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正统的北京人却生活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家族曾经世袭的牛录章京正红旗富察氏,他却一直接受西式教育。他便是傅履仁,是就读于燕京大学傅泾波之子,幼时由父亲带去见慈禧太后,慈禧赐名永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八旗子弟”的移民故事。
作为满清八大姓之一,富察氏出过众多的皇后、福晋,宗室名望,盛极一时。虽然说父亲是个传统的中国人(满族),在燕京大学中一直被传统文化晕染,但是,对于傅履仁的教育,他却是转向西方的开放式教育。1920年的一天,司徒雷登跟傅泾波说起,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燕京大学办成一所中国化的大学,一所生根于中国、为中国服务、有中国人管理和支持的大学。
说起傅泾波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但是,说起司徒雷登,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傅泾波是个谜一般的人物,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这样写到“傅泾波之于我,就像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联络官。”旅加拿大学者林孟熹则这样说:“傅泾波是对司徒一生最具影响力的人,也是对司徒帮助最大的人
不久,北平解放,傅履仁一家迁往南京。1949年的夏天,父亲傅泾波跟随司徒雷登去往美国,在父亲的安顿下,几个月后,傅履仁也随着母亲一起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一个中国人,不远千里来到大洋彼岸,在履仁的心中,他知道,唯有认真学习,才能出人头地。于是,原本就很刻苦的他,如今更加勤奋。考上华盛顿大学后,傅履仁认为应当继续深造,于是,他开始攻读更高学位的证书。
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面对民众参军重新制定了严格的计划,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开始,美国正式实施了强制兵役制度。然而,刚到美国的傅履仁并未获得美国公民身份,所以,他与这个制度擦肩而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傅将军顺利地拿到了公民身份,离校之际,他终于收到了当时军队征收官兵的通知单。
拿到这份通知后,傅将军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来服兵役,当时他选择的是陆军军种,地点位于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