景区,都被长长短短、远远近近的白色半尖头石柱包围,那就是维京王陪葬石船的规模,被称为世上最大石船,非常壮观。墓区外是大片大片已收割或待收割的麦田,起起伏伏,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分外美丽。









下午5:40再次出门,一为找饭吃,也想多看几眼瓦埃勒城。见对面的大型购物中心和昨天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都几乎空无一人,才突然想到今天周日,北欧绝大大部分商家闭门歇业。

于是两天内第三次逛步行街,从这头走到那头,只有三家开门营业,一家日本寿司店,一家烤肉店,一家超市,后两家正是我要找的地方。








四、重返哥本哈根

室友生病

中午一点回到四天前离开的哥本哈根Generator旅馆,房间里只有一个室友Ida,正在生闷气,说她住这儿5天了,从没见过服务员清理地板,而五天来室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地板上各种脏东西,听得我不寒而栗。她40分钟前叫服务员来打扫,服务员说马上就来。
听到外面响声,我俩再叫服务员,她终于过来吸了尘,但卫生间和浴室根本没打扫。不是她们偷懒,是根本忙不过来,偌大的旅馆爆满,可能只有我们这六人间还有几个床位了。
八九点回到旅馆,Ida说她喉咙疼、发烧,又是冷,又是热,但她不喜欢用抗生素,已经喝了一点自带的草药水。说话间又来两个室友,瑞士来的两个大学生,从斯德哥尔摩来,和我的线路正相反。
我冲个澡出来,发现Ida正让其中一个去帮她买黄洋葱,说是对她的病有好处。小姑娘不大情愿的样子,一是害怕外面不安全,二是问她可否信任Ida,把东西留在房间。佩服她的直率。Ida说她当然可以信任自己,但贵重物品她最好随身带着,丢了她也付不起责任,滴水不露。
我说我可以陪她去买,她们俩都释然了。一出去就发现幸好我去了,小姑娘身上根本没钱,Ida也忘了给。
按照Ida的指示,我们走出两三个街区,顺利买到一小袋有机黄洋葱,回来Ida说谁如果下二楼酒吧,给她带些热水回来。已经快23点,大家都上床了,我只能专门下去要。Ida是不好意思张口。原来她不是要吃洋葱,而是用热水和洋葱敷喉咙。但愿管用。
出门在外最怕生病,在家也怕。


上午坐火车从瓦埃勒回到哥本哈根,11:08,回来路过市政厅广场,干脆拉着箱子直接参观了市政厅和附近的圣灵教堂,走过大半步行街。午休后去新港,找到现为安徒生咖啡厅的新港67号安徒生故居,在周围五颜六色的建筑最朴素、细高的一栋。

过两座跨海大桥,为找远处一座尖塔走了好远,与昨天在瓦埃勒找小山头上的风车一样,无功而返。远远看到处都是它,等走进了它却和你玩捉迷藏。

哥本哈根火车站
市政厅
市政厅广场步行街两旁的特色建筑
市政厅的婚礼厅阳台
婚礼厅里的新人










7.17
再续安徒生之旅。安徒生葬礼在哥本哈根的圣母教堂举行,8月11日很快成为丹麦的国家追悼日。圣母教堂不大,看起来非常素雅,雕塑、祭坛、布道坛、管风琴等却都很讲究。
教堂旁边就是哥本哈根大学,世界综合排名46。在主楼门前看说明时,正好有个大帅哥出来,我就问能否进去参观。他说我可以进去看看,只要别进那扇门就行。我说我就想看看礼堂。他说就是礼堂不开放,不过他可以让我进去看看,10分钟,完了把门关上就好。我喜出望外。一进门看到扑面而来的雕塑、绘画已是惊喜不已,礼堂的绘画、挂毯更是精美。
看完出来去附近的圆塔,在小巷里竟然迎面碰上他,他问我“参观完了?”我与他握手再次道谢。

21点,突然想起去安徒生的墓地看看,正好充分利用一下中午买的一日公交卡。墓地很大,我从西北门进去,找到八九个指示牌,二十多分钟后才在东南角找到安徒生墓地。有六七平方米的样子,简简单单一座墓碑,上面刻着安徒生自己关于死亡与永生的四句诗行,周围是茂密的绿色植物和鲜花。

圣母教堂
哥本哈根大学主楼
圣母教堂内雕刻精美的耶稣和两边的四大门徒雕塑
哥本哈根大学主楼内景
哥本哈根礼堂
安徒生之墓












今天吉星高照,在哥本哈根大学意外好运不久,去参观美术馆时售票员会说汉语,告诉我明天免费,我当然不能负了人家的好意,当即决定先去40公里外的哈姆雷特堡(克隆堡)。结果遇到今天第三个贵人。尽管她的信息有误,让我折腾半天,才地铁转火车再倒公交才总算到了地方。

哈姆雷特堡比想象的大很多,在里面硬是转了三小时,140克朗门票也算值了。

堡内不时有演出,互动很好。











哥本哈根的公共交通很贵,但如果利用好套票,还是很划算的。
昨天中午临时决定去哈姆雷特堡(克隆堡),地铁站女服务员在机器上指给我看,单程108克朗,而大哥本哈根1-99区的24小时票才150克朗,显然更划算。最晚还利用这张票去参观安徒生墓地(来回48克朗),今天上午又去西郊30公里外的罗斯基勒大教堂(来回172克朗),真买值了。

罗斯基勒是丹麦的千年古都,罗斯基勒大教堂是丹麦八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里面葬有38位君主,包括丹麦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玛格丽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钦四世国王(1588~1648年在位)。
玛格丽特生于1353年,由罗斯基勒教堂的大主教为她洗礼,并取名。她后来嫁给挪威王子哈康,成为挪威和瑞典王妃,因为哈康王子的父亲马格努斯·艾立克松既是挪威国王,又是瑞典国王。
后来,22岁的玛格丽特凭着自己的机敏才智,运用各种手腕,包括承诺自己不当君主、用土地换取权力等手段,买通丹麦贵族阶层,将本应登上王位的外甥排斥在外,而把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奥拉夫推上了丹麦国王的宝座,玛格丽特开始摄政。她的丈夫哈康国王去世后,奥拉夫继位,但17岁早逝,因此玛格丽特成了丹麦和挪威两国的实际统治者。1397年,由玛格丽特一手建立的“卡尔马联盟”成立,玛格丽特成为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统治者。该联盟历时126年,而玛格丽特建立的丹麦-挪威联盟历时四个半世纪,皆影响深远。

玛格丽特死后被葬在罗斯基勒大教堂里,石棺上雕刻着她的全身石像,四周布满雕塑。

第四张为克里斯钦四世的棺椁和雕塑












无数次老远看到这座尖顶,也曾专门寻找无果,今天寻着跨海大桥那边的救世堂又去,果然找到了。不出所料,老远看到的尖顶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剩下的就是丹麦常见的红砖教堂,但两次多走好几公里,绕着它转了一圈,总算死心了。所谓的“不到黄河不死心”,除了国照样适用。


午休后再去托尔瓦德森博物馆,果然免费,并且展品精彩纷呈,比几天前参观的丹麦国立美术馆感觉还要好,很有点罗丹博物馆的感觉。
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是新古典主义时代美术家聚集地,托尔瓦德森就是其杰出代表。
托尔瓦德森博物馆收藏的大都是丹麦成就卓著的雕塑家托尔瓦德森的雕塑作品,个个精雕细刻,惟妙惟肖。
很多古典题材的作品虽看似面熟,但托尔瓦德森的作品灵动形象,加上博物馆的解说做的很好,每个展厅都对几乎所有作品做了丹麦语和英语两种简介,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看的比较明白。死神丘比特是托尔很喜欢的题材,很多作品中都有他的影子,非常可爱调皮。

第三张是位于博物馆大楼庭院的托尔瓦德森之墓,茂盛的植物已将两边刻有他名字及生卒年月的文字挡的严严实实,不仔细寻找根本看不出来是个墓地。
第六张是伊阿宋与金羊毛
最后一张是雕刻家自己与手头正在雕刻的希望女神的合影。














哥本哈根圆塔

建于1637-1642年的圆塔是丹麦的地理零点,国家的正中心。18世纪哥本哈根测绘队正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丈量国家的每一寸国土,从而绘制出了精确的国家地图。

沿着黄色小砖地面盘旋而上,一直爬到塔顶平台,可以360度俯瞰哥本哈根全景,欣赏城市天际线,许多是这几天参观过的,看着不免兴奋。

中间有个小门通向800平方米大的老博物馆,现为一个艺术展览,作品全部来自一所专为有学习障碍的成年人设置的艺术学校,独具特色。从这些想象力丰富,夸张变形的作品里,医生也许能找到医疗良方。
















英语通用
在丹麦三地9天,接触无数丹麦人,发现关于丹麦的介绍里“英语通用”四字,绝对没有一点儿水分。英语在丹麦通用到你几乎感觉不出这是个非英语国家。
从路上随便抓住的年轻人,到港口听音乐会时身边六七十岁的老人,个个说英语仿佛说丹麦语一样从容自若,流利地道。
从机场工作人员,到商场售货员、收银员,从火车站、地铁站售票员到一般的工作人员,从博物馆、王宫、美术馆到旅馆前台,英语简直就是他们的母语一般。
其他几个北欧国家应该一样。以前旅行中也遇到过一些北欧人,英语也都很地道。昨天住在这儿的两个瑞士姑娘,英语也不错。其中一个快二十了,刚高中毕业,因为修学过两次,一次是为了去英国学英语。
遇到有点交流障碍的,往往是小饭店,土耳其烤肉店,泰餐店,越南餐店,服务员一看就是外来移民。
至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一是学校有些课本直接就是英文版的,二是看英语电影电视,三是经常有机会使用。除了英国人,大部分欧洲人都会一两门外语,当然也和许多欧洲语言与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有关,学起来相对容易。不过日语中也有很多汉字,好学吗?
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何时才能与他们一样那么顺溜?
想起朋友要的冰箱贴,退房后还是抓紧最后时刻又去步行街逛了一圈,目标明确,专找那天见到的那家纪念品店。在哥本哈根总共见过两家卖冰箱贴的,38元一个,100元三个,北欧价。


下午在海滨浴场晒肉的欧美游客

丹麦9日即将收官,除了不知为何腿上起了许多红疙瘩、有时瘙痒难忍外,其他一切还好。估计是在欧登塞私人别墅里被那些小跳虫给咬的,但当时没有发作,等到瓦埃勒宾馆午休后发现瘙痒,第二天还要求换了房间,以为是床铺不干净,前台小姑娘被惊了一跳。

在缅甸、柬埔寨都没出过问题,反而在公认人间净土的北欧出了问题;在许多地方几十元一间或一张床位的青旅没出过问题,反而在近500一间的旅途住过的最贵的房间出了问题……只能怪自己没福消受。







不知为何以前总觉得北欧主要是自然景观。9天哥本哈根、欧登塞、瓦埃勒耶灵三地游下来,觉得至少丹麦很有文化。
延续千年不断的丹麦王室传统与几乎历史一样悠久的基督教文化,动辄几百上千年的红砖绿顶建筑,都尽显厚重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以及艺术与实用兼顾的处世哲学。

刚来哥本哈根机场的地铁上,见识了一次哥本哈根青年大集结。连着两趟地铁都挤的水泄不通,和北京早高峰绝对有一比。
后来才得知离机场不远有个音乐会,这些人都是去听音乐会的,大多是年轻人。并非周末,都不上班吗?
哥本哈根机场打印登机牌、行李牌、托运行李全自助,一步步请教才完成所有程序。
再见,哥本哈根,再见,丹麦!
从11:30-16:20,竟然在斯德哥尔摩王宫泡了五个小时,这160克朗(128元)门票真值了!
王宫地下博物馆刚看完,正好赶上参加12:15士兵换岗仪式的队伍奏着军乐从歌剧院那边过来。庆幸多看一景,但很快就意识到不大容易再回到王宫院内,而那里才是进行换岗仪式的地方。一路狂奔,转大半圈回到院内,人群已经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只能通过高高举起的相机才能看到一点里面的仪式。
好在挡在我前面的人陆续撤退,换岗仪式后军乐队演出的最后十来分钟,我终于有机会站在前面的最好位置。
四五十人的乐队一边演奏,一边来回穿插行走,变换各种队形,尽管走的不是很整齐,但伴着铿锵激昂的军乐,还是听的人热血沸腾。












除士兵换岗仪式的半小时外,其他三个展览中的两个,王宫和古罗马雕塑展,都有很好的语音导览,是导致我们长时间待在王宫的最主要原因。
王宫的雕塑、画像、挂毯、浮雕,国王与王后的书房、寝宫等富丽堂皇的展品,都有较详细的介绍,而且有耳边详细的导览,当然要好好听听看看。就是比较熟悉的古希腊、罗马人物,比如尼禄,也想听听瑞典怎么解释古罗马帝国这个臭名昭著的皇帝。时间就在这不知不觉中飞快流逝,本来计划中的诺贝尔博物馆,只能往后推迟。
珍宝馆不大(不让照相),展品却无疑都是皇家极品珍宝。各种王冠凤冠令人眼花缭乱,但最让我们迷恋的,却是那件拖地猩红色斗篷,上面点缀的全是布满珠宝的王冠凤冠,加上白色黑饰毛皮大翻领,说不出的华丽浪漫。这件斗篷是两任王后的加冕礼服,自然价值连城。

第四张为现任瑞典国王与王后













两个小姑娘一大堆问题,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问题从“你为什么坐这儿啊?”姑娘回答:“我是这儿的工作人员,坐这儿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现在等着回答你的问题呢。”接着问:“国王在哪儿?”再答:“国王住在另一个宫里,这里是他工作的地方。”等我看完附近的展品,问答还在继续。
思考才有问题,问题引发更多思考。


上午10点到下午6:15,一大天在动物岛参观三个博物馆:北欧博物馆(120克朗)、瓦萨沉船博物馆(130克朗)和斯堪森露天博物馆(195克朗),共约356元门票,幸好信用卡没问题,刷卡倒挺方便。
三个博物馆各具特色,但不约而同,全是关于瑞典人近400年来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宗教信仰、艺术、建筑、畜牧、纺织、航海、经商、战争等无所不包,也算弥补了一点瑞典国立博物馆不开放所留下的遗憾。在哥本哈根没来得及看丹麦国家博物馆,瑞典国立博物馆又适逢维修闭馆,无奈。
顾名思义,北欧博物应与北欧五国相关,但进去以后听语音导览,才明白迄今为止,它的展品还都是瑞典的,因此叫“瑞典民俗博物馆”更贴切。
瓦萨沉船博物馆名字倒是贴切得很,主要展示的是1628年首次出航10分钟就沉入海底,1961年才被打捞上来的战舰瓦萨号。同样首次出航就不幸遇难的泰坦尼克号是因为撞上冰山,瓦萨号却是因为设计缺陷,不免更令人觉得遗憾。但它仍是瑞典的国宝,因为这艘巨型战舰是17世纪初瑞典造船、航海、经济及雕塑等各方面的活化石。











斯堪森露天博物馆是从瑞典全国搜集来的古建筑大汇聚,大部分是木屋,自然、朴实、实用又美观,400年的瑞典历史在这里复活。
或圆或尖的高塔,或大或小的木屋,鲜艳漂亮的教堂,乡土气息浓郁的农舍,与游客相安无事的鸡鸭兔羊鹿孔雀等各种动物,做着手工的小伙子,织着布的农妇,还有鸣着笛的小火车,动物园,水族馆,游乐园,各行各业,各个时期,全国各地,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一股脑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令人目不暇接。














 
(文/微世推-伊楠)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微世推-伊楠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