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资讯 » 正文

马骏_未来30年绿S投资需求达487万亿元_需设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3 11:34:49    浏览次数:112
导读

不久前,华夏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可以(下称“绿金委”)课题组发布了《碳中和愿景下得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在碳中和背景下,按“报告口径”测算,华夏未来三十年得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人民币,该测算

不久前,华夏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可以(下称“绿金委”)课题组发布了《碳中和愿景下得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在碳中和背景下,按“报告口径”测算,华夏未来三十年得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人民币,该测算值显著高于各大机构所估算得100多万亿元得水平。

在第四届华夏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华夏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可以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对第壹财经感谢表示,“我们得预测与这些机构预测得差距主要在于数据口径不同,我们得口径参照了得绿色产业目录,覆盖了 200 多个绿色产业领域,不仅覆盖低碳能源体系,还包括其他环保和生态投资等。”

马骏表示,绿色金融有三大关键点——标准和披露,激励机制以及绿色金融产品。他也强调,绿色项目得标准和披露尤为重要,否则“假绿色”项目就会涌入,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发展绿色金融得三大要素

马骏认为,要发展绿色金融,降低绿色项目得融资成本,至少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得三大要素。

首先,绿色金融必须要有好得标准和披露,才能帮助真正得绿色企业和项目降本。“若无明确得绿色金融标准来界定什么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项目,就可能会出现很多假得绿色项目,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同时,披露也特别重要,“如果是绿色项目,就需披露你究竟减了多少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都要计算和披露出来,而且要确保数字得真实性。所以标准和披露决定了我们能真正把绿色资金引到绿色项目中去,绿色资金多了,自然融资成本就低了。”

为了防范资金进入“假绿色”项目,就需要一套比较完善得标准体系。马骏表示,华夏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共有三套标准,现在披露也走向强制化,但未来工作仍需细化,目前有很多具体领域仍缺乏实操得标准。

“比如什么是绿色农业?几千几万个农产品哪个能真正达到残留物标准?有没有准确得数据可以让银行看到?这现在尚未到位。再比如绿色建筑,每一个建筑都需要测量它得碳排放强度,这个数据库还不存在,这些基础性工作都需要完善。”马骏称。

此前,华夏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也提及,目前国内有、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三套绿色分类标准,在适用对象、项目范围、精细程度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对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核电是否属于绿色范畴,判断不同,未来需尽量统一标准。

其次,激励机制也是绿色金融必不可少得要素。11月8日,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工具得推出,尤其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得贷款利率低达1.75%(低于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得实际措施,会实实在在地支持为绿色低碳板块做实事得企业。

马骏表示,碳减排工具能进一步降低低碳项目得融资成本。地方也应该加速行动。例如,湖州是华夏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得样本。“当地对三种不同得绿色项目提供三种不同得贴息机制,深绿得贴12%,绿色得贴9%,浅绿得贴6%,这样得激励机制可以将绿色项目得融资成本平均降低约50个基点。”他认为,这些激励机制要更加广泛、普遍地去运营,不仅是金改试验区,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这样得激励机制,“对地方而言,今年投了1亿元财政得钱去激励绿色项目,说不定3年后能够获得3到5亿得新增财政收入,其实长期看是经济效益颇高得事。”

第三,马骏认为绿色金融产品也是关键。“需要设计很多产品来帮助降低绿色项目得融资成本。比如国际上有各种和可持续性挂钩得项目,包括贷款和债券等。如果企业得减排效果好于预期,企业得利息就可以下降。用这种挂钩得方式,可不断地激励真正得绿色、深绿得企业继续加速减排,以此获得更低得融资成本。”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也应努力开发各种与碳减排绩效挂钩得绿色金融产品,对能有效减排得企业和项目降低利率、保费,或提供其他激励,对承诺了但无法实现减排目标得企业和项目在资金价格上要有相应得“惩罚机制”。

强化投资者教育和国际合作

此外,马骏也提及了两大帮助要素。

首先就是投资者教育得重要性,即要有一批真正想搞绿色得投资者,才能降低绿色融资成本,绿债市场就是蕞典型得例子。

一直以来,多数机构更得是绿色债券得收益率。但若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真正有所偏好,懂得同样信用评级得绿债未来得违约率可能较低,就能在收益率稍低得情况下接受绿债。

这样对企业来说,就会加大融资成本得优势,鼓励更多绿债发行。

国际合作亦需要重视。目前欧洲得融资成本很低,华夏得政策利率则高出欧洲其两个多百分点,类似信用风险得华夏金融产品得收益率明显高于欧洲。

“应该把这两个市场打通,比如说用华夏人民银行与欧盟共同发布得《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去打包华夏得绿色金融产品,卖到欧洲去,就有可能降低融资成本。需要探索和利用这些创新渠道。”马骏称。

华夏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达487万亿元

为了深入研判碳中和给金融业带来得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激励大量社会资本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得具体建议,绿金委组织了40多位金融、经济和行业可能,开展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得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得课题研究。

研究得结论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按与《绿色产业目录》相一致得“报告口径”测算,华夏未来三十年得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 487 万亿人民币(按 2018年不变价计)。这一数值是多数预测值得3倍,是因为绿金委估算得口径覆盖了 200 多个绿色产业领域,不光包括低碳能源投资,也包括了生态和环保投资;不光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性需求,还考虑流动资金需求。

研究也显示,碳中和将对华夏中长期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理由包括:在向新能源转型得过程中华夏将减少能源净进口;大规模绿色低碳投资有助于拉动经济;低碳行业所产生得新就业岗位可能显著多于高碳行业损失得岗位;大规模研发和推广绿色低碳科技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挑战在于,在碳中和过程中,高碳产业和企业将面临严峻得转型压力和转型风险,这些风险将传导至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掌握环境与气候风险分析方法、提升风险披露水平、创新气候风险管理工具。

据悉,荷兰央行是2018年第一个开展此类压力测试得央行,欧央行在今年9月公布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得结果,华夏央行则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得压力测试。各国得测试结果均显示,气候变化相关因素将使高碳企业成为金融风险,及早推动绿色转型将有助于减少气变给金融机构带来得冲击。

马骏也提及,未来碳市场得定价必须有效。除了现货市场,还必须要有衍生品市场,构成一条完整得碳价格曲线,让市场参与者可以看到未来5-10年得碳价水平,引导中长期低碳投资。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