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经验 » 正文

[城市]『辉煌宛城』183;第十编 名胜古迹(特载之十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8 23:19:42    浏览次数:363
导读

第十编 名胜古迹宛城区的前身南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战国冶铁中心闻名全国;西汉时位列全国五大都会,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美誉;西汉末更始帝刘玄在此登基;东汉光武帝定为陪都,史称“南都”、“帝乡”。

第十编 名胜古迹

宛城区的前身南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战国冶铁中心闻名全国;西汉时位列全国五大都会,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美誉;西汉末更始帝刘玄在此登基;东汉光武帝定为陪都,史称“南都”、“帝乡”。漫漫历史长河,英才辈出,璨若群星,仅载入《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的名人就有800多位,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大将黄忠等彪炳史册。

宛城区人文景观荟萃,革命胜迹阜盛。辖区现有医圣祠、南阳府衙、汉代冶铁遗址、玄妙观、王府山、光武祠、黄忠故里等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白河游览区、南阳解放广场、南阳支部刘宋营旧址、芳林酒厂龙泉小学遗址、徐万年墓园、宛东战役红泥湾马刘营纪念地等革命遗址、纪念地、建设景观23处。

【医圣祠】位于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东汉以《伤寒杂病论》泽被后世的医圣张仲景之墓地,始建年代无考,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名为郭沫若所题。祠内有清同治13年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碑”,碑后有过殿、正殿、东西偏殿等明清建筑。正殿塑仲景坐像;东西廊壁镶嵌仲景事迹史画和117幅历代名医画像石刻,创制于1982年,是中国现存绘制历代名医画像最多最全的石刻艺术佳作;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内经楼等。

【南阳知府衙门】 位于南阳市区民主街,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1271年,经元、明、清等代,历199任知府;坐北面南,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现存房屋130余间,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位于中轴线的建筑有照壁、大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大门、三堂,两侧有东西公廨、承发司、东西厢房,附属物有清康熙、雍正、道光时代碑碣;院落数进,布局别致,厅堂轩敞,陈设华丽。府衙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又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府级官署衙门;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

【汉宛城遗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垣遗迹2处,高台建筑遗迹2处,故址面积约40000平方米。古宛城周、秦之际兴建,两汉盛极一时,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城垣遗迹一为古宛城北城墙的东端和东城墙的北端及其相连的一段护城河,今南阳市城区东北隅防爆电气研究所附近。另一为南部城垣,今南阳市闸口到琉璃桥北侧,护城河水注入白河处。城垣遗迹皆为夯土筑建,夯层中杂有大量汉代陶片和砖瓦,一北墙东端、东墙北端高出地面4—7米,护城河道深6米;一城墙地面遗迹不明显。高台建筑遗迹一为“明远顶”,位于老城东北隅,原为一高大地上建筑,人称“明山”;现存台基南北长46米,东西宽44米,残高9米,为平夯堆筑。另一为“望仙台”,位于南阳市人民公园内。台基为夯土堆筑,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残高9米。

【汉代冶铁遗址】 位于南阳市区北部汉冶村附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散布大量的绳纹简瓦片、耐火砖、磨石、烧结铁块、铁渣等遗物。1959年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熔炉基址17座,窑址4座,炉膛内发现铁块300多公斤、陶范三四百块、大量炉渣、木炭屑、坩埚、残鼓风管及刀、镰、斧、锤等锻制铁器。现在遗址上辟有冶铁公园。

【玄妙观】 位于南阳市区人民路中段,现为宛城区委、宛城区治所。始建于元,兴盛于明、清,明唐王朱桱藩封南阳时颇具规模,殿宇房舍多达300余间,拥有道众数百人,占地150余亩,庙产、香火地7000多亩,与北京白云观、山东长清观、西安八仙庵并称为全国道教四大丛林。观内殿宇布局、园林设计、木雕泥塑、烧陶石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后屡遭战乱变革,现面目全非,仅留三清殿、玉皇殿、藏经阁3座殿宇及大斋堂9间尚保持原制。

【王府山】 地处南阳市老城区西北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永乐初年,是明朝藩王府花园中的一座假山,太湖石、独山石堆砌而成,依崖就势构筑亭台。山高18米,底部直径21米,周长66米,占地面积346平方米。山腹用奇石筑成大小不同的4个石窟,经石阶60级,逶迤盘旋贯通每个石窟,绕行3周可达山巅。山体内,暗道回转串通奶奶殿、三清殿、祖师洞等石窟。后世在山麓建神庙,山门题额“朝天宫”。现重建神庙,增塑神像,六角亭及护墙修葺粉刷一新,别具一格的叠山艺术堪称“古建筑典范”。

【龙泉阁】 位于南阳市校场街南,滨河路北,1986年兴建,名寓“凿深井于沙渚,引河淯之清泉”之意。两层仿古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高16米,由16根大红柱子擎起,雕梁画栋,飞檐翘壁,美观壮丽,雄踞于古演武亭遗址上,2.6米高的两个石狮守护左右。园中亭台楼榭,飞阁流舟,曲桥卧波,湖水涟涟;奇花异木,点缀其间;千秋门、龙泉湖、九曲桥、龙泉坊、龙泉洞、玉带桥、荷香榭等景点引人入胜。

【月亮岛】位于淯阳桥东白河中心处,建于19 年。为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登基称帝处。

【光武祠】 原名泉庄寺,位于宛城区瓦店镇南4公里处,东依南(阳)新(野)公路,西临八里铺村。祠内敬奉汉光武帝刘秀。初建于元代元贞2年(1296年),未几即遭兵燹。元至顺4年(1333年)重建,明成化7年( 1471年)至正德6年(1511年)重新修葺,历时40年。该祠规模浩大,建筑宏伟,殿宇禅堂鳞次林比;大殿塑光武帝像,金袍冕旒,庄严肃穆;中殿塑光武帝童年像,风姿潇洒,清秀俊美;另有姿态各异的28宿像。祠外左有塔林,右有龟池,翁仲石兽,造形逼真;古槐一株,三人合抱,中空可容人,至今枝叶繁茂、华荫如盖,蔚为壮观。建国前仅存大殿、中殿、祖师殿、钟楼各一座,房舍10余间。1939年设立新华中学,后改称光武中学。现为瓦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校址。

【贵人乡】 今宛城区瓦店镇八里铺村。汉光武帝皇后明丽华,曾避乱该村邓奉家,后人称颂为贵人乡,又称光武故里。村中现有古碑碣三座:一座上书“汉光皇故里”五个大字,明万历27年立,由于风雨剥蚀,碑阴文字已模糊不清;一座碑刻“汉帝光武故里”,明代南阳知府邓启禹立,具体时间不详,今平卧于地;一座系“贵人乡”碑,已断为两截,年代无考。据文献记载,汉光武刘秀,为推翻王莽新朝,起兵于白水乡。张衡《南部赋》中的“历湘江而北征,耀朱光于白水”,唐代大诗人李白《南都行》中的诗句“白水真人居”都是对刘秀发迹南阳,中兴汉室的称颂。南阳一带,“燕子陵前访邓禹”、“麦仁店”、“绣鞋岭”、“三柏一顶岗”等关于刘秀的民间传说很多。

【徐万年墓园】 墓园座落于宛城区瓦店街西南2公里处,西临白河,周围良畴碧野,平坦开阔。1985年,南阳县特为辛亥革命首义将领徐万年筑园修墓,树碑勒传。建筑面积约半亩许,六边形红砖围墙,园内墓碑迎门而立;其墓直径 5米,高 2米;墓碑高2.5米,宽0.8米。正中书“辛亥首义将领徐公讳万年字寿亭之墓” ,碑阴铭刻徐公传略,约800余字。

【范蠡故里】位于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水经注 淯水篇》载:“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汉末大将军司马范在祠中立碑,晋夏侯湛治南阳为之立庙。已无存。

【玉皇庙】 古名丹阳观。位于南阳市南 公里溧河西岸,宛城区溧河乡玉皇庙街北。元代以前开建。庙宇依势面南,居高临下,三级台阶可达,主要建筑有山门、中殿、大殿、东西碑廊。大殿供玉皇大帝,塑像高丈余,清秀慈祥;中殿有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院内古柏参天,幽静典雅,格调古色古香。1945年农历3月3日,宛南抗日游击队和军一个连,在此附近歼日军30余人,大队长许子和壮烈牺牲。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于玉皇庙左侧,立碑纪念。碑方形,正面刻“南阳许烈士子和抗日殉国纪念碑”,余三面记有战役经过。

【大姑冢】位于宛城区汉冢街北门外,系汉光武帝刘秀次姊刘元墓冢,故后人称大姑冢。刘元,新野邓晨妻。光武起事,邓晨率先响应。新莽地皇3年,光武与兄伯升,联合绿林义军,占据湖阳、棘阳等后,攻育阳不下,引兵攻宛,至小长安,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等交战,汉军大败。时刘氏宗人及诸将家属多殁于军,刘元亦遇害,葬于此。

【黄忠故里】 位于宛城区新店乡北13公里夏饷铺村。现存“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碑一座,碑高174厘米,宽67.5厘米,厚19公分,方额,清宣统二年立。还有石碑、演武厅、饮马池、灌花井等遗址。

【竹园寺】 旧名丹霞下院,在南阳市东北17.9公里白河东岸,宛城区新店乡竹园寺村境内。北(南召县)有唐代丹霞禅师修炼之所丹霞寺,此寺位南,故名丹霞下院。寺院内外翠竹掩映,幽雅清静,故又名竹园寺。西与丰山脚下的清冷渊名胜隔白河相望。往昔不少文人骚客、达官显贵,泛舟白水间,昼游丰山景,夜宿竹园寺,题词赋诗,元好问、王仲泽等人留下“鞍马匆匆去复还,霜钟今得见丰山。千年香火丹霞老,满眼兴亡白水闲” 、“霜落丰山白水收,翠华全在竹园头”众多千古名句,“竹园禅林”盛极一时。由于战乱,解放前毁坏殆尽,现仅存山门横额石刻“竹园禅林”与石碑碣一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虎城部十四师教导大队旧址】现新华路新华宾馆。1930年2月,组织在杨虎城新编十四师成立军队运动。军队先后派党员陈子坚、米暂沉任南阳县县长,支持地方工作。同年3月,在此创办军事干部教导大队,隆重召开党员大会,成立教导大队,下设四个支部,每个中队一个支部,支部书记由中队长兼任,发展党员100多人(占整个学员总数的22%),掌握2000多人枪,支援地方组织镇压县公安局长、三十里屯公安分局长、二区区长、青台恶霸,游斗商会会长、县党部书记长、指导员,驱逐宛中守旧校长,派党员进驻学校,领导学生运动。

【刘少奇留宿旧址】 原交通旅馆,现南阳市十小。1939年1月25日,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此所取豫南省委代表王阑西和豫西南地委郭书记郭以青工作汇报,指示豫西南地委“以灰色面目开展工作,积蓄力量,长期存在;抗日统一战线要讲究策略,注意保存关系;被敌人注意的联络站停止使用,已经暴露的党员可以到竹沟去”,为豫西南革命指明了方向。

【鄂豫边临时省委旧址】 位于南阳市工农路378号。1932年7月,鄂豫边临时省委从湖北转移到此,建立交通联络站和文印机关,调整南阳中心县委领导成员,恢复部分学校组织;召开临时会议,传达指示,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制定恢复鄂北根据地计划,重新部署鄂豫边区工作。

【芳林酒精厂旧址】位于宛城区红泥湾镇龙泉寺小学。1939年9月,党员邰士芳提议,经河南省委、豫西南地委批准成立。创建人邰土芳,最初股金2万元大洋。兴盛时期,主厂拥有房屋70多间,职工400多人,日产酒精6000多斤,在青台、源潭开办分厂,在城区东关设立芳林酒精股份有限公司。芳林酒精厂支部成立后,发展党员30多人,建立起以酒精厂工人武装为骨干的南阳抗敌自卫军第三纵队,拥有2000多人枪,要新四军五师领导下,创建了宛东抗日根据地。豫西南地委组织委员姜宗仁、南唐方中心县委驻厂开展工作。1942年,撤退南阳干部后,奉命领导了豫西南组织工作。解放后,该厂迁移南阳城内。现在发展成为南阳天冠集团。1962年,纪律监察作出结论:芳林酒精厂是地下党的活动据点。

【黄池陂保卫战遗址】] 位于宛城区高庙乡黄池陂村。1945年4月14日清晨,劫掠茶庵镇的500多名日伪军侵扰黄池陂。黄池陂寨主马振开、抗日自卫队队长马林伍组织全村群众,配合抗日自卫队与进犯日军血战竞日,两次打退日伪军进攻,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生俘4人,缴获重机枪1杆,步枪10余支,子弹1000余发,战马1匹,在河南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宛东战役纪念地】 位于宛城区红泥湾镇连庄村。1948年5月,解放军某部奉命发起宛东战役,战斗自5月29日开始至 6月 3日止,全歼张轸兵团58师、183旅计11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这次战役对解放豫西南重镇南阳,把豫西、桐柏等解放区连成一个广大的中原解放区,有着重要的作用。1987年6月,长张爱萍题写宛东战役纪念碑碑文。

【南阳解放广场】位于白河游览区,北有独山作屏障,南与碧波荡漾的白河相呼应,构成北向持重南向开阔的城市空间,建于1998年南阳解放50周年之际。雄踞广场之中的纪念碑,庄严巍峨,傲然耸立,是南阳解放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受到国内外无数游客的瞻仰。由碑身、碑脚、碑座组。碑身下部镌刻前李先念手书的“南阳解放纪念碑”7个大字,北侧刻录《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不朽史篇,东西两侧绘有汉白玉浮雕。

【白河游览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设计建造四级橡胶坝,水域面积1.6万余亩。景区人工造湖10余平方公里,蓄水2000万立方米,与卧龙大桥、淯阳桥、白河大桥、南阳大桥交相辉映;白河大道、滨河路等共同构筑总长13.5公里的环形大道,堤、林、路、桥、水相映成趣,“三坝截淯水,荒滩出平湖”,开阔水面蔚为壮观。国际A级标准水上运动中心、南阳体育场、解放广场、刘玄登基台、丹青园、松涛苑、眺宛苑、槐香湾、淯滨森林公园、芳草川、青杉壁、同心湖、翠瓶坞、关帝泉、莲花岛、月亮岛等40余个旅游景点点缀其间;音乐喷泉、亭台水榭、绿树花丛、苗圃小品,玲珑雅致,别具匠心;三川花园、新亚洲保龄球馆、温泉花园、淯阳小区、万正广场等城市建筑群依水而建,全部绿化、亮化、美化,彰显现代气派,“碧水长天共一色,落霞水鹜天地飞”的水城秀色美不胜收。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