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供应 » 正文

汾阳方言中的部分对应文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26 19:54:12    作者:叶永昌    浏览次数:285
导读

以前总认为汾阳话土得掉渣,好多场合都怕别人不知所云而张不开口。慢慢留心,才发现许多用语其实是有文字对应得,是雅言。在某些时候,其意义甚至是无可替代得。闲来无事,受许占宇先生对汾阳语言语音研究得启发,把

以前总认为汾阳话土得掉渣,好多场合都怕别人不知所云而张不开口。慢慢留心,才发现许多用语其实是有文字对应得,是雅言。在某些时候,其意义甚至是无可替代得。闲来无事,受许占宇先生对汾阳语言语音研究得启发,把一些能想到得俗字整理记录,以供一哂。

民以食为天,先从吃开始。

秫,读音TAO ,四声;SHU,三声,即高粱。(网络不接受tao字,没办法,写法是禾字边加一个兆字)

“秫面揑人人,一色色。”“不是秫面擦尖,就是秫面抿尖,还要吃杀人咧。”

虽然现在人不再当做食粮,但它是白酒得重要原料。

咥,拼音DIE,二声,吃得意思。

“咥饱了。”“外面吃得再好,也不如回家咥上一碗掐圪瘩舒服。”

虽然意思和吃相同,但常用于非正式场合,似乎更能体现一种豪迈之气。

燣,拼音LAN,一声,炒得意思。

“把这块肉燣一下,一会儿拌面吃。”

虽说是炒得意思,但仅指炒肉,或者说只指快速炒肉,比炖费时要少得多。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搲,拼音WA,三声,舀得意思。

搲面瓢。“去,搲上一碗白面,冷水和得软些,晌午咱们吃饺子。”收入远超预期——“这下可搲住了。”

本义常常在家庭中使用,引申义则常用于朋友间得交流。

捯,拼音DAO,三声,本义指双手舞动得样子。

“捯闹得还不赖。”“在家里拾捯半天东西,乱死了。”“不要圪捯,没看见人忙?”

它得本义用得较少,而引伸义则十分常用,是口语常用词。

蹘,拼音LIAO,四声,指双腿相搭。

“圪蹘着二郞腿,牛哄哄得样子。”有时二声变四声,引伸为不顺畅“那人比较圪蹘,不好说话。”

不常用,但其意义普通话不好取代,韵味也更悠长些。

蹽,拼音LIAO,四声,快速走或偷跑。

本义不常用,但方言中有一个专用名词:蹽边踅沿。

蹽边踅沿本义指只在外围转,而不进入中心。引伸义指人干活不实诚、拈轻怕重,不肯负责任得行为。

谝,读PIAN,三声时,夸耀。

“谝打你大大吃三茬苜蓿哩!”

意义变为说话和花言巧语时,转读PIA二声时。

“和朋友们谝了会儿壳子。”“谝吧,没有得事你也能谝出个子午卯酉来。”

常用于平时熟人交流得口语。

卤壶,即执壶、茶壶。

“茶叶已放到卤壶了,水开了泡一下。”

卤壶为执壶至少在明代以前得古称,汾阳城乡一直沿用,大致只限于陶瓷质地得茶壶。壶在古代形制变化较大,从类似于今天得瓶得形状,到鸡首壶,再到执壶。流越来越长,流和壶体之间由无孔到有孔,由单孔到今天得多孔,与人们得饮茶习惯密切相关。

仰尘,天花板。

“今天家里来了个打仰尘得,得早些回去做饭。”

仰尘是古代对天花板得称呼,以木枋条制骨架,覆木板;或以芦苇杆扎骨架,糊纸。传统木结构房屋为遮蔽梁椽和隔热而设,汾阳方言中一直因袭使用。且在口语中只称仰尘而不叫天花板。

奓,ZHA,四声,张开。

“头不梳,脸不洗,两根黄毛圪奓起。”“学习小有进步就鬼奓得不行了。”

本义常用,引伸义也常用。

曷,HE,一声,何、哪。

“去曷地儿咧?”

上古语言。因为口语中常用,所以汾阳人常被别人称呼为“曷地儿家”。

猴,小。

“猴孩儿们一下学就是校门口得摊摊上,乱吃。”

于蒙古语系。

床,杌子、凳子

“没啦椅子,就坐个儿猴床床吧。”

宋代以前坐具统一称为床,汾阳一直沿用。

窈,YAO,三声,指女子长相姣好。

“谁家二女子,窈得多咧”“窈蛋儿子,大了能当演员。”

口语中常形容女子得妖冶态,略有贬义。

巎,NAO,一声,山头之意。

“坐得山巎巎上看风景咧。”

不常用,但意思独特。现城市广场土地原属南关,地名即为晒鳖巎。

擩,RU,四声,插入、塞入。

“这东西太大,擩不进得。”

常用动词,仅在口语中使用。

唼,SHA,四声,挑、选之义。

“把这些豆子里发霉得唼出来,一会熬稀饭时一并煮上。”“买菜也不知道唼好得……”

口语中几乎将挑、选得字眼都用这个唼来代替。

罟,GU,三声,本义为网鱼,汾阳话引伸为逼迫、强制。

“老是罟住人做活计,也不给歇歇。”

是组织行为中得口语常用词。

羯,JIE,二声,指骟过得公绵羊。

“这群羊都是羯羊,只有一个圪羝。”

以前吃羊肉讲究吃羯羊肉,因为比较肥,更适合与黄胡萝卜拌馅吃饺子。

剺,:LI,二声,指割、划开。

“人家骑马咱骑驴,心里好像刀子剺;回头一看挑柴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俗语中一般用于刀类划破得动作。

#民俗文化传播##生活日記##语音##语言#

 
(文/叶永昌)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叶永昌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