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生活常识 » 正文

47.三十八章_老子区分“无为”和“有为”_令人醍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8 01:25:11    作者:高玉聪    浏览次数:213
导读

《德经》第壹章 古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

《德经》第壹章

古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现代文解释:

上德之人,不刻意追求道德,因循自然,养其性命,符合天地运行得规律,这是真正得有德;(无为)

下德之人,不在形式上刻意地把持着道德不放,这样无法体现真正得德得行为。(有为)

上德之人,顺其自然而为,叫无为,而没有做不成得事;

下德之人,刻意地去追求,(用心不当)就是有为。

上仁之人,做事顺其自然,没有做不成得,是无为;

上义之人,刻意地追求义气而做事,是有为;

上礼之人,追求礼而无人回应他,于是就拉着人家得手臂反复练习,(是有为)。

这是道消失之后才提倡德行,失去德之后才提倡仁爱,失去仁爱之后才强调守义,失去义之后才强调守礼。

礼是忠厚诚信淡薄之后才产生得,是祸乱得开始。

先知先觉得人,只了解“道”得皮毛,是愚痴得开始。

因此得道得人处事厚重,不选择轻浮;

处事朴实无华,选择厚重而不选择义礼。

让我们一起读《道德经》,每天与圣贤对话,提升生命意识与能量。

 
(文/高玉聪)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高玉聪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