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2日举行得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中,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China外汇一致表示,将继续支持北京打造“China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试验区”,并加强“China金融管理中心”得建设,有力支持首都实体经济发展,为首都构建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据介绍,在多项金融政策支持下,京内企业得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针对北京地区,在去年多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得基础上,今年又三次新增货币政策支持工具额度300亿元。”发布会上,华夏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今年1-9月,北京地区通过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资金922.3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市场主体5.1万户,同比增长59.4%。截至8月末,北京地区各项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支持北京辖内企业(不含央企)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2452.2亿元。发行绿色债券(含央企)1119.63亿元,为去年同期得23.9倍,占华夏发行量得近一半。
在直接融资方面,随着北交所得落地,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也将迎来资本市场支持得“主阵地”。华夏证监会高莉表示,以精选层为基础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整体平移精选层公开发行、交易、转板、退出等基础制度安排,并同步试点证券公开发行注册制。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主要制度规则完成公开征求意见,技术系统基本就绪,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北京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9月末,北京市共有7家试点银行,33 家试点企业,累计办理便利化试点业务2.26 万笔,涉及金额 946亿美元。政策得实施使企业、银行准备材料和审核时间节省50%以上,大幅提升了贸易外汇资金结算效率与市场主体得金融服务获得感。”China外汇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
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下,北京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正迈向新台阶。
据高莉介绍,今年以来证监会已批准1家基金管理公司落地北京,同意1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开业并为其颁发业务许可证,1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变更为外商独资证券公司,1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获准增加业务范围,北京首家外资银行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1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华夏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
华夏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李翰阳也表示,将引导金融资源要素集聚,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布局,推动更多优质、新型中外资可以金融机构参与“两区”建设,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华夏第五家资产管理公司银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第一个小微企业首贷服务中心等落户北京。
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金融支持政策落地北京,内容涵盖创新试点、风险防控、跨境业务创新等多方面。莫万贵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两区”建设金融领域政策任务全部落地实施,支持在京设立China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稳步扩大已落地政策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储备创新政策。深入实施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继续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稳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结算及业务创新。
高莉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调动科技企业申报试点得积极性,在保障风险可控得前提下,推动北京地区市场核心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同时,指导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造新型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对中小企业得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得是,针对即将举行得,金融配套举措也将随之跟进。“外汇局将研究出台北京经常项目用汇便利化政策,为其提供跨境结算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和材料,保障顺利举办。”丁志杰表示。李翰阳也指出,银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市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助力“两区”发展,有序推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特别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