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老司机发车去云南!
将时间倒回到9月初,长假即将来临却不知该如何渡过的我像每日一样进行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此时,小伙伴提出了准备去云南的想法,看到这条消息小心脏不由得激动了一下,云南嘛,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往山里跑得太频繁也该换换口味......不不不,你想的太简单了,仔细看看,人家要去的是雨崩,雨崩,地狱雨崩,额,雨崩也挺不错的,你注定是往山里跑的人,外边的世界不适合你,决定了就准备订机票吧......不不不,你想得太简单了,仔细看看,人家准备开车去!什么,从沈阳开车去云南...难道不是需要一周吗...这你就OUT了,据高德地图显示,从沈阳直达飞来寺不足4000KM,48小时内必到
对于一群疯狂的人来说计划到决定只需要几分钟,可这个节奏看起来有些疯狂啊,下车还来得及吗
。
。
。
话不多说,先看几张预告片吧
日照金山生命短暂,却轰轰烈烈妙不可言
星汉灿烂,斗转星移
这世界其实无所谓远方,每一个你的远方,都是他人的故乡
忽闻南国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越过山丘,才发现你在等候
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起人间烟火
天,属于谁的,我借来欣赏,却看见你的轮廓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时间是熟睡的脸,说着梦的语言
左手天堂,右手雨崩
最早听到雨崩这个名字一度以为是在某连年阴雨不见天日的地方,然而就像葫芦岛没有葫芦,鲅鱼圈没有鲅鱼,雨崩也并不是连年下雨,倒是雪山冰川比比皆是,可能“雪崩”“冰崩”太不吉利,当地人不喜欢这么叫...
近几年随着驴友的开发,“左手天堂,右手雨崩”“不去天堂,就去雨崩”的宣传已经烂大街。我并不喜欢给某一个地方标签化,“没调查过就没有发言权”是我秉持的真理,所以在出发前我对雨崩的印象无外乎一条稍显艰苦的徒步路线,风景嘛,所见即所得呗~
经过几天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如果用天堂来形容雨崩有些言过其实,一个隐逸的世外桃源,也许更适合雨崩。如果你想来这里,不要把这里想的很美好,因为可能你付出一天的辛苦徒步数公里弄得满身泥水所看到的景色并不出彩,如果在不凑巧碰上下雨天,那么雨崩完全就变成了地狱雨崩,总之, 期望值要适度,才会有惊喜
整个梅里雪山景区由雨崩村、明永村、雾浓顶、飞来寺组成,雨崩只是其中之一,不足70元还不限时间的门票堪称业界良心,如果这几大景区都想去的话可以买套票
景区大门到西当村一路飞沙走石,山谷间澜沧江奔流而过,极高的落差造成了这里多变的气候与复杂的地质结构
正午时分,疯狂小队整装出发,西当温泉海拔2450米,位于梅里雪山内转经的路上,也是游人进雨崩徒步的开始。从这里开始,徒步一路攀升到3700米的南宗垭口,再下山到达雨崩上村,完成转山第一步(进雨崩)
其实刚开始徒步的一段是体感最累的,因为人体还没有适应高强度的登山活动和高海拔稀薄的空气,而进雨崩的路也略显欺生,从出发就一直维持着较大的坡度攀升,而我们每个人的负重都不轻,这让小分队刚一出发就气喘吁吁叫苦不迭,前半小时走走停停,体力消耗极大
途中不断经过骡马,它们在此的意义类似于taxi,体力不支者可乘骡马进山,从爱惜动物的角度出发还是不建议骑乘骡马,毕竟它们也会疲惫,这一点在更加重视保护动物的外国人身上更加明显,大部分的外国人都是背着全部行囊,用双腿丈量土地,也可能是他们体力好吧..
前几天山里一直在下雨,许多路段泥泞不堪,泥巴混合着动物粪便惨不忍睹,只能屏住呼吸加速通过,据说昨日去冰湖的游人们都摔成了泥人,其实我们还算幸运的
轻装上阵步子快了许多,个人觉得徒步的关键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身体适应了节奏以后会越走越轻松
这桶面碗 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继续走继续走,当你看到经幡铺满路面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到达今日最高点——南争垭口了。过了这里,基本都是下坡的路了,基本没有泥泞路段,但沙石路段增多。相信你经历了这一路的酸爽,宁愿泥泞多一些也不想爬坡了
平路尽头附近还会看到敬香台,上面写着“藏民煨桑供奉山神。藏族民间认为山神喜食香郁的桑烟。煨桑时向山神祈祷保佑平安吉祥。”
线条优美的缅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
一路下行不远就来到了最后一个休息平台,先行一步的背包早已在这里等待着我们,在这里要收取5元环境保护费,这个5块钱的票据相当于5元钱代金券,当天把它给客栈,客栈可以直接给你优惠5元或返现5元
我们居住的客栈位于上雨崩与下雨崩之间的高处,可以纵观整个下雨崩村,下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东麓,四面群山簇拥,地理环境独特,至今无公路可通,堪称现实版的桃花源
酒足饭饱在窗台是拍了一张星空,本是无意之举没想到居然拍出了银河,要知道今天上有一轮圆月当空,下有大量光污染,这么差的环境也能拍出银河也是头一遭,这也侧面说明了雨崩村的星空不是一般的好,倘若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必然拍出星空大片
这张你不说我还以为是网络上找来的图呢,超美的!居然拍到这样的景色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转山D2】上雨崩→冰湖→上雨崩
【今日行程】 上雨崩(3226m)→笑农大本营(3608m)→冰湖(3800m)→上雨崩 (3226m)
冰湖往返全程约12KM,全程用时9小时,全程只有大本营1个补给站,强度较之进雨崩有过之而无不及,笑农垭口之前的前半程主要在原始森林里穿行,道路湿滑泥泞,最好按照指定路线行走,如果没有路牌可以靠垃圾桶辨认方向,随意走野路很容易迷路哦,过笑农垭口后以平路和缓坡为主,最大的挑战是笑农大本营到冰湖的一段上坡,坡度大到变态。途中部分路段可骑马,但需要提前从村子预定才行,而且许多险峻陡峭路段需要下来自己走,这种路段还很多......
晨起来推开窗,看着窗外的缅茨姆被初升的旭日染成了金色,立即拿出相机搬来长椅静静欣赏,这种开门见山的安闲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状态。不过于我而言,如果一天什么都不干,就这么推开窗看风景,还是太无趣了,所以比起苍山洱海来说,崇山峻岭可能更适合我这种喜欢自虐的人吧
雪山下伫立着安静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近似与世隔绝的生活,要不是近些年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可能这里还是保留着原始的状态
奶奶喂了两只鸡呀 大母鸡和大公鸡呀
一只白天忙下蛋呀 一只清早呜呜啼呀
由于我们住的地方并不在上雨崩,所以路上要先经过上雨崩村,上雨崩顾名思义,在下雨崩的上边...由于更接近常规意义的徒步入口,上雨崩要比下雨崩建设得现代化一些,而徒步的起点就在村子的最里边
徒步去冰湖一般需要一整天时间,平日里这条线路就比藏民朝圣的神瀑线要难走许多(通常意义上的梅里内转只包括进雨崩、去神瀑、出雨崩),冰湖线算是一条额外的旅游线路,除了游人以外藏民一般也不会到此
徒步刚开始一段道路平坦,风和日丽,由于我们出来稍晚一些,一路上都没遇到几个人,走走停停,完全当作了游园会,穿过沙棘林就进入了森林中,路也慢慢变得泥泞起来
五彩经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
随着足迹的不断深入,路上的标识也越来越少,潮湿的空气中透着植物的清新味道,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物链,倒伏的巨大树干上长满了青苔和野蘑菇,不要嘴馋偷吃哦,小心有毒
以笑隆曲河分界,平坦路段消失,取而代之是四五十度的酸爽上坡路,are you ready?
吉娃仁安峰,也称五方佛峰,五冠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范围约1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吉娃仁安五峰并联的独特造型,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山峰的印象,令人过目难忘
雪线附近巨大的冰川令人望而生畏,冰川融水形成数条瀑布,汇聚而下形成河流
过河不久,便抵达笑农大本营,笑农大本营,由中日联合登山队于1991年修建。当年登山队从这里出发,向主峰卡瓦格博发起挑战。在藏人眼里,梅里雪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灵之山,只可顶礼膜拜,岂可肆意征服。最终的结局,便是登山史上最惨烈的山难,17名登山队员也永远的与神山相伴,只剩下这残败的大本营,警示着过往的背包客,面对大自然,永远保留一分敬畏
大本营现在成为天然牧场,几座简易的木棚负责提供补给和住宿,大部分游人选择在此略加休息,吃些干粮补充一下体力,再向冰湖发起最后的冲刺,由于地势开阔,雪山、冰瀑布、高山牧场、木阑珊、溪流、马匹,还有蓝天和白云等组成的绚丽多彩画面可以尽收眼底
翻过前边这座小山就是冰湖所在,这座小山也是此行最难攻克的一道关,超过70°的碎石陡坡路,咬牙上吧
终于站到山顶,眼前再无任何阻碍,雨崩之心——冰湖就静静躺在你的眼前,其实冰湖的颜值在识湖无数的我眼中只能算是一般,历尽千辛万苦看到的景色有没有令你失望呢?对我而言并没有,一路走来的所见早已值回付出的辛苦了
沿着山坡一路走到湖边,阳光刺眼,湖水安静得像一块玉石,宠辱不惊
由于冰湖是冰川融水所形成的,这里会时常有雪崩发生,所以不要贸然接近冰湖冰川融水处哦,也不要觉得好玩去攀爬冰川,这种雪线之下的冰川十分不稳定,微小的外力可能就会导致冰崩
在此静静坐了一会放空自己,临走前手持接了一张冰湖的全景,午后阳光太强,照片严重过曝
小胡兄弟未下到湖边,歇息片刻便先行回程,所以回雨崩的一路基本是独自一人行走,离开冰湖已经四点多钟,眼见树林里光线越来越暗,便加快脚步一路低头前行,许多路段觉得十分陌生,中途走了岔路险些迷路,虽然回程基本一路下坡,但走起来也并不省力,几个滑梯一般的陡坡至今想起都是心有余悸,能全身而退也算老天眷顾,一路收起了相机全速前进,步履如飞,仅用了两个小时就走到了起点,然后,在村子里竟然迷路了...在村子里找客栈找到崩溃...真是醉了
回到客栈已经接近7点钟,酸爽的一天以一顿土鸡火锅收尾再好不过了,要吐槽的是,这里的鸡每日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练就了一身肌肉武艺,吃到嘴里肉硬的一比
【转山D3】上雨崩→下雨崩→神瀑→下雨崩
【今日行程】上雨崩(3226m)→下雨崩(3100m)→神瀑(3657m)→下雨崩 (3100m)
神瀑是当地村民心中的圣地,也是传统意义上梅里内转山的终点,从下雨崩村往返神瀑全程12KM,经过前两天的历练,神瀑之行变得无比容易,全程仅有1个补给站,平均耗时约4~6小时,由于相对轻松,许多驴友选择早早出发,朝圣神瀑之后直接从尼农出雨崩,不过这样会稍累一些,也少了许多乐趣,还是建议用一天时间进行神瀑路线
吃过早饭后前往下雨崩,通往下雨崩的桥起了个霸气外露的名字——寒冰地狱桥,据说“因桥下河水湍急,阴森恐怖而得此名。咆哮的河流声,唱颂着莲花生大士的心咒“…………”过桥时,只要一心发愿,就能化解来世转世到寒冰地狱之苦.........”
前几日在上雨崩无数次俯瞰到这个小寺庙,今天终于来到你面前,如果把地域特征强烈的寺庙换成欧式小木屋,说这里是瑞士也没人会不相信吧
树林里生机盎然,这个粉红色的小蘑菇看着萌萌哒,不过老师说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哦
去神瀑的路旁遍布着经幡,时不时会看到刚刚朝圣回来的藏民们,走得飞快,神态自如
沿着小路走到雨崩河边,河滩伫立着无数座玛尼堆,最高的足有一米多高
接着走前方是一大片云南杉树林,主要以云南铁杉为主,混生树种有云南红豆杉、澜沧黄杉、云南黄果冷杉、红桦等。云南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其所含紫杉醇有抗癌作用,澜沧黄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阳光洒在经幡上,显得仙气十足
途中路牌记载的无数传说大部分是通过转山的藏人流传至今,其实藏人转山的习俗源自雍仲苯教,藏民们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苯教的传统
雨崩神瀑,左侧瀑布称“斯那巴些”,意为“福运瀑布”,是佛母益西加措与千佛共同加持过的宝瓶圣水;右边瀑布为“此巴美崩曲”,意为“无量寿佛宝瓶水”,在右侧的悬崖上,是金刚亥母的三角法源宫,此水能除净一切罪障,来生还能转生到空行净土中去
听说藏传佛教信徒朝拜梅里雪山,必定沐浴雨崩神瀑,自千米之高的雪山冰川融水飞流而下的瀑布,据说是卡瓦博格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能占卜人得命运,还能消灾免难,恩赐众生
在神瀑竟然还遇到了上雨崩的客栈老板一家,看他们虔诚朝圣浑身湿透的样子令我想起了磕长头朝圣的藏民们,信仰的力量,无关贫富,无关老少
这里有许多玛尼堆,我们小分队也亲手搭了一个,也算积福吧
神瀑这里毕竟是高原,虽说阳光强烈,但呆的久了还是稍冷,即将动身离开时又一次遇见了几天来一直与我们频频会面的一对外国驴友,属实有缘,可惜英文水平实在是捉急,只有留下一张合影,有缘再见
原路返回基本是一鼓作气全程无休息走回来,回到村子里正值太阳西沉,虽说身处高原日照时间要长一些,但是在山谷里由于山峰遮挡,天黑的要比外边早一些
搬一张长凳倚在二楼的阳台上,再沏上一壶热茶,静静看天边燃烧的梅里雪山,时间就在这一刻静止
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若旅途只是一味行走,留给回味的时间必然会减少,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旅行中最美好的时光,我回答是跋涉一天回到住处悠哉游哉的休闲,与饭菜上桌前的等待
【今日行程】下雨崩 (3226m)→尼农(2100m)→西当温泉 (2645m)
行程概况:从下雨崩村走尼农峡谷出雨崩,全程16KM耗时4.5小时,海拔不断下降,一路以缓慢下坡为主,大致可分为森林段、河谷段、悬崖段三个部分,森林段空气清新,河谷段景色宜人,悬崖段惊险刺激,其中悬崖段是走在峡谷上面紧贴岩壁的羊肠小道上,遇到骡马对面过来一定要贴近崖壁内侧让行。全程共有2个补给站,整体难度是雨崩徒步中最低的,不是极端天气,一般没有啥危险。
离开客栈时回头望了一眼,外国背包客们正在院子里畅饮二锅头,走过许多地方,终究都是一个过客,太多地方走过便再无交集,留下的只有记忆里的画面
途径一座简易木桥,桥下是一个喇叭口,水流无比凶猛湍急,站在桥上都能感到寒气和水雾扑面而来
随着海拔不断降低,身边的景致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我们渐渐进入了河谷段,雨崩河如同一条咆哮的白色巨龙在大峡谷中滚滚怒吼奔腾而过,从来没觉得哪条河可以用“咆哮”这个词来形容,雨崩河壮观程度可见一斑,后悔没带三脚架进来,手持下的流水慢门大部分都过曝了
这片小瀑布群我觉得是整段尼农行程中最漂亮的一处景致,放到其他景区里可能会作为一处景点吧,而在这里也幸运的保留着原始的纯净
继续前行不久,雨崩徒步全程最大的休息站到了,这里能吃能住,有可口可乐,还有卡布奇诺
过了休息站前面就是悬崖峡谷路段了,不知不觉雨崩河悄悄换了方向,出现在了我们的右手边,走过一条布满碎石的小道不久视线豁然开朗,前方是很长的一段水泥和石子混合铺成的路面,路的左边是一条水渠,水渠的水清澈湍急,路的右边是悬崖,峡谷很深,看着挺吓人的
这段路大部分只有1米宽左右,有的地方宽度只有40-50cm,一旁是陡山峻岭,另一旁是悬崖深涧,许多地方路面风化严重,虽然宽度足够,但还是要注意下安全,不要作死的往外侧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