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生活服务 » 正文

生态文明纵深发展 “绿色”生活风尚正在形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2 02:14:55    浏览次数:321
导读

消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关键是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入新时期,各地通过实打实的举措,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这里是湖南常德的穿紫河,河水穿城而过,滋润着沿岸30万居民。然而就

消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关键是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入新时期,各地通过实打实的举措,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这里是湖南常德的穿紫河,河水穿城而过,滋润着沿岸30万居民。然而就在几年前,各类污染还让穿紫河水面呈现出可怕的墨绿色。如何破解,常德的选择是,用海绵城市理念治理黑臭水体。

种植芦苇、铺设过滤梯田,通过打造生态滤池,入河水体被层层净化。如今治理后的穿紫河碧波荡漾。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京津冀地区,为改善大气质量,不久前28个城市排查出小散乱污企业56000家,限期关停整改。

在天津,这家企业由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被关停取缔。全市范围内,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划布局、僵尸企业等都被列入到“散乱污”企业治理范畴。

在江西南昌,借助生态环保技术,每年可将6000多吨废弃花草等园林绿色垃圾,变成有机肥料。而在地上无山、地下无矿的安徽界首,则通过垃圾资源化,发展城市矿山。现在,界首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改性塑料、化纤和雨鞋生产基地。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垃圾分类处理是绕不过去的一关。在浙江德清,农村垃圾积分机制,将大家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量进行“绿色积分”,村民拿着积分能换取生活用品。

在河南信阳明港镇,当地建立了“农户初步分类、保洁员统一收集、资源分类中心细致分类”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使全镇农村生活垃圾覆盖处理率达到了80%。

全体公民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享有者,更是建设者。如今,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正在形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