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敏 刘洋|文李桃|影
11月,北京正是黄叶鼎盛时节,湛蓝的天空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标语随处可见,红黄相间,分外耀眼。3日,记者就十九大后提出的强军、军民融合发展等话题,前往协和医院,拜访在此静养的92岁高龄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
在得到准许后,记者一行见到了彭老。老人安静慈祥,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因为说话有些费力,主要意思由女儿代为表述。
就在一周前,彭老被授予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问及获奖情况,他一脸淡然,什么都没说,甚至不是很记得还有这样一个奖项。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是100万港币。当女儿彭洁问彭老如何处理奖金时,彭老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要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基金;二是不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这与我父亲淡泊的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对老百姓有着独特的情怀。”彭洁这样认为。
当记者问到当年研制核潜艇印象最深的事儿时,出乎所有人意料,彭老快速完整地复述了的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之后便使出大力气说:“核潜艇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是大家一起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