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两年的停滞不前后,奢侈品行业回暖,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顾客购买力恢复。2017年中国大陆奢侈品销售将增长18%,中国人境内、境外的购买力占据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32%。
法国《费加罗》报道称,全球奢侈品大佬们总算可以喘口气了。据贝恩策略顾问研究所年度报告,2016年的惨淡经营后,奢侈品销售额在2017年将增长6%,达到2620亿欧元。“第一个季度就有良好预兆,随后几个月业绩证实,个人奢侈品市场确实在今年回暖。这种良好态势是由于销售数量增长,而非价格提高,因此增长更为持续”,贝恩顾问Claudia D'Arpizio解释说。今年5月,贝恩对今年奢侈品行业的增长预测是2-4%。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路易威登旗舰店。
报告同时显示,奢侈品市场复苏主要得益于18-34岁的“千禧一代”,他们更热衷网上购物、并且品牌忠实度更小,难以被传统营销方式打动。
中国人境内、境外购买力双涨
报告指出,奢侈品市场回暖得益于中国消费者购买力恢复。21世纪第一个五年,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已经引爆全球市场,然而2015、2016两年的停滞曾导致业界信心衰退。
在2017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额将增长18%,占全球市场的8%。文章特别指出,由于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强大的购买力,预计2017年其在全球范围内购买的奢侈品总额将上升11%。总体来说,中国人的购买力占据全球销售额的32%。
路透社指出,2016年第二季度起,中国游客在欧洲的奢侈品消费就开始大幅上升。恐袭忧虑过去,加之对比中国同款商品欧洲价格更低、品质有保障,刺激了中国游客的购买欲。
由于与欧洲同款商品相比价格差异大,路易威登在中国的分店一度遭遇营销危机。
贝恩顾问Federica Levato告诉路透社记者,奢侈品公司的新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业绩提升。获得顾客信任,通过数字营销和产品线扩展吸引年轻一代注意,从而更容易地进入中上层阶级市场。
奢侈品中国 - 欧洲溢价缩水
英国转载贝恩报告称,高收入国家消费者只贡献了2016年奢侈品销售额的一半左右:其中美国、欧洲与日本的贡献额分别为23%、19%与11%。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则贡献了30%的份额,其它亚洲国家的消费者则贡献了10%。
但重要的转折点——75%的消费行为发生在发达国家:美欧日分别为33%、33%与9%。也就是说,尽管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1/3的奢侈品,但90%以上是在境外购买,其中巴黎是欧洲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购买地点——但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咨询机构德勤(Deloitte)对近2000种奢侈品价格的调查,奢侈品在中国和欧洲的价格差别(溢价)在2016年开始下降。2017年中,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平均比法国的同款商品高32%;2016年时则高41%。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于2017年8月公布,第二季度中国内地销售额的提速帮助该品牌在亚洲的总收入增长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