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测评资讯 » 正文

走读识古今从“秦皇古道”到“董邦达古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9 19:55:41    作者:微世推-李凯    浏览次数:283
导读

几年前,壶源溪上游的诸暨马剑镇以原有古道为基础,结合资料搜集、推进、旅游推荐等方式,挖掘和开发了“秦皇古道”资源。如今,“秦皇古道”声名鹊起,提升了马剑的知名度,成为了当地旅游的金名片。如今的“秦皇古

几年前,壶源溪上游的诸暨马剑镇以原有古道为基础,结合资料搜集、推进、旅游推荐等方式,挖掘和开发了“秦皇古道”资源。如今,“秦皇古道”声名鹊起,提升了马剑的知名度,成为了当地旅游的金名片。如今的“秦皇古道”,我多次走过,由此,想到了“秦皇古道”对湖源旅游开发的启示。七月,人大“孙大人”专门打电话给我,说湖源当地有“也用‘秦皇古道’”来提升当地知名度的想法,命我搜集一下相关资料。于是,有了此文。

一、挖掘“秦皇古道”资源的过程
马剑方面挖掘和开发“秦皇古道”资源,根据手头资料,我认为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典籍搜索、地名串联、民俗挖掘,“古道”“秦皇”找到关联
2015年7月,网络上出现了一篇题为“马剑古道,秦皇足迹”的文章(见附件1),署名“佬潘”(后了解到是马剑镇一名热衷于乡土资源挖掘的工作人员)。“佬潘”结合自己的考证和探访,提出了“秦始皇去会稽祭拜大禹陵曾经路过马剑”的观点。
细读“佬潘”的文章,可以发现他是以《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基点,结合部分典籍的文字、马剑当地的地名传说以及民俗,大胆提出了“狭中渡,入湖源”、过“金沙岭,统天庙”、“虎蹲庙,过大年”、“云门穴,秦封地”等观点。
至此,古道、村名、民俗等与秦王有了密切的联系,之后,原先的“古道”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秦皇古道”。
2.推进、全域打造、物化显现,串点为线成为亮点
为了找到推进乡村旅游的抓手,马剑镇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口号。官方依据马剑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古建文化,结合“一古道、二古寺、五古桥、六古亭、八美食、九大古宗祠”的整理,绘制了《马剑镇百公里登山健身步道地图》,推出了“红色基地登山健身步道、三府之地登山健身步道、三界尖登山健身步道和秦皇古道健身步道”共四条游步道,将原先的“古道”先是挖掘成为“秦皇古道”,进而提升为“健身游步道”。
四条线路中,“秦皇古道”是马剑镇重点打造的一条健身休闲亲子步道。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秦皇古道健身游步道”上来,当地花力气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古道相关路线的整理和修缮。
先是立项,建设完成了“从马剑镇戴氏宗祠出发,沿建溪顺流而下,翻越两座小山,到达金沙村,穿过老街,翻越金沙岭,登上永济亭,下到壶源溪边富阳境内”的古道贯通工程,修缮了戴氏宗祠、马剑老街、媲美桥、岩下桥,修复部分废弃古道,整理修缮后的古道,串点为线,使游人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一路可以领略古宗祠、古桥、古凉亭的古建筑文化。
在整理古道时,建设方还在古道沿线树立标识、配以文字,让游客知道古道的来历和一些重要节点,使得“秦皇古道”的信息深入人心。
3.驴友体验、网络造势、民间参与,聚拢人气渐成热线
自古道建设完成之后,当地还通过民间参与、驴友体验和网络造势,“秦皇古道”的名气越来越响。
2016年12月,在绍兴市林业局主办的寻找和评选“绍兴最美森林古道”活动中,马剑镇的“马剑秦皇古道”榜上有名。
2018年5月,“诸暨市马剑秦皇古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诸暨市核准成立,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栗金村金家山自然村888号,经营范围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景区游览服务,旅游项目投资;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开发;种植销售:水果、蔬菜;水产养殖;批发零售:食用农产品;跑马场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网络上还有众多驴友走了“马剑秦皇古道”之后的游记和照片。还拍摄和制作了《秦皇古道》的宣传片,广泛宣传。

二、对湖源旅游开发的启示
1.打好组合拳。
挖掘湖源的旅游资源,必须通盘考虑,忌零敲碎打。湖源的自然风光、人文遗迹、红色文化、民俗风尚与上游的马剑旗鼓相当,基于“全域旅游”的思路,可以借鉴马剑挖掘和打造“秦皇古道”的思路和做法,做好湖源旅游的山水文章。
2.可以大力打造“董邦达古道”
秦王在中埠过江之后去绍兴祭拜大禹陵,学界对于是否经过马剑存在不同的声音,因为从距离的远近、路途的便捷和路况等角度来,经过马剑的可能性极小。况且,富阳湖源这边目前也没有秦王路过的蛛丝马迹可寻,所以,湖源这边挖掘类似的“秦皇古道”,不光先天不足而且底气也不足。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清代富阳先贤、官至尚书的董邦达,年轻时曾经在湖源区域教过书倒是无争的事实。由场口到诸暨富阳交界的金沙岭,当年的古道,董邦达先生倒是肯定走过,而且在沿村定能找到更详实的信息和丰富的故事。因此,建议可以打打“董邦达古道”的牌子。


2018年7月10日整理




附件1 马剑古道,秦皇足迹(作者:佬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那么,秦始皇至钱塘,临浙江后,是从哪狭中渡 又是经哪上会稽的呢?
一、狭中渡,入湖源
从地理上看,“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狭中渡”,应是沿富春江往富阳方向,按秦尺制,一尺等于(今公制)23、1CM,即为49.85公里;“狭中渡”,恰当是富春江较狭处汤家埠过的江。
从历史上看,《四库全书》里,戴良(1317----1383)撰写的《九灵山房集》卷八“五言诗”中;《抵富阳宿县治作》、《入湖源》、《次场口》、《至古城饮冯氏家》、《望九灵山》等。其中《入湖源》诗曰:“榜舟渡长浦,搔首望远山。西界出吴道,东临入越关。到家谅匪远,跋马势不前。怀禄吾岂敢,行路古所难。独有山上云,既出复知还。”因此,把这“五首诗”从地标上连接起来,就是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再从“西界出吴道,东临入越关”两句诗,足可说明古时往来吴越地,这是交通要道。
而从当时的交通条件看,秦始皇东巡“浮江下,过丹阳、至钱唐”,一直走的是水路,那么狭中渡后,入湖源,溯江而上,经马剑,到诸暨,上会稽,祭大禹,走的就是这条路了。
至今,这一方仍流传着一首民谣:“湖源十八渡,渡渡要脱裤,一渡不脱裤,裤裆滤豆腐”。这民谣就与当年秦始皇“入湖源”相关吧。
二、金沙岭,统天庙
与富阳交界的金沙岭上,古凉亭旁有座庙,庙里供奉“统天菩萨”。相传秦始皇经湖源“十八渡”,上得金沙岭岗,见此地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且景色迷人,即下旨息歇再行。后人为纪念秦始皇曾在金沙岭休息过,就在凉亭旁拼建庙一座,取名为“统天庙”,塑秦始皇像,颂秦统一天下之功德。秦亡后,改奉“通天菩萨”。南宋林子方有感《金沙岭》诗一首:“尊危谁敢易登临,日照磊彻万点金。堪笑往来皆自到,如梭参过织锦行。”
三、赤脚畈,书石岩
秦始皇过了金沙岭至赤脚畈(今马剑栗金村),正是雨雪天气,剑溪水巳漫上过溪鼎步,通行受阻,丞相李斯见状进言:“是否架桥通行?”始皇否道:“不得扰民,赤脚过溪”。后当地百姓恭仰秦始皇赤脚过溪,便将此地取名为“赤脚畈(方言:塔脚畈)”,一直沿用至今。
跨过剑溪,一处状如书卷的岩石展在眼前,令人称奇,但秦始皇却心中不悦(因年前曾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这就是后世称的“焚书坑儒”。今见天然书卷石景,自然不快。)丞相李斯洞察始皇心思,便道:“这里称‘竖石岩’,是横竖的竖,不是书本的书,”又命当地在此岩下建庙一座(已毁),遮挡石景。但后人还是把此处叫“书石岩”,又名“百万石卷”,为浦阳石景之一,原貌已被建公路所毁。
四、九灵山,虎蹲庙
《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记载:秦始皇“正月甲戌到大越”。如按中国传统之甲子推算,似为公元前209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大越(诸暨)。那么秦始皇“入湖源”已是寒冬腊月季节,天气异常恶劣,竟下起了鹅毛大雪。秦始皇一行经“湖源十八渡”,翻越金沙岭,已是人困马乏,加上秦始皇一路劳顿,偶染风寒,正发高烧,行至剑溪双江口(今马剑仁头门口),见此处地势开阔,前有来水,后有靠山,左盘青龙,右踞白虎,实乃风水宝地。丞相李斯鉴于眼前的实际情况,便命人在此安营扎寨。
帐篷外雪一直在下,山川田野已覆盖了厚厚的白雪。帐篷内秦始皇高烧不退,出现昏迷状态,连随从御医也束手无策,这可急坏了李斯一干人等,秦始皇病重的消息,被当地一老药农得知,便自告奋勇地带着一种叫“九死还阳草”的中草药,面见丞相李相,介绍道:这种“九死还阳草”是长在背后这座大山九龙门的悬岩石壁之间,此药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采集难度大且资源稀少,珍贵异常,对高烧病人有奇特疗效。秦始皇服用后,果然灵验,药到病除。秦始皇病情好转后问李斯:是用什么药把病治好的,李斯不敢说是“九死还阳草”带这“死”字的话,因秦始皇很迷信,也很忌讳一个“死”字,便灵机一动道:“是一种叫“九灵仙草”的中草药治好了你的病”,秦始皇闻言,要奖赏这位老药农,却被婉言谢绝了。从此,这座长有“九灵仙草”大山的名字,被当地百姓称为“九灵山”。
其实,这种“九灵仙草”,就是当今的“铁皮石斛”。唐代《道藏》把铁皮石斛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又称“救命仙草”,属于性寒补阴药,具有滋阴清热之神奇疗效。被世人所推崇。
一场雪,一场病,把秦始皇留在这片土地上过了年,可是秦始皇不会想到这是他这一生中看见的最后一场雪,也是过的最后一个年。于当年即公元前209年七月丙寅日卒于沙丘平台(今河北邢台广宗),年仅50岁,当然这是后话了。
秦始皇过完年,身体好转了,于正月初三起营拔寨,前往大越(诸暨),附近的六个蓬族头领率众相送,始皇朝见。之后,六蓬族头领们为纪念这一殊荣,于每年的正月初三都要相聚一堂,共商族事,互赠物品;大办宴席,共享太平;此习俗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而此地后被称为“六蓬”村,沿用至今。
同时,当地百姓在秦始皇安营扎寨地建起了秦皇庙,秦亡后被贬暴君,用老虎来形容秦始皇的残暴,便把秦皇庙改为虎蹬庙。但百姓们还是把秦始皇在此过大年作为一件盛事来纪典,由正月初三的蓬族头领相聚,演变成各蓬族百姓们过大年再过小年的庆典活动。此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现已入录绍兴市非遗文化目录。
五、铜鼓山 ,将军台
铜鼓山,是九灵山脚的一个小山坡,秦始皇安营扎寨定址后,东西两面屯兵守峡口(东面:今属平阳村六逢,建有崇英寺;西面:今属双江村方口,建有关公庙),呈三角形布局,距不足一里,南北屏障两面环山,且在营地后山设将军台,居高临下,击鼓号令,遥相呼应,固若金汤。故,后人称此山为“铜鼓山”(今属双江村仁头自然村)。
六、云门穴,秦封地
相传,这一天秦始皇闲游至九灵山西麓(今马剑下西宅),见此处高山出丘陵,相连“馒头山”状似葫芦,令人称奇,丞相李斯奏道:“葫芦形,云门穴,墓葬之,佑长寿”,秦始皇闻言,便想此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何不借此“风水”而应之。即下旨将此处封为“禁地”,又命术士选“云门穴”,亲植松树,祈求长生不老。后人在旁建有“虎威庙”一座。
历经千年,松枯禁解,元朝至正年间,睏倒葫芦“云门穴”为戴仲积所葬之。明洪武十九年,戴世恭(戴仲积之子)被召为御医,历明三帝皇。后人誉“云门穴,风水出;神医手,冠医学。”且有戴殿海(清乾隆儒学教谕)诗一首:“谡谡涛声壮,云门郁古松;支撑排风雪,偃偃傲秋冬。藤蔓应栖鹤,鳞披或化龙;幸标君子德,未肯受秦封。”

 
(文/微世推-李凯)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微世推-李凯原创作品•作者: 微世推-李凯。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news/show-1230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