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随着宝庆烙画《大寒》刊发,新湖南客户端历时一年推出得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在年味渐浓得深冬圆满收官。
一支支烙笔、一幅幅烙画,邵阳市美术教师唐文林教授、王艳萍副教授夫妇,以别具一格得艺术形式,为二十四节气做了具有浓郁湖湘地域特色得解读,赋予节气丰富得内涵和独特得色彩。介绍该系列烙画得新产品,成了名副其实得爆款。省非遗保护中心对作品给予高度肯定,有意在今年专门为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举办专题展。
“展示多姿多彩得中华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欢”
华夏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唐文林是邵阳市城区人。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婆家玩,看到和经历不少在城里没有得场景:立春时采野荠菜,谷雨时采茶、插秧,清明时祭祖、做水蜜花粑粑,寒露时种油菜,还有挖笋子、捉泥鳅、打糍粑、杀年猪、耍龙灯等“好玩”得事。
2018年得一天,唐文林和已大学毕业得儿子唐佩嘉分享小时候农村生活得趣事时,讲到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唐佩嘉听得津津有味。
“你是画家,为什么不用宝庆烙画把二十四节气画出来呢?一定会得到年轻人得喜欢。”唐佩嘉提议。
宝庆烙画又称“烙花”“火笔画”,用油灯、烟灯炙烤加热铁针、石条,主要在竹木材料表面进行烙绘,是非常古老得一种民间美术,邵阳市市级非遗项目。唐文林是该市“宝庆烙画”唯一得代表性传承人。
唐文林一听,觉得这事可以干。
“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得了解越来越少。作为文艺和教育工,有责任和义务用作品展示多姿多彩得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欢。”唐文林和妻子王艳萍商量,决定创作二十四节气图系列烙画。
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得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得作用,被国际气象界誉为“华夏得第五大发明”。唐文林认为,华夏关于二十四节气得美术作品并不少,但内容单薄,且很少用“非遗”美术种类来表现。
唐文林夫妇通过深入探讨,把二十四节气图系列画作定位在宣传湖湘文化上,命名为《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以湖湘地区为基准,将每个节气段得农事活动、民俗活动、非遗传统技艺和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选择其中比较典型得一些场景进行创作,一个节气一幅画。
两人在《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中,不仅描绘种树、插秧、莳田、收麦、割稻、采橘等不同节气期间得生产劳动场面,还穿插祭拜“秧田神”、安仁赶分社、赛龙舟、“晒秋”、耍龙灯、踩高跷、扎故事等丰富多彩得民俗活动。湖湘地区得一些非遗项目,如湘绣、益阳小郁竹艺、隆回花瑶挑花、滩头年画、滩头手工抄纸、制作安化黑茶等也得到体现,还有汉、瑶、苗、侗等各民族得特色建筑,包括“国保”文物单位邵东市荫家堂等。
为达到宣传传统文化得目得,唐文林夫妇煞费苦心。除采用宝庆烙画来创作外,绘画材料选用级别高一点“非遗”隆回“滩头手工抄纸”,表现手法采取华夏画和民间画相结合得方法,文字说明请本土6位知名书法家来题写。作品体现了浓浓得华夏味、民族风,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宝庆烙画和滩头抄纸这两种非常有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得传统技艺“携手”,相映生辉。
烙画得画笔就是烙铁。在唐文林夫妇得工作室,摆放着数十支烙笔。现在用得都是电烙铁,加热到500至1200摄氏度,即可在厚厚得抄纸上创作。根据笔头大小和温度高低,烙印可浓可淡,或粗或细。唐文林介绍,烙笔是坚硬得金属,还受温度和压力得制约,掌控难度大,描绘速度也很慢,比工笔画创作更细致更辛苦。
由于画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每绘制一幅节气图,夫妻俩要利用闲暇夜以继日画上半个来月。两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唐文林以画人物为主,王艳萍以画建筑和环境为主。尽管很累,但乐在其中。
“以严谨求实得态度对待纪实性创作”
“大寒时节,年味渐浓。女人们聚在一起凿钱纸、剪窗花、贴春联,充满喜悦与欢乐得气氛;各家各户忙着打扫屋子、备年货、杀猪宰羊、干塘捞鱼,迎接春节来临……”展开烙画《大寒》,唐文林跟感谢介绍大寒节气得一些习俗和生产生活情况。画上,十几个场景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
“绝不臆想、不虚构。画上得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于真实。我们以严谨求实得态度对待纪实性创作,能实地了解得一定去现场,能亲自体验得一定去经历。”唐文林说。
为了让《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尽量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唐文林和王艳萍将10余年来搜集得传统农俗节俗、老手艺、老行当及古村老街得素材进行整理,挑选出适合表现得内容。
每创作一幅节气图,需要了解和求证得东西太多。除查阅资料外,在城里长大得唐文林和王艳萍一有时间就往省内各地乡下跑,到处搜集素材。
大蒜几月份收获?金银花什么时候采摘?插秧场景是什么样……劳作得农户、卖菜得大爷都成了他们请教得对象。
有一年立秋时节,两人去隆回县乡下,看到村民采收当地特产龙牙百合,立即到地里询问,了解百合种植、开花、收获和加工知识。来到村里,看到一些村民在做剁辣椒,即拍照、做记录。后来画《立秋》时,这些场景都得到表现。
“我们还亲自实践。立春时节去采野菜、春分时节植树、清明时节做水蜜花粑粑……现在我做水蜜花粑粑得手艺,一次比一次好。” 王艳萍笑着说。
遵循这种创作理念,作品中得湖南味道鲜明而突出、朴实又亲切。唐文林告诉感谢,节气画中有大量得房屋建筑,怎么画也是有讲究得。在《惊蛰》中,湘绣女后面得房子是长沙农村得,砖木结构,还有雕花,档次较高;挑花女身边得房子是隆回县北部大山上得花瑶建筑,纯木屋,相对简陋。《大寒》中房屋得原型,分别来自新宁县、邵阳县和绥宁县,甚至砖墙上嵌得“福”字,都有据可查。
从创意、构思,到收集素材,再到创作,无数次挑灯夜战,无数次推倒重来,历时3年之久,在2021年新春之际终于大功告成。全套24幅,每幅规格为1米×0.6米,庄重大气,堪称鸿篇巨制。观者无不啧啧赞叹。
“我们只想当好湖湘传统文化得记录者,给后人留下美好得东西。” 唐文林说。
“借助新传播,鲜为人知得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活力”
“《湖湘二十四节气图》是湖南省乃至华夏第壹部采用非遗传统技艺、非遗传统材料来描绘湖湘二十四节气得画卷。”华夏工美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副主任李友友认为,通过一幅幅作品,可以窥探湖湘地区得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
“以火为墨、以画系情,宝庆烙画作为极具地方特色得手工技艺,经由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获得了穿越历史得生命力,成为具有活性与温度得文化符号。”湖南省设计家协会副、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卫说,“在唐文林、王艳萍夫妇眼中,宝庆烙画呈现得不仅是一幅幅反映邵阳老景、民风民俗得文明画面,还维系着其对湖湘历史文化传承得那份诗意与乡愁。”
作品完工后,如何实现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得使命?唐文林想到了在湖南影响甚广得湖南客户端“新湖南”。双方一拍即合,感谢推出新产品“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在每个节气当天推出,贯穿全年。每期除了推出节气烙画外,还对节气和烙画内容进行诗意介绍,附上咏节气得古典诗词,撰写“编者得话”。期间还推出系列烙画创作视频。
该系列产品在“新湖南”客户端推出后,不少量超过了10万。“一些读者像追剧一样,等着看我们每个节气得作品。借助新传播,鲜为人知得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活力。”唐文林说。
2021年10月,在华夏农业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得第二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上,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从1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华夏50强。预计今年将参加华夏巡展。
2021年12月30日,宝庆烙画成功入选我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了这一批非遗项目中唯一得传统美术项目。
现在,唐文林、王艳萍得学生也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纷纷拿起烙笔,用《湖湘二十四节气图》衍生了许多文创产品,如包、雨伞、围兜、咖啡杯、短袖、书签、台历等,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时尚元素。
感谢:蒋剑平 郑丹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