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本地资讯 » 正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5 20:52:57    作者:策划部-姚凯    浏览次数:325
导读

后世医家对此二方往往合而注之,临床中也多按一方通用。作者认为两方不同。《伤寒论》方脉象为左右寸关尺沉紧,《金匮要略》方脉象为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唐容川说《伤寒论》方的病机:“盖心下逆满,是停

  后世医家对此二方往往合而注之,临床中也多按一方通用。作者认为两方不同。《伤寒论》方脉象为左右寸关尺沉紧,《金匮要略》方脉象为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唐容川说《伤寒论》方的病机:“盖心下逆满,是停水不化,气上冲心,是水气上泛。”而《金匮要略》方的病机是,“有饮者短气,诚以水化则为气。水不化则气不生,故呼出之气短也,水停则气闭,水不化则气不降也。”《伤寒论》方应用范围较窄,《金匮要略》方应用范围较广。   《伤寒论》方茯苓量大,故利水之力强,《金匮要略》方白术量较多,则温中补脾之力强。《伤寒论》方重用淡味的茯苓,益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降逆,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土健则制水而使之下行,中阳温则使上凌之水消散。苓桂术甘合而用之,共奏温阳健脾利水之功。   《金匮要略》方中,茯苓、桂枝、白术等量,各司其职,协同作用: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制水,茯苓渗温利水。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正如后人所言,“庶治节行,心阳振,土气旺,转输速,而水有下行之势,无上凌之患矣。”   【耳源性眩晕】于xx,女,52岁,干部,1979年10月初诊。眩晕持续三天。患间歇性发作眩晕已三年,第一年每半年发作一次,第二年每二、三个月发作一次,1979年上半年每月发作一次,近三个月来,每月发作二、三次,每次发作持续三至五天。发作时耳鸣,听力减退,左侧较重,头晕目眩,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恶心呕吐,闭目静卧,饮食大减。舌淡,苔白腻,脉左右沉紧。印象:眩晕。辨证:寒饮内停,清窍被蒙。治则:温阳健脾利水。处方:茯苓24克,桂枝18克,白术12克,甘草12克,炮附子9克,白芍15克,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追访二年无复发。   此为中阳虚而水饮上逆,当温其中阳,补其里虚,降其逆上之水饮,水饮既降,清阳能升,眩晕自止。   【眩晕】用此方加减,在临床上治疗的眩晕证很多,有三例眩晕比较特殊。   张x,男,41岁,中专教员,1979年7月12日初诊。头晕,走路不稳,心烦已近一年。由洗澡后受凉引起,越来越重,以至行动困难。于1978年8月26日入X院诊治三十五天,疗效不明显,出院后在家休息,卧床不起,不能活动。至1979年3月中旬开始服中药,效果亦不著,仍头晕心烦,胸脘憋闷,步态不稳,手抖,乃前来就诊。检查发现手抖,项强,头不能转动,闭目并足不能站立,指鼻、指指试验阳性,如果向正前方走则左右摇摆。舌苔白黄,脉左关滑,寸尺沉紧,右寸关尺滑。辨证: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治则:温阳化饮,降浊升清。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栀子9克,豆豉9克,地龙24克,蜈蚣3条。共服二十一剂,头部活动自如,手抖止,唯在情绪紧张时还出现头晕,大便仍干。苔白,脉左关滑,右尺滑。处方:大黄9克,桃仁9克,桂枝18克,甘草12克,红花9克,振子9克,豆豉9克,蜈蚣8条,茯苓24克,白术12克,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临床治愈,追访三年无复发。   于XX,男,50岁,干部,1981年4月23日初诊。眩晕已四年,不能工作。1977年6月患急性心肌梗塞住院三个月,以后又服中西药,一年后检查心电图正常,但经常胸部憋闷,眩晕较重,无法骑车,当汽车自身旁通过时则更甚,活动时加重,自觉外界物体晃动,X线片可见颈椎骨质增生,颅底动脉受压。1980年曾在X地疗养四个月,效果不明显。苔薄白,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辨证:痰湿中阻,气滞血瘀。治则:温阳化饮,理气化瘀。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炮附子6克,赤芍15克,地龙9克,服二十四剂,头晕好转。二诊:胸部憋闷,气短。脉象左右沉紧。患者膈间有支饮。处方:木防己9克,桂枝9克,石膏24克,党参24克,蔓荆子30克,三七9克,穿山龙24克,炒土元9克,服二十剂,头晕消失,颈部活动自如。   曹xx,男,52岁,工人。1982年8月30日初诊。链霉素中毒引起眩晕已半年多。于半年前因外伤感染,注青、链霉素各二十针时开始出现轻度眩晕,注射至三十六针时出现重度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有时恶心,呕吐,自觉周围物体跳动,步履蹒跚,左右乱撞,夜间不能外出行走,两足发软。发病后一直服中西药物,均无效果。服过石决明、朱砂、磁石之类,症状反而增剧。苔白腻,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辨证:痰湿中阻。治则:健脾利水,温阳化饮。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泽泻45克,服十二剂,明显好转,走路较稳,自觉外物轻微晃动,脉左关滑,右滑,继服前方三十剂,症状基本消失,唯在黑暗中走路仍欠稳健,耳鸣稍有减轻。   西医认为链霉素中毒性眩晕是较难治的,作者近来遇见两例均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愈,前方温阳健脾,使湿去而痰不生;后方利水除饮,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出。二方合用可断其生痰之源,通畅中州,使清阳得升,供奉于脑,浊阴得降而不上冒,故眩晕自除。   【冠心病】洪x大,男,40岁,木工,1979年5月12日初诊。胸憋气短,心前区经常疼痛己三年。近八个月来心痛加剧,心痛彻背,每日发作数次,平时胸胁满闷,头晕目眩,胃脘部憋胀,作心电图:前壁、间壁、下壁心肌陈旧性梗塞。曾在某院住院四个多月,中西结合治疗,疼痛始终不能减轻。舌质绛,苔薄白,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尺关滑。印象:胸痹。辨证:痰饮阻遏,血行不畅,治则:温阳涤饮,行血化瘀。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白芍12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9克,片姜黄9克,服三剂。胸痛止。又服三十三剂,症状消失,恢复工作。疗后一年复查,心电图改变同前,心前区疼痛未发作,疗后三年追访,无复发。   曾以此方治疗多例冠心病,每获良效。   【心动过缓】陈XX,男,l6岁,学生,1979年6月20日初诊。心悸、气短、全身无力已三年。因感冒引起,当时诊断为心肌炎,之后中断学业,不能多活动,自汗,胸脘满闷,且经常头晕。1977年9月7日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42次/分),心律不齐,有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V1-3倒置。1977年9月23日复查心电图结果与1977年9月7日基本相同。听诊发现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舌胖,色淡,苔薄白,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结。印象:胸痹。辨证:心脾阳虚,水气凌心。治则:温阳化饮。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炒杏仁9克,五味子9克,泽泻45克,服十二剂心悸减,全身较有力,脉弦,早晨有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处方:柴胡24克,黄芩9克,党参15克,生姜9克,甘草9克,栝蒌仁15克,生牡蛎15克,服二十一剂。症状明显好转,有时仍有心悸头晕、脉关滑。处方:云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9克,炒杏仁9克,十二剂后症状显著好转,已能作轻体力劳动,自汗减少,脉搏50次/分,仍有间歇,自动停药。 1980年8月8日复查。已复学一年,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全身较有力,能坚持学业,能上体育课,但仍不能做重体力活动,劳累过度则心烦失眠,纳增,脉关滑。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十二剂,症状继续好转,有时恶心,心中不适,脉上关上滑。处方:半夏18克,生姜24克,茯苓12克,生牡蛎12克,九剂。1982年6月23日复查得知,近两年已能参加各种重体力劳动,现为装卸工,能扛起百斤水泥两袋,无气短心悸现象,脉搏55次/分。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55次/分),心律不齐,右束枝不完全性传导阻滞。   【血尿】作者近来遇到四例血尿患者,均无疼痛,都是膀胱气化失常引起,均采用本方治愈。   郭xx,男,39岁,工人,1979年10月30日初诊。尿血已三年多。于1976年10月15日患感冒,口服和注射解热镇痛药剂量较大,次日发生尿血,曾注射各种止血剂无效,并服归脾汤、小蓟饮子、知柏地黄丸等均无效,后转上海某医院作肾扫描、肾孟造影,均无器质性改变。现仍腰部冷痛,睾丸湿冷,胸憋闷,头晕,全身轻度浮肿,纳呆,消瘦无力,面色苍白,胃脘憋闷。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舌淡苔白,脉上关上滑。辨证:中焦枢机不利,膀胱气化失常,气虚不能摄血。治则:健运中州,以助气化。处方:枳实9克,黄连3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3个,白茅根30克,服九剂,症状好转,尿色变淡,腰痛减,胃憋减,纳增,后背仍发冷,阴囊仍稍出冷汗,心烦,头晕。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舌苔白。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瓜萎仁15克,服九剂。尿血止,小便化验正常。疗后二年无复发。   【四肢麻木】翟XX,男,35岁,工人,1982年5月16日初诊。四肢发麻,以腕、踝关节以下为重,胃脘憋闷,消化不良,周身多处出汗,影响劳动已一年多。有时心悸头晕,膝膝反射减弱,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舌苔薄白。印象:痹证。辨证:脾阳不足,水停心下,四末失养。治则:健脾利水,通经活络。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天竺黄9克,钩藤30克,黄芪15克,地龙24克,僵蚕12克,泽泻45克,服十五剂。1982年8月27日复诊:诸症状减轻,现项强,脘稍痛,汗减。苔薄白,脉浮紧。处方:葛根15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3个,僵蚕12克,蝉退9克,服十二剂,痊愈。   【乳癖】白xx,女,37岁,农民,1982年5月12日初诊。三年前,左乳发现硬结,不痛不痒,只在月经前发胀。四个月后又发现右乳也有同样的小硬结,与左侧表现相同,两年中发展不快,未引起病人重视,近半年来硬结增长较快,每次月经前两乳胀痛,乃来就诊。作钼耙照像,诊断为两侧乳腺小叶增生。两乳各有4X6平方厘米硬结一个,有压痛,与表皮及深部组织不粘连,表面光滑。两胁胀,有时心悸、头晕。舌苔白,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辨证;痰蚀阻滞,乳络不通。治则:祛痰活络。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丝瓜络15克,王不留30克,川楝子9克,片姜黄9克,服三十剂后,自觉症状消失,硬结只有1Xl平方厘米大,又服十五剂,硬结全消。作钼耙照像复查,结节阴影消失。   【风心病心衰】朱xx,女,50岁,工人,1979年6月13日初诊。患心脏病已二十二年,产后未满月受凉引起各大关节肿痛、发烧,遂即出现心悸气短,近四、五年来症状加剧,两腿浮肿,胃脘憋闷,纳呆,稍事活动即感气短,上三层楼中间必须休息四次。西医诊断:风心病心衰。令经常服地高辛、氨茶碱等。夜间不能平卧,两颊有紫红斑,唇紫绀。心脏听诊有Ⅱ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肝大至锁骨中线下4厘米,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诊断;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心电图:右束枝传导阻滞,心肌劳损。舌质紫,苔白,脉左右上关上滑。印象:心悸。辨证。心脾阳虚,饮邪上逆。治则:调理脾胃,温阳利水。处方:枳实9克,苦参6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3个,茯苓18克,竹叶12克,服三十剂,胃脘憋闷大减,心悸减,纳增,浮肿减退,己停服西药。舌质红绛,苔白,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竹叶12克,白茅根30克,服九十剂,唇紫及两颊紫斑消失,浮肿消退,活动已不喘不悸,上三层楼中间不休息,能平卧入寝,心脏收缩期杂音变为Ⅰ级。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狭窄较前好转,心电图同前。恢复工作一年,未服地高辛等。   【房颤】李XX,女,45岁,工人,1980年1月初诊。心悸气短,胸部憋闷,头晕,心前区疼痛已一年多。曾作心电图:心肌劳损及心房纤颤。全身无力,活动后加剧,夜寐不安,脉搏108次/分,必须服心得安等始能入寐。心前区呈阵发性疼病,服硝酸甘油片缓解。舌淡,苔薄白,脉象数、促,关滑。印象:心悸。辨证:心阳不足,饮邪上逆。治则:温阳利水。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生龙牡各30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9克,片姜黄9克,服三十剂,症状消失。心电图报告:心肌劳损。追访二年无复发。   【阵发性心动过速】张xx,男,44岁,工人,1983年8月29日初诊。阵发性心悸已三个月,夜睡一觉醒后,出现心悸,头晕,气短,烦躁不安,此时脉搏在160次/分左右,每次发作约一、二小时,白天较少发作。舌苔薄白,脉滑数促。印象:心悸。辨证:心阳不振,水气凌心。治则:温阳利水。处方:桂枝18克,茯苓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生牡蛎12克,炒莱菔子15克,服六剂后,夜间停止发作,脉两关滑,继服上方六剂,巩固疗效。   【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王x,男,63岁,1983年10月4日初诊。右侧半身不遂已八个月,自述受寒引起舌强语蹇,右上下肢不灵活,当时血压为230/130毫米汞柱,曾输低分子右旋糖苷十余瓶,症状稍有好转,又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四十余剂,效果不明显。现小便频,头晕心悸。舌苔薄白,两关脉猾。印象:脑血栓形成后遗症。辨证:痰湿阻络。治则:祛湿化痰,活血通络。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甘草12克,红花9克,地龙18克,夏枯草15克,川牛膝15克,石菖蒲12克,钩藤30克,桑螵蛸12克,服四十二剂,说话清楚,上下肢已灵活,能操家务劳动,小便正常,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金匮要略》中指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李士材在《医学入门》中又有“百病兼痰”之论,可见痰饮为患之广。由于心下有痰饮,阴邪抑遏上升之阳,可致晕眩,水饮上凌于心,可致心悸心痛,水饮停蓄,气机升降不利,可致气短,痰饮流注乳络,可成乳癖;水饮流于四肢,可使肢体麻木;水饮下注膀胱,可使膀胱气化不利,则致血尿。虽表现各不相同,但致病原因,均由于痰饮作祟。抓住主证(胸脘满闷)与主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可以异病同治,不受中西医病种所限,国内这样的介绍展见不鲜,是中医“执简驭繁”的实例。
 
(文/策划部-姚凯)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策划部-姚凯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