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电子 » 正文

春节满满的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画,为何让人难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11 04:35:24    浏览次数:254
导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年画。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那个年代,“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年画。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

那个年代,“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

贴上一张年画,一向清苦的乡村生活因为春节的来临而变得热闹起来,色泽鲜艳的年画将原本冷清的屋子装点得喜气洋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年的意义十分重大,年画作为张扬生活理想的价值符号,在点缀春节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

今天,与日益充盈的物质文化生活相伴而来的,却是年味的日趋淡薄和年俗文化的消亡,年画真的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孤零飘荡的文化“祭品”。

年画在今天已全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伴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再认同年画的民俗文化价值,而是去追逐欣赏海外舶来的圣诞礼物和平安果。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