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财经金融 » 正文

“大个险时代”来临 市场份额波动突显竞争加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5 16:29:58    浏览次数:129
导读

上市保险公司中报论剑以新业务价值为例,其更多的是反映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上半年,国寿股份新业务价值368.95亿元,同比增长31.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85.51亿元,同比增长46.2%;太保寿

上市保险公司 中报论剑

以新业务价值为例,其更多的是反映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上半年,国寿股份新业务价值368.95亿元,同比增长31.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85.51亿元,同比增长46.2%;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197.46亿元,同比增长59.0%;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71.53亿元,同比增长28.8%。

随着四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国寿股份、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以及H股上市的其它保险公司悉数发布中报,可以发现保险市场整体格局相对稳定,但背后暗潮涌动,有的以守为攻,有的奋起直追,市场份额波动。

目前,四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超过9000亿元,占据保险业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保险公司中报里的新变化契合了当前保险业回归本源、突出主业的要求,也为一些长期以来粗放发展、谋求转型的中小保险公司提供了借鉴。

从量到质的竞争

寿险行业 头把交椅 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上半年,国寿股份原保险保费收入3459.67亿元,同比增长18.3%;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2265.16亿元,同比增长38.7%;太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05.51亿元,同比增长34.4%;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12.39亿元,同比下降13.8%。

不难发现,从原保险保费收入看,国寿股份稳居第一;从同比增速看,平安人寿、太保寿险遥遥领先。此外,国寿股份市场份额19.4%,亦是稳居第一,但较上年末下滑0.52个百分点;平安人寿市场份额12.7%,则较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可谓紧追不舍。

对此,国寿股份董事长杨明生认为,这是保险市场主体增加及国寿股份主动优化结构、下调市场份额的结果。 国寿股份每年主动放弃2个点的市场份额,但却带来优化结构的历史性变化。近三年来,国寿股份续期保费由负增长到正增长,续期保费超过新单保费;续期保费的变化,带来新业务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得利润水平进一步提高。

的确,上市保险公司转型发展或早或晚,但都如火如荼。以新业务价值为例,其更多的是反映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上半年,国寿股份新业务价值368.95亿元,同比增长31.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85.51亿元,同比增长46.2%;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197.46亿元,同比增长59.0%;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71.53亿元,同比增长28.8%。

相关指标不一而足。例如,上半年,平安寿险剩余边际摊销为239.87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38.7% ;剩余边际余额5453.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

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表示, 剩余边际余额可以理解为寿险公司预期存量业务未来实现的利润现值,剩余边际摊销则是寿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换句话说,寿险公司的剩余边际余额越大、摊销金额越高,说明价值越大,未来可以实现的利润越多。

具体到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变化同样明显。上半年,新华保险实现首年期交保费166.54亿元,同比增长22.6%,占首年保费的比例达到87.2%,占比相较上年同期提升49.1个百分点;持续加大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健康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6.02亿元,同比增长43.9%。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监会134、136号文相继出台的背景下,预计寿险公司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将会发生更大变化。例如,134号文要求,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产品;两全和年金保险产品必须在保单生效满5年以后才能领取第一笔保险金,并且每次领取的年金金额不能超过已付保费的20%。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表示, 这对新产品影响显著,但是各家寿险公司可能主打的保险产品尚无定论。对于以中短期储蓄型保险产品为主流的寿险公司影响更大。总体而言,明年整个行业的总保费收入不会出现大幅增长,但是续期保费可能会有出色表现。由于长期保障型产品不受新规限制,健康保险产品将会得到发展;重大疾病和医疗保险产品将会成为主推产品,市场占比也会大幅增长。

银保渠道个险化

在转型发展中,寿险行业个险渠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上市保险公司早已招兵买马,图谋 大个险 格局。截至上半年末,国寿股份个险销售队伍规模157.8万人,较上年末增长5.6%;平安的个人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132.5万人,相较年初增长19.3%;太保寿险月均总人力达87万人,同比增长49%;新华保险个险渠道规模人力33.3万人,相较上年同期净增5.2万人,与上年末人力基本持平。

与数量相比,产能更是致胜关键。截至上半年末,国寿股份个险渠道季均有效人力较上年末增长39.4%;平安的个人寿险代理人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12438元,同比增长18.2%。太保寿险月均健康人力32.6万人,同比增长45%;月均连续健康人力13万人,同比增长36%;月均绩优人力19万人,同比增长49.2%;人均首年佣金收入同比增长超12%。新华保险月均举绩人力16.7万人,同比增长7.3%;月均人均综合产能7032元,同比增长2.8%。

与此同时,重塑银保渠道亦是寿险行业重要的任务。目前,银保渠道存在四大问题,一是银保合作处于银行主导型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银行把握着合作主导权,随着银行系保险公司的纷纷设立,银保合作关系较为脆弱;二是银保合作中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较低,销售成本呈现较强的刚性;三是银行柜员销售习惯上偏好与银行产品相类似的理财型产品,银保渠道产品以类理财的趸交或简单期缴产品为主;四是银保渠道的销售通过银行间接完成,存在不可控因素,误导风险相对较高。

对此,上市保险公司已是 刮骨疗伤 。例如,经过5年时间,太保寿险银保业务占比从2010年的54.9%降至2016年的5.3%,业务规模从482亿元降至73亿元,下决心去除的低价值业务超过400亿元。

银保渠道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趸交业务占比。以国寿股份为例,上半年,国寿股份银保渠道趸交业务保费596.67亿元,同比下降9.3%;首年期交保费133.88亿元,同比增长13.0%;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29.68亿元,同比增长17.9%;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52.38%;续期保费194.19亿元,同比增长61.3%。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渠道呈现个险化迹象。国寿股份总裁林岱仁表示, 在银保渠道转型发展中,国寿股份新建立了一支银保保险规划师队伍,其在一些方面类似个险首展队伍。一是学历相对更高,必须专职;二是先有一定底薪,再与业绩挂钩;三是可以利用现有银保渠道客户资源。目前,银保保险规划师队伍已达20多万人,月均举绩人力同比增长26.5%。近年来,国寿股份银保渠道的转型发展,很重要的是依托了银保保险规划师队伍。

精细化管理为竞争关键

与寿险行业相似,财险行业的竞争压力不可小觑。上半年,人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96.83亿元,同比增长11.0%;市场份额34.0%,与上年同期比有所下滑,与上年末比有所上升。对此,人保财险副总裁降彩石认为, 市场份额的波动反映出市场竞争加剧,业务结构调整,以及行业的转型推动。

平安产险不甘示弱,原保险保费收入1034.43亿元,同比增长23.5%,市场份额提升1.5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4.85亿元,同比增长6.6%。

分业务看,车险业务受到商车费改影响,非车险业务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各有看点。人保财险最有典型性,上半年,人保财险在新车销量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强化车商渠道销售能力建设,加大新车业务拓展,以及销售宣导和产品组合营销力度,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78.47亿元,同比增长8.7%。人保财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18.36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意外健康险、责任险、农险、货运险及其他险等业务发展较快。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财险公司不能仅注重规模,更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这在综合成本率上即有体现。例如,上半年,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8.7%,同比优化0.7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3、0.4个百分点。太保产险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至99.3%;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8.6%。

值得一提的是,太保产险强调 边算账边做业务 ,即费用跟单系统落地,41家分公司完成跟单系统内费用规则配置,实现车险销售费用的全系统化跟单管理;导入并应用预期赔付率与保单成本率,先算账后做业务,促进资源向核心渠道、优质客户、重点区域倾斜,提升投入产出比。

事实上,综合成本率与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相同。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5%。其中,综合费用率34.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具体而言,承保费用率32.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加大优质业务获取力度,保单获取成本净额及其他承保费用同比增长。不过,由于严控运营和管理成本,管理费用率2.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正因有了精细化的管理,才有了承保上的盈利。上半年,人保财险承保利润65.16亿元;平安产险承保利润68.61亿元;太保产险非车险则是近三年来首次实现承保盈利。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news/show-57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