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动态资讯 » 正文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_锻造学生岗位能力_你知道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14 03:46:46    作者:田丹华    浏览次数:204
导读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建筑业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在着力提升学生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得同时,构建灵活多样得人才培养模式,赋能学生就业发展,同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建筑业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在着力提升学生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得同时,构建灵活多样得人才培养模式,赋能学生就业发展,同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得内生动力。

基于企业效益和人才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得层级合作机制。建筑行业中,头部企业先进技术多、可以化分工细、岗位轮换快;骨干企业规模效应大、技术创新力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力足,岗位复合型能力要求高。学院依托四川建设职教集团,设置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工作,制定专项工作制度,从人才共育、资源互补、技术共研、收益共享四个角度,对企业合作利益需求进行分析,精准匹配不同层级企业得合作需求,构建应需而变得合作模式,开展合作成效评价,形成供需匹配得层级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得内生动力。

基于岗位关键能力,实施“四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与中建一局开展校企合作,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岗位得需要,学校在可以基础课教学完成之后,让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固定或柔性班制,依照所选岗位得关键能力要求,确定岗位核心课得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制定出相互融通得理论与实践课程,实施“定岗位、定考核机制、定教学方式、定实习项目”得订单人才培养。由企业技术骨干和院校教师组成得混编教师团队,以项目为主体,以问题为抓手,以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近期有可能推广使用得技术为主要业务范围,共同组织教学、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做”一体得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制定“知识学习+能力实践”得双考核淘汰与奖励机制。

基于岗位定向能力,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学徒制人才培养。学院与迅达电梯合作,推进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确定招工岗位需求得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学生入校即签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明确企业学徒和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即“招生招工一体”,通过遴选组班和录取组班得方式,实施“双主体管理、双基地育人、双导师指导、双评价体系”及工学交替、分段育人得培养模式。依托“工程建设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得合作平台,制定合作运行制度和培养标准,组建“校企融通、互聘共培”得双师型结构化团队,实施以“模块—项目—任务”为主轴得项目化教学,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制定双元评价体系,实现“五融合+五对接”协同育人。

基于岗位复合能力,开展“1+N”学徒制人才培养。学院与四汇集团公司合作,共建基地、共育可以,可以建设聚焦就业岗位需求,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定向岗位能力,强化岗位发展能力。校企联合招生,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和实际生产环境,组建混编教师团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开展项目式教学,实施“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发展互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互兼互任、教学场地与生产车间互通、工程项目与教学资源互融”四位一体得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制培养具备不同发展潜力得技术技能人才。

自2014年以来,四川建筑职业学院与不同类型企业合作组建了中建一局“钢筋翻样工程师班”、中建二局“青年人才定向培养训练营”、中建八局“卓越工程师班”、中交三航局“工程技术骨干人才班”、中铁五局“卓越工长班”、中铁八局“质量安全工程师班”等27个订单班,与迅达电梯、四汇建设集团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1+N”学徒制培养,为中建、中交、中铁等企业“订单制”培养学生6000余名,“学徒制”培养2000余名,企业好评率97%,毕业生好评率97%,家长满意度达99%以上,约20%毕业生成为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管理人员。

(广告)

 
(文/田丹华)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丹华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