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一下当代信用纸币体系下的真理:
债务和信贷(货币)是一张纸的正反面。
每一笔债务,对于欠钱的人(、企业和家庭部门)来说,这是债务;
切换到另一面,对放贷的人(央妈及整个金融体系)来说,这叫信贷!
为什么我们的债务这么高?
答案很简单:我们印钞(及衍生出来的信贷)太多了!
为什么整个社会的货币+信贷泛滥?
答案很简单:我们借债太多了!
前天的文章“债务重压之下,央妈和会怎样装逼?”里,我提到了世界各国的债务问题,那么,接下来——
问题来了,我们中国的债务到底有多高?
我们亲爱的央妈有一个统计数据叫做“社会融资规模”,其定义是:
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
根据开篇所讲的原理,你可以反过来理解,这就是中国整体的债务规模(不考虑实体经济内部部门之间的借贷,更不考虑私人借贷)。
这个数字有多大呢?
根据央行的统计,截止到2017年10月份,这个数字是172.21万亿元,这就是明面上中国全部债务总额的统计。
中国2016年的GDP规模为74.4万亿元,这样算下来,中国当前的债务规模大约是GDP的231.5%。
当然,因为没有考虑影子信贷,这个数字是偏低的。
相比罪恶的美帝、欧帝和日帝,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来看并不复杂,主导信贷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而非投资银行。绝大部分债务也主要来自稳定的银行信贷而非企业债券和股权融资。
麦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曾经估计,2015年底,中国的银行贷款占到了非金融债务的58%、债券占20%,其余来源于影子银行。
根据他们的估计,2015年底中国的非金融的债务为GDP的245%,其中分为国有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居民贷款、债务、地方债务等。
下图即为2002-2015年中国非金融债务的变动情况。
将这些债务分成居民债务、企业债务(国企+私企)和债务(+地方)的话,中国与美帝、日帝以及泡菜国2015年比较结果见下图。
2014年以来,由于外汇储备减少导致的外汇占款开始下降,整个中国影子信贷增长十分迅速(见下图)。
按照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估计,考虑影子信贷的规模:
2015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规模17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4%;
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负债规模205万亿、占GDP的比重为277%。
汪涛估计,2016年底,在中国的总债务构成中,债务占GDP比重约为68%,居民部门的债务约占45%,非金融企业债务约为164%——对应的数字分别是50、33和122万亿元。
这里债务,不仅包含和地方所发行的债券、也包含了城投债和其他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的部分准财政融资(政策性银行融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遗留债务及铁路总公司负债等。
2015年以来,对地方债务管控十分严格,但地方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依然通过一些准财政渠道绕开监管增加了债务规模,在2016年底其规模大约达到了33万亿元的规模(相当于GDP的45%),如果不放松管控的话,这很有可能就是地方负债的极限。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债务这块儿,中国早就是全球第一。
按照任何一个标准看,国有企业债务都已经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庞氏骗局之中,而为了维持这个庞氏骗局——当然,庞氏骗局也可以维持很久,但如果还要增加债务,这就如同东北特钢、丹东港已经宣布债券违约,你还要借给它钱……
我在“债务重压之下,央妈和会怎样装逼?”一文中提到,因为利率很低,企业发债冲动强烈,在的大力“去杠杆化”之下,路透社通过研究2146家上市公司之后得出结论:截至2017年9月底 中国公司的债务总额同比2016年增加了23%,是2013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更值得说道说到的,是居民债务快速增长的事儿。
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债务水平看上去并不高(见下图)。
正是这个“不高”,让我们周小川行长在2016年初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信心满满的对财经媒体说:
“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住房贷款应该有大力发展的阶段。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的比重还是偏低的,有的国家占到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银行觉得还是比较安全的产品,所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既然行长说“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那自然就要大力鼓励居民贷款买房咯!
大城市如此高的房价,如何能让居民继续涌入房地产市场?
那当然就是涨价+央妈放松信贷咯!
于是,2016年中国房价飞涨——
在房价飞涨中,在争先恐后的贷款买房发财潮中,居民部门债务成功暴增至GDP的45%,不知道可否满足了周行长的要求?
其实,这个“不高”不过是个假象,我们的周大行长似乎没有考虑到:
中国的居民部门债务低,是因为中国民众整体可支配收入低!
因为可支配收入低,中国的居民债务比率应该与印度、俄罗斯、墨西哥等国比较,而不是与美国、日本这些因房地产泡沫爆发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比较;
更不能与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全球公认房地产泡沫经济体比较。
如果考虑居民部门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就知道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一点儿都不低——从2007年的不足35%,已经暴增至90%(见下图)!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夕,其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值均达到了120%以上,而在泡沫破裂后已经回落到100%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居民部门债务已经基本到达极限。
如果我们剔除国有企业,把民营企业+居民部门视为实体经济中有能力增加债务的私营部门的话,其债务增长速度2015年以来极为惊人(具体见下图)。
显然,私营部门的债务杠杆在2017年已经加到了极限,不得不掉头向下……
总结:
、地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居民部门这五大非金融部门中,有能力增加债务的,除了伟光正的,其他部门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2016年底中国债务达到277%的高点之后,如果不主动发行更多国债的话,中国的债务极限只能达到相当于GDP规模300%的水平!
如果发行国债,大家一定要踊跃购买。
最后用一张表格总结中国的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