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经验 » 正文

去那些被人们忽略的地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7 22:39:48    作者:微世推-王鑫    浏览次数:234
导读

(开篇) 旅行去的地方其实难分好坏,辛弃疾有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热门景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游览时似被绑架了一样,包括思维和行动均依规导的主流走,能说有意思吗?冷门甚或算不上是景点的地方,人迹

(开篇)

旅行去的地方其实难分好坏,辛弃疾有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热门景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游览时似被绑架了一样,包括思维和行动均依规导的主流走,能说有意思吗?冷门甚或算不上是景点的地方,人迹寥寥,反而有了寻幽探微的感觉。你自觉作为观察的主体,好则多留,差则离去,自由自在,岂不别有情趣?

我凭着这个意愿,规划了要走的大致路线。当然仍不能免俗,一些顺道的大景区也去了。正如网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不去会留遗憾,去了更遗憾”!

这次旅行照例是自驾方式,我和翁嫂两人,行程5600公里,时间21天。自2017年5月22日始,至6月11日止。途径闽、赣、粤、湘、桂,走访的地方不下于50个点,除了几个热门景点,大部分地方知名度都不高。出行的时间非常不妥,天气已经炎热起来,这时间是我无奈的选择。我原计划是四月底出发的,但翁嫂的一位在武汉的亲叔生重病,她与姊妹们一起去了武汉探望,回来时已经5月12日了。不去,我又憋在家里难受,旅行是解毒的药(不是良药),一纾对远方的某种渴想,起饮鸩止渴的作用。于是我俩就在离不开空调的时间出发了,终于在旅行到了第20天时,迎来了35度的高温。那一天,旅行变味了,从享受变成了受罪,整日汗涔涔的, 烈日下咋连思维都停止了活动。回家吧,放弃了原计划中的闽西北的十来个点,直接打道回府!
闲话少说,写第一天吧。

5月22日 多云转阴,气温17——27度。

第一站是福建省霞浦县的小皓,据说是拍摄霞浦海滩日落的最佳处。被海水冲刷过的沙滩, 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线条纹路会变的十分柔美迷人,仿佛是滩涂的动脉。

从温州到小皓仅160余公里,如上高速的话两个多小时可到。因此我俩在下午3点才出发。到了小皓村,傻眼了,潮涨淹没了沙滩和滩涂。​
一阵遗憾中。

​ 旁有老渔民告诉我,潮涨就没什么好看了,要看得到明日中午1点钟落潮后,山上有个观景台,很多摄影人都上那儿,你俩明天来吧。

​ 潮涨潮落我是知道的,以前日历上都记有。大概现在出行与海没什么关系了,日历比原先大了两倍,全是黄道吉日之类的,潮汐反而没有了。从他人攻略上看,农历二十八、二十九较佳,我记得那天是二十七,没想到差距这么大,要不就早点来了。

​ 初战失利。
(2)海上小社区——东安渔排

《去那些被人们忽略的地方》系列之二

​ 5月23日 阴,多云,傍晚有雨,17——28度

​ 想想小皓村还是不去了,它离温州太近了,以后顺道去的机会多着呢。先往东安岛的方向走,路程大约40公里。路虽然不长,但不好走,西藏印象里的搓衣板路,想不到这里也有,长达十几公里。车颠簸着,灰尘很大。然后是犬牙交错的沿海县乡道,多处正在施工。开始爬坡,一直爬到大拐弯处,一片壮观的海上渔排出现了。这里位置高耸,近似半岛,视野开阔,还可停车,我断定很多网上看到的照片就来自这里。

发帖很吃力哟,受你的土楼篇启发,故发帖。我那次走了好多的土楼、土堡和围屋,都牵涉到宗族求生存的主题。
这里是霞浦最集中的渔排,由数十万个网箱和数百间小木屋组成,俨然一座海上城镇。从码头上可乘小船渡到对面的东安岛上拍摄,听从了同学大山先生的意见就不去了。作为一个非摄影发烧友,在这里俯视这片气象宏大的渔排阵营,已感到心满意足。



当天的气象预报是阴到中雨,使我心怀忐忑,结果却是多云天气,光线不错,很庆幸。停留40分钟后,勒转马头,向下一个目标跑去。

​ 附行车路线:



(3)闭门谢客的陈太尉宫和华林寺

闽地有三大国宝级的宋代木构建筑,分别为罗源的陈太尉宫正殿、福州的华林寺大殿和莆田的玄妙观三清殿。该三处均列为本次行程造访之地。由于信息不灵,前两处都吃了闭门羹,止有莆田玄妙观三清殿得以入内详观,下文我会写到。

去华林寺大殿的拜访实际上属第二天的事了,因两者都只看到外表和局部,内容不足,故把它合凑为一篇。

下高速,转国道,然后是十几公里的盘山县道,这个远离交通干道、隐匿深山的陈太尉宫总算找到了,但有铁将军把守,门前无人也无告示,提示怎样才能进去。​
这里离东安渔排130余公里,离福州市也有100公里(国道),空跑一场,失落的滋味。正正神,静静心,这是古建寻访的常态。翁嫂在一侧的游廊里玩手机,说实话她对古建并无兴趣,好在能顺着我的心意,任我随意走。

​ 陈太尉宫碑中有介绍了,不写了。





顺墙根走一圈,周围的山坡几乎与陈太尉宫的屋檐持平,有垒石砌筑防止山体滑坡,与建筑隔距一米多。



华林寺几经焚毁,现仅存大殿。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鉴定为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物。据《三山志》载:北宋乾德二年 (964)建寺,又据碳14测定部分构件的结论,大殿的时代可能要提早到4~5世纪之间。


(此图引自网络)
(4)一宅三名人的故居

5月24日 阴至暴雨 气温20——28度

​ 早上先去冰心(林觉民)故居,这个故居先后住过林觉民、林觉民的侄女林徽因和冰心,一故居住过三个名人,意义非同一般。故居陈列花了点心思,小小区域分布主次有序,很自然,无唐突混淆之感。

故居位置靠近三坊七巷,夹在林立的居民楼群中,显得低矮局促。门楣较新,无老房子的感觉。


入口院子有林觉民的石像。林觉民的出名还不在于他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那是一场“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孙中山语)的广州起义,而是他的《与妻书》。

​《与妻书》是现今罕有的大陆、台湾中学课本都收录的教学范本,至性至情,一腔自由民主斗士的热血!
放大了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此言是何等的豪侠胸襟,民国多慷慨悲歌之士,令人不胜唏嘘感怀!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想到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引自网络)

​《与妻书》被誉于“百年情书”。
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此地有这样的描述:我看着就想起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然而北方的四合院里涌动大片的阳光和风沙,喧闹着的人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黄黄的毛月亮才摇碎一地槐花的清香。这里却是安静的——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临窗一角,竹影摇曳,梅溪沁寒。

​ 晚年冰心因“学生爱国,我爱学生”句留下美好印象。
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民国才女林徽因(林觉民的侄女)前曾也在此居住过。我因去了李庄镇的林徽因、梁思成故居,已对林徽因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啰嗦了。

​ 步出故居,向三坊七巷走去。
(5)三坊七巷、泛船浦天主堂

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倒不是“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一般来福州旅游的都会去逛逛。我俩去的早,一些店铺还没开张,我怕人多。

​ 从冰心故居那头进入三坊七巷,查了下游览图的方位,是北面。然后向南直到林则徐纪念馆为止,中间随意看了几条坊巷。
不是说有200余座明清古建筑吗?怎不见古韵飘荡?后来在文儒坊里找到一点古旧残存。



满壁是溢美之词,林则徐的刚正清廉形象已深入人心,并作为民族英雄受长期的极度膜拜。

近年有人反思,由于林的一系列毫无技术含量和无视现代文明基本准则的政令, 终于把原本可以避免的战火,从南中国点燃而延烧到南京,最后以中英《南京条约》而划上了一个逗号。(此论极富争议性,不作探讨。)

不应避讳这段历史,我们评价一个人,总是犯“非好即坏”的错误,前段时候看了《从晚清到民国》,关于禁烟这事儿说得够清楚,晚清那些糟心的事,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进京,都是这些主战派(被描述为英雄)力主以战止争,当然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一败涂地,接下来就是割地赔款。
 
(文/微世推-王鑫)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微世推-王鑫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