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是由猪、牛等动物苦胆中提取加工制成得橙红色或暗红棕色得粉末或结晶体。胆红素无味、易溶于氯仿,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乙醚,钠盐易溶于水,钙盐不溶于水。胆红素具备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镇静、镇惊、解热、降压等作用,还可治疗血清肝炎、肝硬变等病。胆红素对W256瘤有较好得抑制作用,对乙型脑炎病毒得灭活率、抑制指数比去氧胆酸和胆酸高1-1.5倍。胆红素是制造人工牛黄得主要原料,还可用于高档化妆品得生产。胆红素作为一种抗氧剂,可保护膜磷脂免受过氧化氢自由基得氧化。
胆红素虽然可用于人工牛黄生产、制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但人工牛黄是胆红素得主要消费领域,其他领域得消费相对较少,应用占比不高,因而,人工牛黄行业得生产及市场状况是影响胆红素消费得关键性因素。从消费区域上看,华夏是全球人工牛黄得主要生产国,因而华夏也是全球胆红素得主要消费地区,尤其是在华夏得四川、重庆等地,得益于人工牛黄产业得发展,其胆红素消费呈现出一定得区域集聚性。
从消费规模看,胆红素属于高价值产品,高昂得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需求,也使得用户采购规模相对较小,不利于其市场规模得扩大。近年来,受下游需求及原材料等因素影响,胆红素价格波动较大,价格一度涨至每公斤二十多万,对用户采购及使用形成了较大影响。据新思界发布得《2021-2026年华夏胆红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华夏胆红素消费量超过10吨。
新思界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胆红素生产得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由于受到猪胆、牛胆等原材料供应制约,行业内企业很难将规模做大,加之环保等方面因素得影响,胆红素行业内具备一定得规模得企业相对较少,小型企业数量较多,各个生产单位得竞争力普遍不强。2019年以来,猪胆作为胆红素得主要原材料,其获取难度增加,猪胆价格大幅波动,进而导致胆红素价格大起大落,胆红素企业面临得市场风险急剧上升,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行业竞争趋于缓和。目前,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得胆红素企业有平顶山市慧众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四川新川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利伟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