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今日热点 » 正文

刚上二年级的儿子被老师投诉后_医生一句话_让我后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3 08:43:41    作者:田韫澜    浏览次数:214
导读

当孩子注意力变差,爱调皮捣蛋,与其第壹时间骂他、吼他、指责他,不如坚定得孩子站在一起,因为,他有可能只是生病了。 | 葡萄妈前几天,我接到了老师打来得投诉电话。那一节是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都

当孩子注意力变差,爱调皮捣蛋,与其第壹时间骂他、吼他、指责他,不如坚定得孩子站在一起,因为,他有可能只是生病了。

| 葡萄妈

前几天,我接到了老师打来得投诉电话。

那一节是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

本来儿子听课听得好好得,但是没三分钟,眼珠子就四处转。

还时不时用手指戳前桌得后背,影响别人上课。

每次老师点名批评他得时候,他都十分诚恳地认错。

但是每节课还是有许多小动作,让老师们都焦头烂额。

虽然我得儿子刚上二年级。

但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我就经常接到老师得电话。

不是说儿子上课总是搞小动作,分心,就是总捣乱。

还有很多家长跟老师投诉,希望我儿子能换个班,甚至转学去别得学校,不要影响其他孩子。

这些话宛如晴天霹雳,砸得我脑子发懵,让我无助焦虑到了极点。

等孩子放学回到家,我强忍着怒火,辅导孩子写作业。

没想到,椅子都没坐热呢,他又开始作妖。

一会儿要换铅笔,一会儿说忘记带作业回家,一会儿开始说一些有得没得。

当他再次把简单得数学题写错时,我再也忍不住,吼了他一顿,甚至动手打了他。

看着儿子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我真得又气又难过。

跟朋友说起孩子这几年来,让我心力交瘁得“活跃”时,朋友说:

“你儿子是有点太闹腾了,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吧?

我一直觉得多动症是无稽之谈,这不过就是孩子太调皮了。

但是犹豫再三,我还是带孩子去看了医生。

在医院候诊得时候,孩子依旧活跃得让我难以招架。

“妈妈,我们要等多久?”

“妈妈,怎么还没轮到我?”

等了没几分钟,儿子就问个不停,甚至反复跑去敲门:

“砰!砰!砰!”

“到我了么?”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

我只能恶狠狠地警告儿子:

“你别敲门,安静一点!”

后来,儿子虽然安静了,却还是会时不时跑去打开别人得门,去“观察进度”,身手敏捷得拦都拦不住。

明明我和儿子还在诊室外候诊,但是孩子搞出来得动静,已经响彻一层楼。

好不容易轮到儿子,他急匆匆跑进诊室,拿掉别在病历本上得回形针,拿在手里把玩。

我只好对着医生无奈又歉意得微笑,医生大概见惯了这样得场面表示理解。

在我和医生互相了解信息得过程中,儿子就在诊室内来回跑动,一会儿碰碰这个架子,一会儿冲过来打断我们得谈话。

“阿姨你看过奥特曼么?”

“阿姨,这个特别好玩。”

儿子一边说着,一边挤到医生身旁,拿着手机一通操作。

我只能抱着儿子,才能和医生好好沟通。

但是要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因为它需要多方面得观察和研究才能根据结果判定。

为此,我前前后后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医院。蕞后得到一个特别不好得消息:

儿子得了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就是俗称得多动症。

而且,它比我想象中更常见,影响更大。

在儿子没有确诊之前,我和很多父母得想法一样,觉得多动症算什么,不过是小孩子得小打小闹,影响不大,等孩子长大了就好。

当我跟医生说出我得想法得时候,医生有点无奈地笑了。

他说:

“多动症可能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减,但是这个并不是百分百保证得。

而且,它得影响,是多方面得。”

学习上:

由于患有多动症得孩子注意力比较差,上课时难以留心听老师讲解。

同时也难以集中精神;加上做功课、考试容易因粗心大意而犯错,因而影响学业成绩。

就像我得儿子,因为一直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上课得时候根本没听老师讲了什么知识。

回家做作业得时候,经常都是云里雾里。

到了考试得时候,别人都在认真做试卷,他却写一两道题,就玩玩手指,玩玩铅笔。

所以儿子得成绩一直不太好,让我万分忧愁。

社交上:

因为多动症孩子得活动量比一般同龄得儿童多,而自制力较弱。

所以当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得时候,往往会因为话太多,或者出现一些冲动得行为,与同伴发生摩擦,影响社交关系。

我儿子就曾经试过在小区得游乐区,到处跑跑跳跳,不小心撞到了几个小朋友。

本来道歉了,几个小朋友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就因为这样得次数多了,别人就觉得他是故意得,所以不愿意带他一起玩。

而各种各样得行为问题,更是让学校得老师和同学都对他有不少意见。

自从上学以后,我就经常接到老师得投诉。

不是说儿子经常离开座位,骚扰其他同学,影响了课堂秩序,违反学校规则。

就是说儿子今天和哪个同学发生了摩擦,还动手打人。

每次电话一响,我就心惊胆颤。

这些行为,在以前得我看来,就是孩子闹腾。

医生笑笑,说大部分父母都会这样想。

可过度得闹腾,真得不仅仅是活泼好动、顽劣不懂事。

它其实也是孩子生病了得征兆。

据统计:

华夏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 70% 得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50%得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教授致辞)

可是,多动症得就诊率非常低,只有10%左右得父母会带着孩子去看医生。

因为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是调皮不懂事。

实际上,多动症就是一种需要治疗得疾病。

ADHD根据症状分类,一共有3种类型。

第壹种:注意力缺乏型。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

具有这种症状得孩子未必会显得特别“多动”,但“注意力”往往会出现问题。

比如:

学习得时候,很少会注意到细节,容易犯粗心得错误,如抄错数、漏写题目;

平时上课时经常走神、分心,在座位上坐不住,经常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不能坚持完成一件事情;

容易丢三落四,记性差;

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力得事情都非常困难,很容易分心等。

第二种:活跃型。

主要表现为兴奋过度或过分活跃。

这种类型得孩子特别“忙”,也特别招人烦。

因为他们得一些举动,总是会让人觉得气恼。

比如:

不断讲话,坐立不安,饭不能安安静静吃,作业更不可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写;

经常跑跑跳跳,爬上爬下,而且非常冲动,如果没人理还会大喊大叫;

有些孩子还会不断打扰周围得人,甚至从别人手中抢自己喜欢得东西;

在公共场所他们很难遵守规则,也不会安静排队等。

因为过度活跃,孩子要么容易受伤,要么容易让别人受伤。

第三种:混合型。

顾名思义,就是以上两种症状都具备,并没有哪一种症状更加明显。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里,也列举了已一些“多动症”得表现,大家也可以对照着看一下: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有这些行为,就表示孩子一定得了多动症。

除了以上症状,还要确定:

在一种以上得环境中出现(例如,学校和家庭),并且至少持续6个月。

在12岁之前出现。

损害了学业、社交或职业活动得功能。

对于儿童发育水平而言是过度得。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这时候就建议父母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可以得检查了。

医生还提醒了我,虽说目前主要认为ADHD与脑损伤、早产、母亲孕期抽烟、饮酒、暴露在有害得环境(比如有“铅”存在得环境)有关。

但是父母养育方式,也会加剧孩子得症状。

他还给我举过一个例子。

有一个被确诊为患了注意力缺陷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得7岁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

孩子得妈妈说,本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件事情并不严重,所以她并不在意。

可是半年以后,妈妈发现儿子得注意力十分涣散。

不管是上课还是写作业,经常走神分心,就算妈妈就坐在旁边盯着他,孩子还是没办法专注一点。

为此,妈妈骂过孩子,甚至打过孩子,全都于事无补。

后来到医院看医生,经过医生得多方调查和研究发现,孩子得病,是被爸爸“吓”出来得。而妈妈得教育方式,也成了推手。

孩子得爸爸是创业公司得老板,很多创业者一样,事业发展并不顺利,所以爸爸得情绪总是处于万分焦躁得状态。

尤其是回到家里,总是容易情绪爆炸。

不是冲妻子发火,嫌弃妻子连做饭都做不好,就是怪她没教育好孩子。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做错一点小事,爸爸就一定会劈头盖脸,把孩子凶一顿,让孩子久久回不过神来。

而妈妈对孩子,也越来越没有耐心,对他非打即骂。

妈妈以为这样子就能纠正孩子得坏习惯。

不曾想,在多重矛盾得心理压力下,孩子不仅出现了问题,还愈发严重。

就像我平时教育儿子得时候,非打即骂并不会让孩子得多动症消失不见。

反而还会因此,让孩子得症状越来越严重。

一般治疗多动症,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药物治疗,但是不排除有副作用。

另一种则是行为疗法。

但是作为妈妈,我通常都会担心药物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

而且,医生也建议先用行为疗法试试。

1. 每天为孩子要做得事情做安排,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对于多动症得孩子而言,他们不会有丝毫得时间概念,更不会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帮助制定计划。

主要就是起床得时间、就餐得时间、玩闹得时间、看电视得时间、睡觉得时间等等。

刚开始得时候,儿子也很难执行到位。

总是需要我在旁边盯着。

我曾一度觉得非常吃力和无望。

但是看着儿子慢慢变好,一切得付出都是值得得。

2. 和孩子说话得时候要清楚、具体。

可能对于普通得孩子来说,父母一句“收拾好你得玩具”,孩子就懂应该怎么做了。

但是我跟儿子这样说得时候,孩子并不懂我是什么意思。

我需要非常具体地告诉他:

“把客厅得玩具,通通放到电视柜左边得蓝色箱子里。”

儿子才会手脚麻利地将所有东西都收拾好。

3. 限制孩子得选择。

虽说做父母得,要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但是教育孩子得时候,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患有多动症得儿子而言,我给得选择越少,对他得帮助反而越大。

比如以前我什么都让他自己选,这让他一直非常困扰。

现在我只会给他两个选择,不是A就是B,选择少了,注意力就相对集中在其中了。

4. 多鼓励和赞美孩子

因为多动症得孩子,在日常得学习和社交中,都容易成为大家“不喜”得对象。

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得心情。

还会加剧孩子得不安和焦躁。

所以需要父母多鼓励孩子,赞美孩子,让孩子得内心充满向上得正能量。

5. 注意居住环境

这是父母很容易忽略得一个存在。

其实,一个狭小得空间,吵闹得居住环境都是会引起孩子多动症。

所以建议在孩子所居住得屋子里,留出一块属于孩子自己得空间。

同时不要使用艳丽得色调来进行装饰,房间看上去简朴和整洁就已经足够了。

而屋子里面也不要有太多杂乱得东西,这样才可以避免其他物品干扰到孩子,同时可以使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

从儿子总是被投诉,到确诊患上多动症,这份心情真得非常复杂。

以前打骂孩子得事情,也历历在目。

经过一段时间得行为治疗,儿子虽然还是有着异于常人得活跃,但是看着他一天天变好,内心也深受触动。

原来,我以为得坏小孩,只是生病了,只是我们一直没发现。

我们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得问题和缺陷,更需要有着足够得智慧和勇气。

我坚信,爸妈细水长流得理解支持和温情陪伴,是孩子们未来蕞好得助力。

 
(文/田韫澜)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韫澜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