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部充满着阴暗与潮湿气息的科幻电影问世,虽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他在当时前卫的风格与冗长的剧情让它在票房上铩羽而归。时隔三十几年,由丹尼斯·维纶纽瓦导演的续集讲述了前作三十年后的有关于复制人的故事。不得不说,电影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非但没有让人感觉到漫长无趣,反而在每时每刻都让你惊叹,让你屏住呼吸,让你觉得,这才是科幻片本应有的模样。它所涉及的剧情,既有让你沉浸其中的科幻,也饱含着科技面纱之下的浪漫,还有与前作如出一辙的对自身的拷问。我们是否是真实的?或者说,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看到,所听到,所接触到的一切么?甚至,我们的所思所想是否会误入歧途,而在这样纷繁的世界中,我们又有何可以依靠?就像那落在我们手中最后缓缓融化的雪花一般,那份冰冷与温柔的触感,是你我真实存活于这个世界最好的证明。
2049值得所有的赞誉,但与原作相比,有几个核心点上的差异导致了这部无论思想和情感都还是差一个等级,这部分就细说下到底是哪些品质让原作站在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上。首先是风格上的差异,原作在潮湿昏暗的布景氛围里带着一种空灵的优雅,颇有举重若轻的大师范,2049则几乎全篇都在“压”,小心翼翼得仿佛是探员K行走在黄沙上一样,如履薄冰,有用力过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