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9月5日电 题:河北雄县:“塑料村”变身“模范村”
作者 吕子豪 于俊亮
9月5日上午,河北省雄县张岗乡张庄村村民刘世宏正张罗着将院中的包装箱装车拉走,至此,其开办8年之久的宏淙塑料厂中的设备和原材料已全部清理完毕。“肯定有些不舍,但这是大势所趋啊。”刘世宏说。
“我们村从事塑料加工产业已有30多年历史。”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卫东介绍说,该村现有798户、2383人,全村从事塑钢粉料、造粒、角线等产业的小企业共有161家,直接从业人员1000余人,其余村民大都在围绕这个行业服务,张庄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塑料村”。
在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村民收入的同时,塑料加工产业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成了无法回避、难以治愈的痼疾。一到企业生产的时候,村民都呆在屋里不敢出门,空荡荡的街道看不到人影,刺耳的噪音持续刺激耳膜,刺鼻的气味四处扩散,整个村庄成了“被文明世界遗弃的孤岛”。
张庄村关停的庆红塑料厂车间内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于俊亮 摄
为改变村内环境,根据环保治理要求,2017年5月初,该村决定把村里的“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
张庄村村主任张瑞光称,虽然做出了决定,但这样大规模的关停让村“两委”干部都感到犯难。为此,张卫东书记积极行动,先做“两委”干部的思想工作,再由“两委”干部去做58名党员和47名村民代表的工作,最后大家一起做全村老百姓的工作。
在关停过程中,为将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村“两委”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对存料进行拍照登记,根据调查情况,采取“存料少的先断电,存料多的缓一缓”的办法,尽量让大家把手中的存料处理完。至2017年5月20日,张庄村共分5个批次,对全村161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实施了断电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