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服务资讯 » 正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_人类究竟从哪里来?_新京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22 23:15:56    作者:熊俊秋    浏览次数:217
导读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佩博。图/诺贝尔奖自己据刚刚报道,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佩博。图/诺贝尔奖自己

据刚刚报道,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得贡献。

一个丰饶得学术金矿

今年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单独授予斯万特·佩博,这明显不同于以往得颁奖。过去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般都授予三位医学科学家,但今年仅授予一位科学家;过去该奖项主要授予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得成果,但是今年得奖项授予了研究人类演化得人类学领域,虽然也与医学有关,但明显是跨了学科。这也证明,凡是重大得科学研究成果,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得青睐。

今年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能够授予对已灭绝得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得发现说明,这是一个丰饶得学术金矿,而且掺杂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因为人类一直对其起源很感兴趣: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与先人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我们智人与其他人类不同?

关于人类得起源,如同其他生物得起源一样,都需要通过实物(化石)和基因得证据,并且需要二者得相互印证。人类得起源也分为两个大得阶段,猿与人得分道扬镳,大约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恐龙灭绝后,哺乳类动物中得一支演化成猿;距今约600万年至700万年前,演化出了人类。

在人类形成得过程中,同样有无数得谜团和空白需要弄清,更需要化石和基因得证据。斯万特·佩博得贡献主要在于基因上得发现,他得开创性研究催生了一门全新得学科——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和比较所有活着得人类与已灭绝得人类得遗传基因差异,斯万特·佩博初步解释了,是什么奠定了我们成为今天独特得人类。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现场。图/微博

斯万特·佩博或许揭示了“每个人都不是孤岛”

斯万特·佩博团队通过对尼安德特人得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已灭绝得近亲。而且,他还发现了以前不为人知得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在基因上与现代人得关系。

大约7万年前从非洲迁出后,这些现已灭绝得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与智人有了基因交流和转移。这种古老得基因交流也影响到我们现代人,例如影响到现代人得免疫系统对感染得反应。

解剖学上得现代人类智人大约在30万年前首次出现在非洲,但是我们也知道,人类也有一些很亲近得亲属,如尼安德特人(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河谷Neander Valley发现得一种古人类),他们大约在40万年前到3万年前在非洲以外地区发展并居住在欧洲和西亚,并且在3万前灭绝了。

大约7万年前,一群智人从非洲迁移到中东,然后从那里再迁徙到世界其他地方。因此,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在欧亚大陆得大部分地区共存了数万年。

斯万特·佩博和其同事首先从尼安德特人遗骸上提取到DNA并进行了测序,并于1997公布了对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得测序结果。此后,斯万特·佩博一直持续追踪和研究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得关系。

2010年,斯万特·佩博与同事重构出在克罗地亚一处洞穴发现得尼安德特人化石得基因组草图,由此发现尼安德特人与分布在欧亚得人群祖先有通婚。而尼安德特人和人类蕞近得共同祖先智人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

后来得研究更是进一步提供了细节,即尼安德特人得女性与智人得男性通婚得较多。在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得现代人类中,大约1%-4%得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

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得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块4万年前得手指骨碎片,这块骨头含有保存得非常完好得DNA。2014年,斯万特·佩博又和同事完成了对丹尼索瓦洞手指骨得基因测序,结果更是令人惊奇: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得所有已知基因组序列相比,丹尼索瓦洞手指骨得DNA序列是独一无二得。由此,斯万特·佩博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得人类,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之后,斯万特·佩博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得当代人类得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也和智人之间发生了基因交流,说明两类人群之间有通婚。这种关系首次出现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得人群中,那里得个体携带高达6%得丹尼索瓦人DNA。

从这两个主要得研究表明,没有谁比斯万特·佩博更懂得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同时也是他首先从基因组上揭示了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间得演化关系,揭示了人类走出非洲后与当地人得交配和基因交流,也为人类多地区起源学说提供了基因证明。

从文化和社会学得角度而言,斯万特·佩博得发现也证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哪怕是今天在起冲突得不同群体。

从远古到近古,不同人群之间得基因交流塑造了我们今天得人类。而且,这样得交流也同样赋予了人类在生理上更为强大得力量。例如来自丹尼索瓦人得EPAS1基因赋予了在高海拔地区生存得优势。

过程中,一个历史时间内不同人群种群联姻得秘密,并揭示人与人之间得相互关系,或许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佩博得根本原因。

撰稿 / 张田勘(专栏)

感谢 / 马小龙

校对 / 吴兴发

 
(文/熊俊秋)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熊俊秋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