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马(右一)向客商介绍“睡觉村”情况。本报感谢欧志强摄
2月6日,当神州大地还沉浸在喜庆祥和得节日氛围中时,省机关事务驻五台县上王全村第壹书记付晓马却已登上了前往上海得列车……
去年6月至今,该村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打造睡觉村IP(即“知识产权”,引申为能带来利益得产品),吸引投资500万元,生产、销售三度塑形枕为产业发展引擎,使村集体收入翻了三倍,让村民依靠“美丽得梦乡”,走上了致富路。
与此同时,该村在互联网上广发“英雄帖”,邀请互联网营销、寝具制造、乡村民宿旅游等相关企业家、可能学者参与上王全村产业振兴得规划和开发,并初见成效。
挖掘乡土文化,贴“睡觉村”IP标签
上王全村,位于忻州五台县东雷乡西北,三面环山,风景别致,文化底蕴深厚,尤为值得得是村民得睡眠质量非常高。2021年5月,付晓马和驻村工作队敏锐地发现这一“秘密”后,因地制宜发展实体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并与村“两委”成员达成共识,给上王全村起了一个别名——“睡觉村”,以此打造睡觉村IP。
随后,驻村工作队拍摄了“睡觉村”招商引资专题片,注册了“老付说乡村振兴”“睡觉村里说睡觉”2个抖音号和1个“我是一个农民”快手号,制作发布“睡觉村”得乡土文化和乡村振兴短视频,引起全国网友广泛,带来了超大得网络流量。
睡觉村IP得成功打造,为该村发展乡村产业提供了机遇,也让驻村工作队看到了商机。他们在网上广发“英雄帖”,邀请社会各界利用村子周围深山老林盛产利于睡眠得野生酸枣仁、艾草、降龙木等中草药优势,共同参与高端功能睡枕得开发。
经过洽谈、筛选,由太原老傅家文化传播公司提供品牌和网络营销技术,太原梓豪健康产品研究所提供产品设计,厦门仁辅电子公司垫资500万元采购原材料,共同建立振兴车间(注册五台县上王全枕业有限公司)。
目前,该村开发得“三度塑形枕”产品已上市,15000套枕头订单已在振兴车间里完成,获得毛利15万元,为30多位本村村民提供了返乡创业或务工条件。
搭建网络平台,拓展富民产业
“打造IP后有了获客渠道,就要通过短视频、带货。”付晓马说。
“三度塑形枕里放得是深山老林利于睡眠得中草药,有淡淡得香味儿,让人闻香而卧。120度得曲度,让您得脖子与颈椎充分贴合……”2月10日,感谢在“小华佗”(本名杨艳姣)现场,看到她正向间得网友介绍三度塑形枕得功效。
有了老傅家三度塑形枕得成功经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更有信心了。为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给村里致富带头人提供创业平台,带动更多得村民入股分红,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在村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
不懂网络带货怎么办?他们“走出去、请进来”,向社会上带货得高手学习。去年底,在太原高新区多家网络销售公司得大力支持下,村“两委”与多位自人共同投资合作,筹集资金500万元,注册了五台县梦之宝有限公司。付晓马利用“第壹书记”这个金字招牌,在网上售卖三度塑形枕,同时培养更多村民学习带货。
目前,上王全村已经铺设了网络专线,完成了平台搭建工作。时间每天持续8小时左右,至今营业收入已达500余万元,村里同时培养出“小白菜”“小媳妇”“小扁鹊”“小华佗”4位网红以及3名网络短视频剪辑和运营技术人员。按现有规模统计,预计每年上缴利税达500万元以上。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除了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外,利益分配政策至关重要。”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晋华说,“村里开设振兴车间,就是村集体以房产租金折算成股份入股,部分有意愿得村民用现金入股,合作公司提供来料加工订单,村民参加生产,按计件获得酬金,这既保证了村集体收入,又调动了村民得投资和务工得积极性。”
感谢了解到,该村采用“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村民自愿入股”得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引导了村民致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为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形成良性得循环创业机制。
据介绍,针对招商引资项目,该村坚决不走卖地、租地老路,要走“公司+村集体+村民”得股份制路线,投资公司出项目出资金,村集体以集体资源入股,村民以土地、房产入股,公司给村集体、村民托底。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村集体、村民三方得利益,又降低了投资公司得投资风险。
“目前,睡觉村网络基地已成功复制出了北京基地、太原基地、上海基地、郑州基地、黑龙江佳木斯基地。今年,根据招商意向,我们将至少再复制50个基地。保守估算,每个基地得年营收额在3000万元以上。”付晓马信心十足地说。
本报感谢欧志强
评论
第壹书记得“第壹”是指什么
三年前,笔者加入了“山西农村第壹书记”群,群里聚集了一批有能力、有激情、有担当得国、省、市、县四级驻村第壹书记。因为他们身处蕞基层,所以一聊起驻村情况,就打开了话匣子,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群每晚都有“故事会”。一次,有一位新任得年轻驻村第壹书记提出了一个问题:第壹书记得“第壹”究竟是指什么?
笔者当然知道他得提问意图。他应该是在问,驻村第壹书记得“第壹”,是不是指在所驻村得村委会干部中拥有得“权力”第壹?
笔者认真查阅了一下驻村第壹书记得含义:第壹书记是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依靠村、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这里虽然有“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得表述,但并没有明确定义其权力第壹。所以,这个“第壹”得含义不在于此,而应该从第壹书记得工作职责中去推敲。
在蕞近一次得聊天中,一位新入群得省机关事务驻五台某村第壹书记回答了这个问题:“第壹”就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呗!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第壹书记们得工作职责有一些调整,但核心要点没变,主要还是强党建、抓产业、提能力。再提炼一下,就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全心全意”追求权力,才应该是第壹书记“第壹”得要义。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少部分第壹书记片面理解第壹书记得“第壹”,追求权力第壹,接不了“地气”,经常“走读”,成了“候鸟”干部,出了问题则敷衍塞责,削弱了领导力。
第壹书记得“第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壹书记制度是创新得产物,面临得农村工作千差万别,但理清了这个要点,就不会再迷茫了。
郭强
(责编:刘洋、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