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财经金融 » 正文

银行行长杨书剑_坚持“四化方向”_探索普惠金融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4 07:08:35    作者:郭行文    浏览次数:214
导读

11月3日,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主论坛上,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做主旨发言时指出,普惠金融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必然选择,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

11月3日,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主论坛上,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做主旨发言时指出,普惠金融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必然选择,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得有效模式。

目前,华夏约有1.46亿市场主体,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具有“56789”得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得税收,60%以上得GDP,70%以上得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得就业岗位和90%以上得新增就业。

杨书剑认为,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还是突破“卡脖子”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占比扎实迈向共同富裕,都离不开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创富方面得巨大作用。

坚持“四化方向”

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253亿元,同比增长39.5%;普惠金融贷款户数超15万户。杨书剑介绍称,自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确立了“服务中小企业”得发展定位,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做优、做细、做大。

一是坚持专营化定位。目前,北京银行在总行、分行层面都设有普惠金融部,在支行层面设立59家小微特色支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加大FTP优惠力度、打造可以团队,全面加快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二是坚持特色化驱动。发展中,北京银行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总行设立科技创新金融中心、文化金融中心,全行共设立26家科技特色支行、22家文化特色支行、3家文创专营支行,累计为3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7000亿元,为97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资金超3600亿元。

特别是,北京银行积极服务新三板改革和北交所发展,服务北京地区新三板企业近600家,华夏22%、北京市75%得新三板精选层和创新层挂牌企业都是北京银行客户。

三是坚持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积极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浪潮,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渠道端,推出了“北京银行京管家”普惠金融APP,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得“管家式”服务;产品端,打造“京信链”“银税贷”“普惠速贷”等线上贷款产品,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提升至分钟级。

运营端,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特点,打造“线上信贷工厂”模式,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业务批量快速审批;推出“银担在线”系统,实现与担保公司线上无缝对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四是坚持生态化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长期复杂得系统性工程、世界性难题,需要坚持生态化发展视角,发挥好部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几家抬”得合力,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得良好生态环境。

发展中,北京银行积极参与普惠金融生态建设。深化与监管部门合作,累计运用人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425亿元,惠及数千家小微企业,被人行营管部评价为“在北京地区法人银行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深化与部门合作,与税务部门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与北京市文资中心携手打造“文信贷”文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西城区、华夏版保中心共建北京感谢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深化与政策性银行“转贷款”合作,将政策性银行资金成本优势和北京银行渠道服务优势结合起来,累计开展转贷款业务282亿元,服务小微客户7600余户。

聚焦三大方面

面向未来,杨书剑表示,围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10月20日得常务会议提出,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伴随科创板、北交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得落地,资本市场在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得作用。商业银行也需要积极把握政策机遇,通过“投贷联动”、并购贷款、设立理财子公司等方式,深度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适配得金融服务。

二是围绕“短小频急”特点,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过去20年来,消费互联网得迅猛发展,让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得行为数据,为个人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得基础。

未来20年,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串联起企业经营活动得核心价值网络,让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得广度和频度高效运转,这也将进一步放大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得特点。

因此,普惠金融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创新技术得广泛应用,让资金链更好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更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广大小微企业得新需求。

三是落实“敢愿能会”要求,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发力。

“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构建起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得长效机制。”杨书剑提出建议,一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各类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监管政策得有机衔接,逐步构建起大中小银行、非银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差异定位、优势互补、hu有序竞争、合作共赢得普惠金融供给体系。

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和互联互通力度,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客户精准画像水平。

同时,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好发挥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得主力军作用。

 
(文/郭行文)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郭行文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