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感谢 王媛
上年年以来,China总局,华夏工商联、China、科技部、、商务部相继联合出台了《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等系列文件,要求华夏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12月31日,青岛召开会,交出了青岛市建设华夏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得漂亮“答卷”——青岛市市场局长高善武介绍,一年来,青岛市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得谋划和建设华夏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华夏领先、山东优势、青岛特色得质量基础设施高端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青岛将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华夏领先得质量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标杆城市。
工作成果:打造华夏第一个“质量基础设施线上和线下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全市大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协同体系和网络体系“双平台”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助创新,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升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创新,提供了优质服务,切实助推高质量发展。
提高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能力。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大服务”得理念,推动质量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综合运用、协同服务,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和解决方案,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品牌培育、质量培训等延伸服务,做好企业全产业链条、全经营周期综合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市资质认定得质量基础设施机构共有502家、从业人员约18000人,获得资质认定产品标准认证65929项次、项目认证1227080项次、方法标准认证160541项次,累计参与科研项目总计397项次,获得科研经费共计1.1亿元。
强化区域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企业质量提升、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得堵点和痛点,立足我市产业资源,统筹China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自贸区检验检测集聚区(青岛)园区、China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China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青岛市新材料工业产业园等6个子平台,共同打造了华夏第一个“质量基础设施线上和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了“特色鲜明、质量可靠、辐射面广、效益良好”得质量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截至2021年底,线上企业注册用户数量达到50万家,线下辐射带动企业用户数量12万家,区域品牌发展指数达到91.03,居全省首位,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水平居华夏前列。
先行先试:做强质量竞争力,食品、药品、产品合格率居华夏前列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服务。积极推广科学得质量管理方法,成立青岛市质量科学研究院,在华夏率先推行首席质量官和首席品牌官“双官制度”,加强企业质量人才培养。对监督抽查、执法打假、缺陷产品召回等执法活动中发现得问题,组织可能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服务,帮助企业改进设计和制造技术,推进“一次抽查、一次问诊”“一次处罚、一次提升”“实施一次召回、提升一个产业”等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荣获华夏质量奖9个、省长质量奖9个、市长质量奖45个;首席质量官和首席品牌官培训遴选600人次;培训卓越绩效模式企业1000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40件,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30,居华夏领先。
实施重点领域质量比对提升。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组织技术机构对全市主要产品和产业开展质量比对分析。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监测分析,找差距、补短板,解决制约质量瓶颈问题。截至2021年底,全市承担国际和华夏可以标准化(分)技术秘书处26个,居计划单列市首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70余项、China标准1800余项、行业标准1600余项;级别高一点检验检测中心达到8个;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百分百,产品抽检合格率97.6%,各项指标均居华夏同类城市前列。
聚集效应:公共服务平台NQI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经青岛批准,由青岛市、城阳区共同承建,项目一期共投资5.6亿元,主要围绕整合China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青岛市新材料工业产业园等有效资源,坚持“引导、市场主导、企产学研链通”原则,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全链条创新创业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项目一期主要包括“线下+线上”两部分内容,项目三期拟投融资共计50亿元,二三期项目正在调研规划。
线下平台:China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一期位于城阳区、占地25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已于上年年开工建设,将于2022年3月正式启用。基地一期规划NQI总部集聚、行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产业金融服务和NQI大数据等7大功能,建成后将初步形成立足青岛、服务北方、辐射华夏,“政企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质量基础设施(NQI)产业集聚高地。目前,已有法国必维、欧陆、美国UL、国投检测认证、华夏质量认证中心等30余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字号机构签约入驻。2021年,辖区内NQI企业机构达到280家,NQI产业链企业达千家,NQI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
线上平台: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云平台,一期投资500万元。平台规划建设有市场服务、产业生态服务、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全球互联互通服务等7大功能板块,为企业提供NQI市场化服务供需对接、标准法规查询、质量评估诊断、可能质量帮扶、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品牌建设、设备共享、国际NQI服务以及奖励政策兑现等一揽子服务,以满足企业经营全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目前,线上云平台共辐射带动企业用户约40余万家,累计为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等行业企业,提供质量诊断、质量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服务10万余人次,为企业增加产值约12亿元。
城阳区副区长李守林介绍,早在2018年,城阳区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产业发展得意见》,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得城阳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给予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产业企业政策扶持,其中给予新入驻企业租赁补贴蕞高200万元,装修补贴蕞高300万元;给予企业资质奖励,对获批级别高一点检验检测中心得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为高标准推进China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建设和发展,城阳区给予总部基地允许得支持政策:一是给予入驻项目免租金政策,凡经评审符合入驻条件得项目,前三年免房屋租金。二是给予入驻项目地方经济贡献支持,按照项目当年区级经济贡献总量,前三年按百分百,后两年按70%给予返还。
支撑引领:质量基础设施为企业插上提质增效升级之翼“企业是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得重要市场主体,质量基础设施是企业提升质量得关键技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市场局长高善武表示。
牢固树立企业“质量第壹”得意识,引导企业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倡导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得质量精神。开展首届“青岛品牌价值榜”、青岛市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评选活动,扶持具有优秀品牌得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开展首届讲好“青岛质量品牌故事”活动,发挥优秀企业得标杆引领作用,形成企业提升质量、优化服务、升级品牌得外部推力。
发挥企业质量创新重要作用。充分激发企业质量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产品、标准和知识产权转化。鼓励企业参与质量攻关活动,开展首届青岛市质量创新成果大赛,提高企业质量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检测能力提升、计量比对项目,提升质量研发能力。
加强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家质量素质得培养,重点年轻一代企业家得健康成长,开展“品牌企业伙伴成长计划”和“品牌领军人才发展计划”,让优秀企业家精神代代传承。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和首席品牌官制度,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工作。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产品质检员、关键岗位技工、计量人员等知识更新,提高可以能力和水平。
强化质量技术服务。针对企业质量短板和弱项,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企业质量提升专项活动,大力推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得质量技术支撑。开展首批青岛市优质产品基地评价活动,培育特色鲜明、质量可靠、效益良好得产业集聚区。
支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鼓励全市企业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大力推进认证认可制度国际接轨,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产业合作得技术规则,助力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与培训,指导企业加强内部合规建设,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做好中日韩质量基础设施(青岛)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工作,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全链条质量配套输出。
高善武介绍,2022年,全市将持续加大华夏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城市试点工作力度,持续加大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积极筹建China质量基础设施(青岛)大数据中心,筹建中日韩质量基础设施(青岛)产业发展联盟。扎实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万百千行动”即:1万家企业质量基础设施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1000家企业质量基础设施需求,实现华夏定制化服务;100家企业质量基础设施需求,实现全球定制化服务。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立完善“特色鲜明、系统完备、支撑有力、机制健全”得可复制、可推广得质量基础设施一流服务体系,成为世界知名、华夏领先得质量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