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军区生产师1970年9月27日 组建广西军区生产师。10月1日, 正式成立。师机关设司令部,、生产部、 后勤部, 从广西军区各部队抽现役干部223人,选调地方干部77人组成。自治区农林服务站直属的国营橡胶农 场、站、所、厂共29个单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生产师接管,共有1215名干部,工人14351人(不 含临时工、合同工、并场社队工) ,共计 15566人。
组成6个生产团(18个团属营)、6个师直属营。
师长李兢,政委孙景芳,副师长刘连发,武正川,副政委才世杰,周沸声.
师部驻浦北县张黄东方农场[东方农场地处浦北县南部,该场建于1952年]
一团驻龙州龙北农场[龙北农场地处龙州县县城北面,该场建于1951年]
二团驻东兴火光农场[火光农场位于十万大山南麓,地处防城各族自治县西南部,场部离县城50公里,离东兴 镇20公里,该场建于1952年,原名茅坡垦殖场]
三团驻合浦三合口农场[三合口农场地处北海市北郊和合浦县南部,场部离合浦县城21公 里.该场始建于1951年,1953年大转弯下马,交由广西农业厅接管,1954年组建成合浦机械 农场。1956年改名为星星农场(场部仍设在三合口)。1964年一 分为二,东部福成一带为星星农场(场部在福成),西部三合口、中站、马栏一带为三合口农 场(场部在三合口)]
四团驻浦北东方农场[东方农场地处浦北县南部,该场建于1952年]
五团驻博白利罗农场[利罗农场地处博白县中部, 该场建于1960年]
六团驻陆川 五星农场[五星农场地处陆川县南部, 该场建于1951年,由原乌石垦殖场和石垌垦殖场合并]
直属一营驻那坡平孟农场(辖平孟、百南两农场)
二营驻扶绥县山圩试验站
三 营驻广西热作所南宁试验站
四营驻合浦大修厂
五营驻北流水冲农场 (辖水冲和大伦两农 场)[水冲农场地处北流县南部,该场建于1960年,1963年候山农场(1959年建)并入;大伦农场地处北流县西南部,该场建于1960年]
六营驻灵川东风氮肥厂
生产师党政工作,军事行政工作及现役军人的供给由广西军 区负责。生产计划、投资及企业管理等经费开支由自治区革命负责。
1971年 2月27日至7月25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核心小组的批示,广西军区生产师从南宁、 玉林、钦州专区共接收了插队知识青年3938名。其中:玉林专区1500名,南宁专区1501名, 钦州专区937名。 7月29日至12月31日,根据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广西军区生产师派出4个工作组 (281人) 到南宁、 柳州、 桂林、梧州4市共招收10436名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生产师。其中南宁 2029名,柳州3814名,桂林2593名,梧州2000名。
1972年10月, 广西军区生产师集中使用资金,投资125万元,在龙州动工建设小连城水电站, 共5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260千瓦。
1973年2月28日, 为了加强对亚热带作物的研究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确定重建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将广西军区生产师直属三营(即原南宁热作试验站)划归自治区农林 局直接领导。 9月, 广西军区生产师派出干部45人,组成4个工作组赴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市, 动员倒流城市的知识青年归队,共召开座谈会408次,参加座谈会1238人,家访396户,接待 来访604人。 截止10月31日,已归队891人,有各种原因不能归队的223人,尚有1528人未归 队。 12月,撤销生产师,现役军人由军区抽回另行分配。所属橡胶场、站、所、厂等生产单位移交地方,从1974年1月1日起, 广西军区生产师将所辖的橡胶农场及研究所、站和工厂移交自治区革命委员 会农垦局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