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治愈系”影片的今天,有这么一部“致郁系”电影,在今年清明档上映。
那就是《心迷宫》导演忻钰坤的第二部长片,“烧心”又“致郁”的《暴裂无声》。
2014年忻钰坤导演的处女作《心迷宫》公映,迅速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在豆瓣电影Top 250里位列第167。
而这次的《暴裂无声》,被忻钰坤导演称为“最想拍的处女作”,和《中邪》一样是出自First影展的国产硬货,上映之后豆瓣评分持续上涨,至今已8.2。
围绕着一起矿企交易案件,哑巴矿工张保民的孩子丢失,继而引发一系列悬疑犯罪故事。
在悬疑方面,这次导演也不再刻意炫技,玩转叙述手法,而是更专注于故事和自身的表达诉求。减少了过度烧脑的剧情,反而加入更多对人性的反思,遍地烧心、处处扎心。
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社会新闻,整部电影也很“社会”。
北方矿区小镇的底层矿工张保民(宋洋饰),日常男性荷尔蒙炸裂。
年轻时干架咬断了舌头,之后不愿再说话。遇到不公,拳头就是他的语言,扎眼睛、抡铁棍,暴裂又生猛。不用替身,亲自上阵,宋洋还因此眼角受伤缝了十几针。
另一位“上层人物”,矿企大佬昌万年(姜武饰),抽烟喝酒烫头,黑白两道通吃,一言不合就抄起烟灰缸猛击小弟的头。
姜武这次也尝试了很多“重口味”戏份,使得角色在油腻和精致之间切换,充斥着一种暴戾、“变态”感,让人不寒而栗。
看过电影的观众也给了这个角色很高的评价,“汉尼拔的狠昌万年有,汉尼拔没有的坏,他也做到了极致,他一个眼神过来我腿肚都打颤。”
再加上袁文康饰演的律师徐文杰,这位自带暗黑气息的灰色人物,三个男人一台戏,打戏、内心戏,都飙得非常过瘾。
三个“暴裂老男孩”齐聚,电影的“暴力”指数可以说直追韩国犯罪类型片经典《老男孩》、《黄海》。看了片的网友评论,“被糙汉子宋洋圈粉”,“打戏炸裂,极具感官刺激,有一种内蒙古版《老男孩》的狠劲儿”。
当然,除了“暴裂”,这部电影还有“无声”。
哑巴矿工张保民,他打架、暴躁,但真的不影响他是一个好父亲。
一个哑巴,带着一副铁拳,一心寻找丢失的孩子。遭遇暴力、欺骗,他孤身犯险,夺命狂奔,独挑社会人心的黑暗。
他的无力发声,化作暴裂的拳骨。大量的生猛动作场面让人感受到他对于现实的挣扎,这种无声的情感宣泄,更让很多观众直呼扎心。
在历经摧残,几乎丢了半条命后,张保民默默把儿子的照片拿出来,按在心头。从口袋里拿出血迹斑斑的寻人启事,连指甲缝都是煤黑。
最后孩子的不回头,像把之前累积的所有情绪瞬间点燃,连悲恸都是沉默的。随着结尾之处矿山轰然倒塌,很多东西也在无声坍塌。母亲无力的大哭,父亲焦灼又无力的身影。寻子告示像是招魂符,在风里飘摇。
很多这样的细节,一下下捶在观众心头,让许多观众觉得“看完觉得心里一紧”、“烧心但又哭不出来”。
除此之外,导演“夹带”的细节私货之多,让你几乎不能眨眼,甚至被观众称为“细思极恐”。
比如电影里有非常多“吃”的画面,也有很多像羊肉、羊羔、屠夫之类的意象。
矿厂老板昌万年,酷爱吃羊肉火锅。他沉浸于绞肉机的绞羊肉声音,像欣赏古典曲。
而面对矿场无节制开采、家乡环境被破环等问题,默不作声的村民们,可以说是“沉默的羔羊”。丢了孩子的张保民,无疑是“羊肉里的一块硬骨头”。
通过几条故事线索的融汇,整个故事逐渐浮出水面,整个寓意也逐渐明显。
编剧史航就评价道:“很多导演拍食物,但是忻钰坤拍出的是食物链。能让人看到食物链的电影,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在这个故事里,善恶摇摆不定,人类江湖弱肉强食。
有看了电影的网友评论,“在这部电影里人性中的原罪被无限放大,讳莫如深的人性挖掘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惊心动魄,现实的灰暗面透过影像直至眼前。”
电影对人性的挖掘,比如本应代表法律正义的中产阶级律师的失声,都给了观众内心一记暴击。
但是,电影也有柔情的一面。
导演忻钰坤说,“我把所有的怜悯都给了这部电影里面的妇女和儿童,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最后的受害者。”
孩子虽然不是主角,但他们的出现时刻在警醒你。
他们的超人面具,是隔离,是保护,是在呼唤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看到的英雄。
小孩把一切看在眼里,手持唯一的真相,或者说是正义。看得到,却无法发声,无力反抗。
以电影中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大人们的动作和选择,看待社会的正义和伪善,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也会对这个世界更加心生敬畏。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手术刀一样划开上层失态、中层失德、底层失语、人间失格的社会症结。从观察社会的角度、社会意义上看,可以比肩韩国优质社会题材电影。
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带你直视人心的幽微曲折,拷问人性。印象最深的就是山洞深渊的镜头,“实在不敢凝视那深渊”、“年度华语片最震撼镜头无疑”。
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也许去看看这部电影,能让你看到不同的自己。万物皆有裂痕,也许我们能找到裂痕中照进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