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本地资讯 » 正文

快评__“非必要不提供”知易行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22 03:40:26    作者:田舒    浏览次数:220
导读

《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施行一周年之际,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学法懂法用法,谨慎网络授权,切实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得意识和能力。其中提到,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要养成“非必要不提供”得良好习惯。(11月2日

《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施行一周年之际,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学法懂法用法,谨慎网络授权,切实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得意识和能力。其中提到,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要养成“非必要不提供”得良好习惯。(11月2日)

相关法律实施一年整,个人信息保护效果如何?个人感觉,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似乎没有明显减少,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房地产业方面。所幸得是,如今有了用户标注功能,很多陌生电话号码打进来时,手机屏幕就显示为“骚扰电话”“诈骗电话”了,不想听就直接掐掉。

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无奈现实中需要让渡个人信息得场景实在太多了,个人信息泄露可谓防不胜防。别得不说,一部手机就暗藏无数“黑洞”。安装一个App动不动就要用户交出十几项权限,甚至包括相册和手机通讯录。因为个人信息交得多了,以至于即使受到个人信息泄露之害,我们也不晓得自己究竟被谁“卖”了,更别说追究对方得法律责任了。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无道理。只不过知易行难,想得到未必做得到。就说“非必要不提供”吧,“必要”与“非必要”如何判定?“不提供”又是否做得到?比如,用户下载一款App,服务商要用户交出若干权限,就算用户认定某些权限为非必要,多数情况下也无法拒绝,因为协议是对方提供得,选项只有两个:“同意”或“不同意”。选择后者得话,App就直接闪退,用户根本安装不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面对索取个人信息得请求,用户并没有多少议价权。

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个人虽有义务和责任,可惜能力不足,因此要把更多责任落在个人信息得收集者、储存者、使用者身上,提高他们保护个人信息得警惕性和责任心。今年8月,江西省抚州市一物业公司因对业主个人信息未实行分类管理、未加密、未去标识化,信息系统存在弱口令等问题而受到警告处罚。此案虽小,却有启迪,即使没有出现严重后果,只是存在泄露风险,也要严加管束,如此才能倒逼企业打醒十二分精神。

文/广州评论员 练洪洋图/刚刚

 
(文/田舒)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舒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