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曰:战争能够胜利,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因素,有些历史,不容我们忘记,今天就和大家讲述一位爱国道长的事迹,来缅怀那段历史。原作者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馆长
千里大营救,是红西路军失败后河西各族人民进行救助的一个常态。今天,我们虽只截取了其中一个片断,即一个宗教界人士营救西路军的事迹。但相信,透过这个尘封的故事,不难想见河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曾做出的贡献,以及人民乃胜利之本的真正含义。
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800多人终于走出了祁连山腹地,向着甘新交界的星星峡前进——准备在陈云等同志的接应下转赴新疆。这是西渡黄河的2.18万名将士中仅余的一支成建制部队,并且是在经历了一条山激战、永昌苦战、高台血战、倪家营子鏖战、三道柳沟突围、梨园口阻击等连连战事后,又在冰天雪地的祁连山中穿行了40多天的一支红军队伍。
这支饱尝人间苦难并不断经受生存极限考验的队伍,在安西得到了榆林窟道长郭元亨的全力相助。日后,周纯麟将军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我们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多次绝处逢生,没有饿死,与像郭元亨道长这样的宗教人士、爱国人士及人民群众的尽力支持和帮助是紧紧分不开的。”
一
安西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开创于隋以前,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地处河谷,两边悬崖陡壁,榆树丛生,西距敦煌县城140公里,北距安西县城70余公里。
1937年4月22日,西路军左支队到达蘑菇台。这里毗邻榆林窟,建有一座不大的道观,观内住着郭元亨道长和两位徒弟。由于人烟稀少,这里平日偶有过往商旅和香客。郭元亨道长是土生土长的高台人,为躲避抓兵,1927年31岁时逃到安西县一带靠打短工谋生,后出家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