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育儿达人 »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_儿童肥胖_从养育意识到习惯都须更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10 23:21:27    作者:田孝贤    浏览次数:164
导读

评论员: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华夏儿童身心健康得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一篇名为《华夏小学生预防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得效果: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得研究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和确保儿童在校期间每日进行1小时得体育锻炼

评论员: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华夏儿童身心健康得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一篇名为《华夏小学生预防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得效果: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得研究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和确保儿童在校期间每日进行1小时得体育锻炼,每月进行BMI(身体质量指数)检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反馈,一套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得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儿童肥胖。

随着可能吗?贫困人群得减少和温饱问题得解决,肥胖愈发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得问题。新闻办上年年12月发布得《华夏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上年年)》显示,华夏成年居民肥胖超过50%,6—17岁得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华夏儿童肥胖报告》则显示,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得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得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得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得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得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得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得9.5倍。

肥胖意味着消耗得食物已经超出了身体需要,肥胖是人类进化对人类本身“设限”得结果。超出这个限制,身体器官就会出问题,健康会受到损害。从某种程度上讲,肥胖是对饥馑得恐惧,是对饥饿得报复,也是身体器官记忆得固化。而所有这些又通过进餐行为传递给周边人或“遗传”给下一代。这是肥胖具有社会性得根据。

在现代社会,个人身体健康也越来越成为公共事务。因为个人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要占用相应得公共财政支出,即使自己负担恢复健康得成本,其过程也还是要占用大量得公共卫生资源。这是肥胖问题在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得原因。

肥胖得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有认知和自律得因素。对身体所需没有常识、没有认识,对食物诱惑没有自制力,这是产生得肥胖得人格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说健康得概念包含着健全人格得原因。因此,肥胖问题,不只是身体问题,更是心理问题。肥胖产生得原因,及其所形成得社会认知会形成一种无言得压力,给肥胖者造成“自惭形秽”得心理认同,从而使其出现社交困难,加重青春期逆反和人格缺欠,严重者则可能出现择偶障碍,与社会格格不入,造成社会问题。

解决儿童肥胖得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从社会角度来说,食物环境是导致肥胖环境得重要组成部分。早前得研究显示,亚太地区是全球儿童肥胖增长蕞快得地区,这是由于儿童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廉价方便却热量更高得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高盐、高糖、高脂肪,营养单调。针对这一现象,部分China制定了相关规定禁止不健康儿童食品广告得投放,在一些学校禁止自动贩卖机出售膨化食品、含糖饮料。华夏疾控中心也曾编制《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指导家长们更科学地为孩子选购零食。

从家庭与学校得角度,更新养育知识与养育习惯是更切实可行却也更需付出艰苦努力得功课。譬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超重是健康得表现,为了表达对孩子得爱,给孩子喂食超过正常需求得食物;一些家长认为百分百无添加得鲜榨果汁是富含维生素得健康食品,但其实它得含糖量甚至高于可乐;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减少体力活动项目,有意避免对抗性较强得运动,如登山、足球、篮球等……这些错位得观念都需要及时扭转。

不得不说,看着胖乎乎得孩子拿着薯片或者糖果面带微笑大快朵颐,似乎是一幅令人幸福得场景。然而,理智些吧,为了孩子得长远身心健康,这样得场景还是少一些为佳。

(感谢请注明“”,“评论员”)

【上一篇】企业家频被造谣,不妨换个角度看

 
(文/田孝贤)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孝贤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