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三个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潍坊市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从补齐克服短板弱项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从有效激发社会和市场得动力活力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围绕贯彻落实省、市工作动员会要求,近期,潍坊市农业农村局集中谋划了2022年度3大类20项工作创新事项,为推动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拓优势类创新事项
开展“强堡垒、促振兴”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深化机关党建工作“九步法”,坚持支部建在专班上得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保障各项工作扎实高效推进。
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镇创建。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路径、提供样板。小麦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模式。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为抓手,搞好技术示范集成推广应用,推动小麦玉米双季高产。
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标准,确保3家无疫小区顺利通过China评估验收。
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农机大市优势,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积极争创全国“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
实行村庄人居环境ABC分类管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精准化。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调查摸底,实行ABC动态管理,针对性精准化开展整改提升。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制定出台《潍坊市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实施方案》,年内创建示范镇20个。
补短板类创新事项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创新“市有集群、县建园区、镇创强镇”得全产业链载体建设机制,探索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和家庭经营协同一体得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联农带农紧得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
建立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出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得农产品质量安全大监管格局。
蔬菜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探索适合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种植方式得可复制、可推广得蔬菜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运行机制。
创新培训模式,增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效。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优化培训对象,探索实践学分制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创新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机制。探索实践高标准农田管护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效衔接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公司化、物业化管理等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
创新提升果茶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发展果茶业社会化、可以化服务组织,探索果茶产业社会化、可以化托管服务模式。
畜禽养殖异味污染治理模式创新。按照“三防四净两规范”工作标准,制定市级统一评级标准,对养殖场户开展ABC分级管理,全面提升B级,重点指导整改C级,有效解决设施未配建、使用不正常、建而不用、乱堆乱放、偷排直排、溢出黑臭水体等问题。
推进牛羊集中屠宰。制定全市牛羊集中屠宰规划,引导有条件得企业建设牛羊集中屠宰场。严格牛羊屠宰检验,监督企业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切实解决牛羊屠宰“散小乱污”问题。
增活力类创新事项
推动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联盟建设,增强乡村要素供给能力。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有效实现形式,为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赋动能、配资源、送服务。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拓展服务领域,规范社会化服务标准,探索“整村土地流转+全程土地托管”得社会化服务模式。
发挥农业科普大使作用,助力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科普大使进企业、进农场、进园区,开展科普讲座、技术推广、科技培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区块链在蔬菜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中得应用。搭建“区块链+蔬菜”信息平台,总结“区块链+韭菜”质量安全监管做法,打造“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潍坊模式”。
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建设覆盖全市农业农村领域得数据汇聚、存储、管理、分析、运用、发布于一体得三农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数据化管理、智慧化应用、信息化监管、网络化营销”应用场景。
(大众报业•大众客户端感谢 张鹏 通讯员 石维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