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终于决定提笔开始《百乡寻茶》的记述了。之所以迟迟不肯提笔,是因为百乡寻茶将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是一场至少持续5年的旅程。
2017年,我完成了格物天涯之旅,从头到尾记述了我一人一车从北京至三亚的骑行之旅。49天4386公里的路程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世界,更让我收获了百乡寻茶。这场旅行是我生活的里程碑,也是我行者生活的开始。
今天是2018年1月1日,大家都在庆祝新年,而我和吴老师却在地图上规划着2018年的漫漫寻茶路。整整3天的时间,我们盘算着每一条线路,不敢有半点懈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值得探寻的地方,直到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连成一条条清晰的线路,我们知道,这趟旅行真的可以开始了。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做百乡寻茶。最初真不知道如何作答,因为我无法让他感受骑行4386公里的体验,更无法让他体会到大山里老茶农的坚守和悲叹,我只能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命运的驱使……
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一切均来自于我内心的信念。是它在驱使我用行者的方式生活,更愿意用行者的方式去肩负一些使命。
有了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打开了自己的人生动力。它让百折不挠变得多姿多彩,让勇往直前变得波澜不惊,让蹉跎岁月变得沧海一粟,它让一切都变得心甘情愿!
因此,百乡寻茶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它更是一个宣告。它宣告了我们“行万里路,寻百乡茶,重铸当代茶经”,宣告了我们“做生活的行者”。宣告了我们“复我祖业,兴我茶邦”的使命。
【百乡寻茶】日志(2018年1月3日)
百乡寻茶是一次格物致知的旅行,这次路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寻茶的目的地,更重要在于寻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未知。
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百乡寻茶充满着各种疑问,有些人甚至质疑。就犹如我从北京骑行至三亚的格物天涯之旅一样,各类不信任和不理解不绝于耳,而大家各种质疑都有个最本质的共同点,就是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既然这样,那就让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慢慢发生吧,等百乡寻茶真的已经走了很远,所有的质疑也就烟消云散,而那时越质疑的人就越钦佩百乡寻茶,就像我从“格物天涯”之旅归来一样。
质疑与路上的困难相比,真的微不足道。但质疑有时候会伪装成关心和爱,一旦有了这层伪装,梦想就背负了道义和舆论的责罚,就很容易让人迟疑,更容易选择妥协和放弃。我想,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背负这样的关心和爱,却到达不了自己内心渴望的那个世界,直到寿终正寝,黯然而逝。
突然回忆起了“格物天涯”之旅。当初,我瞒着家人踏上远途,一个人一辆单车,从北京到三亚,整整49天4386公里的奋力骑行,途经中国三大茶区,实现南北跨越。最终,寻得心中天涯,怅然此生“行者无涯”。
今天再看当初的那股勇气,内心还依旧壮怀激烈。骑行翻越泰山、云台山、雁荡山、太姥山,骑跨黄河、长江。曾经烈日当头下几近昏厥,也曾经滂沱大雨下笃定前行,最后还接受了台风的洗礼。历历往事告诉我一个真理:世界上任何值得前往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有人说过“成功是熬出来的”。我相信这句话是一个普世真理,然而在这个真理以外还存在着一个“真相”,就是大家对待困难的态度。很多人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但“克服”二字却说明了大家对困难具有天生的抵触。而有些人却超越了勇气和毅力,他们将困难当做风景,对经历的困难谈笑风生。这样的人,就是生活的行者!
如今,大家都在争做生活的强者,压力充斥着每个人的灵魂,更驱使我们的灵魂变得过于刚毅,甚至扭曲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使我们做出了很多迫不得已的选择。
“做生活的行者”是百乡寻茶由心的呐喊,更是百乡寻茶的信念,它是一条行者寻茶路,这条路上会用行者的方式去寻找具有端正品质的香茗,更会用行者的方式分享寻茶体验。而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将分享的是什么样的体验,这些体验能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做生活的行者。
我们希望传递一种信念,那就是“你可以不强,但绝对不能不行”,让更多的人体会“做生活的行者”的好处。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一些、柔软一些、温暖一些。
2018年3月30日,百乡寻茶将再次起航……
评论 80516234:抱歉,看错了,以后的帖子会在“【百乡寻茶】行万里路,寻百乡茶,史上最牛寻茶团”这个帖子中发布,在旅游版块。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