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科普 » 正文

武汉这个地方17条新建道路_每条路名字中都有同一个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6 20:49:54    作者:何贝晨    浏览次数:212
导读

非机动车道是标配。通讯员吴亭 摄长江大武汉客户端3月19日讯(感谢张衡 通讯员孙克亮 吴亭)每条道路得平均间隔仅200米,无论是干道还是支路,都留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正在建设中得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启动区路网

非机动车道是标配。通讯员吴亭 摄

长江大武汉客户端3月19日讯(感谢张衡 通讯员孙克亮 吴亭)每条道路得平均间隔仅200米,无论是干道还是支路,都留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正在建设中得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启动区路网,有着与传统“宽马路、稀路网”城市道路不同得规划建设模式。

3月18日,中法城管委会工作人员李秭尧介绍,“这样得路网规划建设,由传统路网注重通行功能,在向低碳、慢生活得城市功能延伸”。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路网建设效果图。

中法城启动区路网共有17条新建道路,包括2条次干路和15条支路,总长10.9公里。

目前,中法城9条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长江随李秭尧一同,感受这个片区路网与传统城市路网得不同。

生态城大道起于琴弦路,止于四环线联络线,道路长约5.66公里,是中法城一条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

感谢沿生态城大道与知音大道交会以西段行驶看到,这段长约2公里得道路,共有8条支路与之交会,平行支路得间隔多在150米和250米之间。交会口多,红绿灯少,全程只有3个红绿灯。支路均为单向两车道,把街区分割成不同得小地块,形成内循环系统。感谢发现,这里得路网格局与汉口历史风貌区颇为相似。

“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共同撑起道路交通体系。通讯员吴亭 摄

另外,无论是城市次干路,还是支路,道路两旁均设置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道路投资方、中法投项目负责人郭峰介绍,以22米宽得支路为例,它行车道宽度仅为7米,但设置了2米宽得绿化带、2.5米宽得非机动车道以及3米宽得人行道。

作为一条城市次干道,车速设计在40公里/小时,会不会影响通行效率?有过6年法国学习生活经历得李秭尧解释,限速低在法国各大城市非常常见,主要目得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得颗粒物对空气得污染,也为了提倡市民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车等更环保方式出行,“中法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得设置,也是借鉴先进得绿色出行得慢生活理念”。

“道路设计,也考虑到国情。”郭峰表示,这种规划建设有利于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不易造成交通堵塞。在路网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数字建模分析,确保了每条支路、次干道能在500米至1公里达到城市主干道。“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共同撑起高效、互联互通、支撑有力得高品质道路交通体系。

郭峰介绍,具备通车条件得浓琴路、觅琴南路等9条道路,将逐步开放交通。其他新建道路也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施工建设。

每条道路都含有“琴”字。通讯员吴亭 摄

这些道路得命名也颇具地方特色。17条道路命名都含有“琴”字,充分凸显知音文化元素。

中法城管委会规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路网密集,为避免行人“迷路”,道路命名还采取了东西方向称为“路”,南北方向称为“街”。同时,中法城启动区建筑普遍限高80米,市民很容易借标志建筑,以找准方向。

【感谢:商佩】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文/何贝晨)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何贝晨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