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互联网热词必然是“被暴力离职”这五个字,我觉得非常有讨论意义,对大家的职场也会有很大启发,因此拿出来作为案例分析一下。
事情的起源就是知乎live的官微突然发了一条diss创始人的言论:
过了一会,又发了条更长的微博,让我等吃瓜群众看的津津有味:
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永远不能向资本家屈服的行为和精神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他只得了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却没有得了高明的斗争手段,这一点,很不好。
下面我们从正经的人力资源和职场角度,来剖析下这个案例。
1
公司是不可以随便开人的,开人就得赔钱
首先,暴力离职这个词真的很有意思,我还从来没听说过,以前只有恶意离职这个说法。
所谓的恶意离职,就是明明是公司要裁员,要开除,却要你自己写辞职报告,让你主动辞职——也就是所谓的劝退。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公司奸啊——劳动法规定,在没有明确的过错前提下开除人,是要给你补偿的。
这一点很多同学不知道,胆小怕事,觉得得罪不起公司。
不要怕!你们是受劳动法保护滴!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对我这种滚刀肉混不吝的人来说,每次不想在一家公司继续待了我都想被开除,能拿N+1的补偿金呢!所以我曾经做过各种尝试,包括调戏女助理女同事老板的女秘书,那时候觉得自己如果调戏成功,公司不管,那好歹也有女朋友了,调戏不成功被投诉了公司开除我,那我拿到赔偿金了,简直完美!
然而并没有事遂人愿,最后我还是灰溜溜的走了,还被美女给diss了一顿,当然这是后话了。
大家的情况跟我不一样,我的价值观是不服管,无所谓,爱咋咋滴,甚至动不动就骂上司死妈,而且我又能拎得清控制好度,分得清利害关系,所以跟真正的大人物们关系都保持的很好,这个能力不是能够教授的,大家不要学我这个反面典型,我是标准的职场反骨仔,去任何一家公司打工都会给领导带来无穷无尽的祸害和烦恼,不要看我自身的案例,没参考性。
认真看我总结的经验方法就好。
在职场上来说,劝退这个词,是不存在的,这根本就是公司在耍流氓。
员工被离职的情况只有三种
1,主动辞职
2,被裁员,拿补偿
3,重大过失被开除(无补偿)
注意,在99.9999%的情况下,第三种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法律上的明确重大工作过失很难界定。
如果你犯了贪污罪,渎职罪,私吞公款,严重违规,这些一目了然,我们都懂,拿不到补偿。
但是很多事情,你说这个重大违纪行为,很难界定,比如说,偶尔迟到早退,这个你能不能开除员工?
工作不努力不认真,但是也能基本完成工作,这时候你能不能开除员工?
你看着员工不顺眼,说话碍你事儿,这时候你能不能开除员工?
答案是不能,因为劳动法是主要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企业不能随随便便开除员工,要开就得给补偿,甚至可能要打官司。
百度刘超那么大的事情,在大会上严重影响公司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一开始公司的态度仍然不是开除,尽量不开,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开了,仍然要给补偿,很多补偿。
类似霸道总裁电视剧里的“你明天不要来上班了”这种情况,在真实世界里,是不存在的,起码我本人没见过。
据说乔布斯和Elon Musk都有在电梯里看人不顺眼然后开除人的习惯,所以这两家公司的HR总监压力都很大,得想办法安抚员工,想办法安排妥帖,想办法给好足够的补偿金。因为在美帝的劳务纠纷更为严重,法律几乎完全不站在雇主这边,员工莫名其妙被开除,完全可以告公司歧视,就算我不是个黑人,可我是胖子,我也一样能告外貌歧视,一般这种案子胜率还很高,就算不高,一家公司整天开人整天被员工告,这公众形象公众品牌还是不是一团糟。
所以现实世界里,都是能不开就不开,最多劳务合同定短点,比如定一年,一年后不满意,不续约,解约了,这时候想开就开呗。
所以为什么我说劝退这种事情,是TM最无耻的人才干得出来的,因为劝退违反劳动法了!
劝退就是无故开人,不给补偿,还恶心兮兮的要求员工主动提交辞职信——这是违法的。
所以被公司劝退了怎么办?
毫无疑问,不要屈服,立刻去抗争,去fight,先去找劳务仲裁,然后走法律程序。
另外打官司其实不贵,请最好的事务所也就两三万的事。
2
但现实里有很多模糊地带,不是像法律这样白纸黑字这么清楚的
什么叫模糊地带,比如说,我作为公司,我想开除一个员工,但我舍不得拿补偿,又不想违法,怎么办?
很简单咯。
小张结婚,请公司同事喝酒,酒席上得罪了老板,第二天去上班,老板过来笑眯眯的说,小张啊,公司最近拓展业务,在兰州开了办事处,北上广的薪水,兰州的工作条件,给你升职,你去做兰州的总经理!薪水给你涨10%!
你刚结婚,蜜月都没过,老婆怀孕两个月,就等着抱小孩了,突然老板给你这么说,你心里啥感觉?
绝大部分人没办法,只能主动辞职,另外找工作。
这就叫合法合情合理的逼人辞职,老板甚至会很惋惜,在员工大会上说,啊呀,小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我有心栽培他嘛,过个五六年就回来了,能成为我的直接副手,甚至能接我的班,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真是可惜了啊。
我之前就遭遇过这种事,公司想开除我,又不直接说,而是各种整我,弄到最后我没脾气了,只好主动提离职,没办法的事。
你看,在绝对优势的地位上,老板想整一个员工,简直不要太轻松,所以我们就能看到上面截图里,知乎的总监为非作歹的各种行为——这些统统都是合法的。
包括这位孟总监开除员工也是合法的,大家仔细看下微博截图里的员工,他入职只有两个月,也就是说,还在试用期。
试用期是个好东西,是我们用人单位的大救星。
所谓的试用期,就是想开就开,看人不顺眼就开除,不用顾虑什么法律后果。
这个到底是不是合法,我不清楚,但在职场,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默认规则就是这么安排的。
一般试用期都是3个月到6个月不等,很多公司也因此做了不少恶心的事,比如说招大量的试用期员工,干最底层枯燥的杂活,然后试用期快到了把人开除,不给人转正。
不要惊讶,不仅是中国这样,美帝也一样如此,大家看过《当幸福来敲门》的话,就知道,公司招了几十个实习生,帮他们免费干了6个月还是10个月的销售,最后才录用了一个人。
另外那几十个人,没被录用,那就是免费帮公司干了一年销售,达成了很多业绩咯?
真TM黑心缺德的美帝资本家,呸!
3
遇到这种事了怎么办?
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好的公司是做不出这种耍人的事情的。
招大量试用期,给很低的薪水,然后不给人转正,是合法的,但这是耍人的缺德行为,基本好点公司都不屑这么做。
而且一家优秀公司的特点是员工稳定,有较为健康的人资关系和工作状态,大量的招廉价工然后开除,人口像流水线一样,员工流失率大,说明这家公司是有问题的。
但保不齐你会遇到这种情况。
对于这些事情,其实就两个办法,
当事实对你有利时,那么就讲道理。这里指的是正式员工被莫名其妙劝退,这时候就要去找劳动仲裁,或者找律师。
但当事实对你不利的时候,那么就把水搅浑。
在中国,把水搅浑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动舆论攻势,截图里的同学发微博是好样的,但不得不说,这样是不符合规范的。
未必违法,知乎其实也没法追究,人家说什么坏话了吗?违背了哪条法律规定了?
但利用公家的账号,来发泄个人的情绪,显然是没有职业精神的,这样的二五仔行为,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遇到很大问题,下一个雇主就很难再去信任他。
这是没有职业精神的行为。
而且看行文措辞,这位同学的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显然有待提高,主要诉求都没弄清楚,他是要搞臭上级,还是搞臭知乎,还是两个都搞臭,这是三个不同的目标,也是三个不同的方法。
你要注意,你的上级,和公司的大老板不是同一阵营的人,要拉拢大老板,来整上级,才是基本思路。
如果想搞臭上级,正确的做法是在公司内部的舆论进行宣传,收集上司黑料,发到公司内部邮件组和群,上班去堵周源和黄继新的道,看见他们两人骑着共享单车进门,立刻就过去喊冤,甚至更简单的,注册一个知乎账号,把上司的黑料收集收集,发到周源黄继新的知乎邮箱里,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如果这招没用,说明这家公司已经黑到了骨子里,老板和上司是一丘之貉,那么就得发动公众舆论手段,去把知乎搞臭,暗中收集知乎各种负面信息,然后去给和知乎有过节的大V们通气,自己义正言辞的开个微博账号,把自己打扮成小媳妇,民工讨要薪水的弱势形象,三天两头发黑料,要求知乎给说法,至于什么百度百家,百度知道,那也更是要上去多写——百度跟知乎的历史,那可谓是血海深仇,保证分分钟把你的帖子排首页首条,到时候大家一搜知乎,全是负面消息,这才是真正能影响知乎E轮融资的大举动。
朋友的敌人未必要成为敌人,
但敌人的敌人,却要尽可能成为朋友。
这就是少树敌,多交朋友的为人处世原则。
在很久以前,我回答了一个问题:
问:如何评价应届生爱辞职,这是90后的特点么?
答:90/95后作为时代的主力军,开始逐步走向社会,承担更多责任。这对我们企业和管理者来说,同样是一种挑战。
这种挑战就是,以往不把人当人,不把劳动法当法的时代,过去了。
希望各位企业管理者要学法懂法,学习对人和对法律的尊重,努力保障求职者的基本合法权益,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更不要大惊小怪,内心充满了粉红色泡泡,把变态当常态,把剥削压榨当理所当然,把合法应得当大逆不道和挑战。你们是企业管理者,不是娇嫩小公主。
学法守法对员工尊重是基本素养,非要员工哄着你跪舔你还免费给你干活,颜值逆天的女神也没能耐收到一个营的备胎,更不要说秃顶的中年大叔企业管理者了。
这显得你很村,很炮,很无能。
但上面说的技巧方法再阴险,再实用,仍然只是小技,是末流,不是堂堂正正的职场取胜之道,长期沉迷于这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小心思小聪明里,会让人失了分寸,失了格局,继而没了前途。
根本之道还是在于培养自己的识人之明,而不在于斗争,而在于预防,防范,规避。
这时候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识人之明,去找到真正值得追寻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