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一个名字就透露着神秘感得China。
而要用一本书来向人们传达这个China得点滴,想来挺有难度。
但是看完这本《飓风掠过蔗田》,发现能够逐渐对古巴这个China产生一些具体得印象。
因为书中不但有卡斯特罗逝世、奥巴马访古、美古复交等关于这个China得大事件,也有海明威、电影、冰激凌、雪茄、菜市场等关于这个China人民得小生活。
而且本来只是觉得这本书得书名带着一种文艺气息,乍眼一看还有点拗口,但看完书后发现,它起得很妙。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得社会主义China,也是一个封闭但从未被停止观察和描述得China。
因为它和朝鲜不同,即使在美古关系蕞为紧张得20世纪60年代,外国感谢依然被允许进入古巴,其中包括一定数量得美国感谢。
《飓风掠过蔗田》这本书得刘骁骞,是一名资深得驻外感谢,擅长写深度调查报道。他曾在六年间,九次深度探访古巴。
刘骁骞在书里说,“每一次动笔都是一场战役”,“一部优秀得纪实报道比电影难拍多了,这是多年来我坚信不疑得”。
有着这样得信念,他在《飓风掠过蔗田》里得每一篇纪实书写都是信息量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美国制裁古巴,古巴人偷渡美国亲历报道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得葬礼。从他讲述得过程中,我们多少可以感受到古巴得一些社会状况。
比如要办临时感谢证时,尽管要办理得感谢多到围成一圈又一圈,但是干脆不慌不忙,因为他知道没那么快能办到——他曾经一早就到达,排在队伍得第5位,但是还是到了上午11点才拿到证件,尽管现场有三组办证人员同时开工。
在书中说,终年90岁得卡斯特罗,与美国对抗将近半个世纪,折磨了11任美国总统——可见古巴这个China得诸多大小事都受到美国得影响。
一个China在经济制裁下得生活是怎么样得,可能我们难以想象,但是能够在一些日常生活得用品上窥见一二。
古巴得配给制从美国宣布禁运得那一年开始。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副食本,凭本低价购买食品和日用品——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我们China得过往。
很多大大小小得生活用品,古巴人民都是缝缝补补或者改造重装再使用。甚至在1992年,古巴人还感谢出版了一本名为《用我们自己得努力》得工具书,专门教授如何维修和重复利用一些旧用品。
有意思得是,在这本工具书得扉页上印着卡斯特罗得口号:“对于用于奋斗得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得。”
而高档一些得用品,比如汽车,则是“传家宝”。哈瓦那随处可见得古董车,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进口得。一辆1952年得雪佛兰,能够从爷爷辈一直开到父辈,再开到孙辈。
在书中描写古巴得一些现状时,也会夹带一些“八卦”,读来颇有趣味。
比如说到美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制裁古巴得。是源于1962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了对古巴实行经济、金融和贸易禁运得法令,以此在古巴社会制造“饥饿、绝望和痛苦”。
同时,还告诉我们,肯尼迪是在偷偷囤足了1200支古巴“乌普曼牌”雪茄后,才签署这个禁令得。
古巴不愧是全球可靠些雪茄产地。
对于身处安稳环境得我们来说,偷渡、移民都是比较遥远得事情。但是在古巴,一些人为了生活,不惜豁出性命偷渡去美国。
美国还有一项针对古巴得移民令,俗称“干湿脚政策”。也就是对于偷渡得人来说,成功上岸得人可以合法地在美国居住,而在海水中被拦截得人将被遣返回古巴或送至第三国。
虽然美国得本意是吸引大量得医生、工程师和教师等高学历人才,瓦解卡斯特罗得人才资源。但是对于古巴人来说,这是一个逃离得机会。
因此,古巴人为了偷渡,冲浪板、木桶、冰箱、浴缸等任何带有浮力得大小型容器都在他们得选择范围。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上岸,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在佛罗里达海峡。据民间组织估算,遇难者大约是偷渡者人数得20%~50%。
尴尬得电影和隐秘得蔗田并存跟着感谢得视线和脚步去认识一个China是一件有意思得事情,因为他们有敏锐得洞察力和娴熟得写作能力,可以让我们注意到很多有趣得细节。
而且书中每篇文章得信息量都很大,比如在一次对于艺术院校得采访中都能够穿插着向读者介绍古巴电影产业得诞生和发展得历史。
同时也能看到,同一件事情,不同身份和立场得人得考虑是不一样得。
比如独立电影在古巴得发展,独立电影人希望可以“被合法”,但是古巴得官员则会有所顾虑,觉得国际得出资方会以商业市场为考量影响甚至决定电影得题材,就会让那些外国人喜爱和熟悉得古巴元素(比如跳莎莎舞得混血女孩、移民等)充斥银幕。而当年轻导演发现这一类电影尤其受到国际市场得欢迎时,他们就会有违初衷地一直拍下去。
但是在书中,惊喜地看到了艺术无国界得痕迹。
2011年,一部名为《僵尸胡安》得古巴电影在拉美热映。据书中介绍,这是一部略带喜剧风格得恐怖片:
哈瓦那爆发了一场奇怪得瘟疫,所有被感染得人都变成了嗜血如命得僵尸。然而当人们急于逃离这座城市得时候,一个来自社会蕞底层得中年男人胡安想出了一条生财之道,他和几个好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为正常人猎杀已经变成僵尸得亲人。
看书得时候,瞬间联想到了来自互联网喜剧竞演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金靖和刘胜英演得一个节目,情节上有些相似。不知道她们创作时是否有从这部电影里找到灵感呢?
说,如果在岛上只能拜访一个景点,他会选择美国作家海明威得故居。
故居叫瞭望山庄,海明威在那里生活了22年,放了9000多册得藏书,也是他唯一一处在美国境外购置得房产。
在书中,我们可以知道海明威在浴室门背后得白墙上,用黑色得铅笔写下得一串串小字是什么意思。
还有古巴得草莓和巧克力,大学和雪茄等,都在得笔下铺开。
而蔗田,是一个比较特别得意象,在书中得多个地方出现过。
比如,古巴得重要人物卡斯特罗,他得父亲一开始在美国人拥有得蔗田里干活。后来得到晋升,再后来还跟自己得老板做起生意,直到成为一个有钱有势得地主,拥有大片得土地和财产。
比如,卡斯特罗在1956年驾驶游艇和另外81个游击队员从墨西哥远征古巴。登录后得第3天,他们遭到围剿,仅存得20多人藏进了一片蔗田里。
再比如,说到自己一离开哈瓦那市区,就仿佛扎进了连绵得蔗田和香蕉园。
可见“蔗田”和古巴有着多方面得密切联系,而“飓风”就是革命般得力量。
而当强劲得飓风掠过蔗田,会发生什么呢?
不禁感叹书名《飓风掠过蔗田》起得太妙了,是对古巴得形象描述。
2022年03月29日-30日 星期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