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经验 » 正文

庐山记游(二、追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5 19:09:41    作者:微世推-于楠楠    浏览次数:224
导读

这次重游九江,再上庐山,从6月24日开始出发。今非昔比,乘坐高铁列车从长沙到达九江,全程约438.8公里,只要三小时多一点,快捷多了,但票价不菲,199元,同次动车到南昌,仅69元,到九江距离仅130公里,这一段收10

这次重游九江,再上庐山,从6月24日开始出发。今非昔比,乘坐高铁列车从长沙到达九江,全程约438.8公里,只要三小时多一点,快捷多了,但票价不菲,199元,同次动车到南昌,仅69元,到九江距离仅130公里,这一段收100多,真纳闷这高铁票价怎么定的?按距离还是按别的什么因素?难怪这趟列车成为江西乘客的城际快车。
笔者是下午3点不到抵达九江车站,当地导游小张举着书写着我姓名的纸牌,在出口处迎候。他帮我拖着行李箱,将我送到宾馆房间,并告诉我:“这次组团共50位客人,天南地北都有;而你是来自湖南仅有的一位,也到得最早。”在房间稍憇片刻,见时间尚早,笔者便在前台问讯后,乘公交去了上次曾经踏访的烟水亭景区。
烟水亭,烟波浩渺,一座古建筑群,有亭有阁,座落于其中。亭台楼阁之内,主要是纪念三国吴之名将周瑜的内容,据说他赤壁之战挂帅时,曾在此点将水师,所以俗称有“点将台” 就是指此。不过,此湖不是长江流域第一大泊鄱阳湖,而是叫甘棠湖。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笔者虽对此是再次拜访,印象却不甚深刻,游人也廖廖无几,使之凭添了几分肃穆。倒是湖边的栏杆边,树荫下,热闹非凡,市民们三五成群,打牌、弹曲、唱戏、聊天,自娱自乐,和长沙湘江风景带的场景互相媲美,难分伯仲。
翌日晨,陆续到齐的全团50人等,坐上一辆大巴,向庐山进发。上山之路,还是那么迂回曲折,绿荫盖地。据导游说:这条公路还是为上庐山专门修建的。原来外国领事、侨民们和蒋介石、宋美龄等民国要员上山,还是坐抬轿攀援而上。显得既缓慢又不成体统,建国后才破土动工,开辟了此路。于是,伟人有了“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诗句,“四百旋”即指: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旋:盘旋意矣。
大巴至庐山景区大门时,已必然停下,另行打庐山公交联票(7天100元),换乘中巴进入景区浏览。这一折腾,因每人需制一票,就耽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整个上午就泡汤了。幸亏我们这次旅行行程安排比较宽松,半天游览,半天休闲,不然,打破行程,随机安排,势成必然。
于是,这第一天的游程就顺延到了下午。就近去了花径、仙人洞、白居易草堂等地。不蒂是花团锦簇,洞天福地,草木葱郁,游人蜂拥。奇中突兀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此贬居江州(即九江)司马时,曾屡上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其中那几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中所描述的那段千古绝唱,至今仍像是余音绕梁、娓娓动听,盘梁三日,音犹在耳。
这次再上庐山,特别兴慰的是,山中老别墅区的开放。我们不但去了小巧玲珑的“美庐”(蒋中正、宋美龄夫妇住别墅),简朴平静的彭德怀、林彪住所平楼,而且还参观了两次“庐山会议”的会址,抗战纪念馆等场所。这些会所、别墅故事多得数不尽,毫不夸张的讲,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历幕悲、喜剧,在此间频繁地操导上演,风云际会,可歌可泣。 身临其境,还引发了笔者的思路,真还值得学术、文物部门建立一个课题,对这一幢幢平房、楼宇之内、之间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无疑大有发掘余地,起到一种拾遗补缺的作用。然后,以此为素材,编出一本史书向读者、游客推介,也是饶有价值的。
点击查看源网页关闭
尤其是抗战之初,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就在此地发表了“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
严正声明与宣言,掷地有声,如雷贯耳,反映了全中国同胞一致抗战的决心和意愿,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从而正式揭开了全国“以空间换时间”艰苦卓绝,焦土抗战的八年战争史的序幕。
1938年7月26日,九江沦陷。庐山逐步被日军包围。驻防在九江的江西省保安第3团、第11团奉命退守庐山打游击,牵制日军西进,作为战略配合武汉会战的重要步骤。对于“夏都”庐山,全国上下高度关注。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军民开始了一场保卫庐山的战斗。

两保安团坚守庐山,多次打退日寇的进攻。同时,还奉命策应国军作战,袭击日军的侧背。他们经常出击敌之增援部队,扰乱其后续部队,破坏九星、德星、南浔各路交通,夺取敌人粮食、武器、弹药等。当时有“一日不游击,民兵没饭吃”“一日不游击,敌人爬山壁”之说。在固守庐山的8个多月里,守军与日军交战达200多次,缴获大量的战利品。中国军队在敌人尸体上发现了一本日记,其中写道:“几次进攻中,庐山上的迫击炮弹如雨点般地从天而降,皇军大受威胁,伤亡惊人。”11月18日,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呼吁《援助庐山孤军》。
何谓孤旅?何称军魂?此孚是也!两保安团,固守庐山,8个多月,英勇善战之事迹,不来此访,焉能知晓?此等壮烈,与汉奸汪精卫之流的卖国求和行径,以及建国后,1959年7~8月间,第一次庐山会议,打倒彭德怀和他的“军事俱乐部”;1970年8~9月间,第三次庐山会议,打倒陈伯达,兼带重重敲打了林彪夫妇及其同伙。固然不可同日而语,具有天壤之别,但是皆均是铁血之事实,悲摧之历史。其实这其中还有1961年8~9月间(即三年自然灾害,俗称过“苦日子”)的第二次庐山会议,讨论了工业、粮食、财贸、教育问题,执行调整经济八字方针。同样是由主持召开,却似有似无,似密非密,即使在党史著作中,也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刻意回避。此中奥秘,明君自个揣摸。
点击查看源网页关闭 " opec会议,中国移动云视讯,高清会议随心所议!
罢了,闲篇少扯。还是随着笔者略带蹒跚的步履和时断时续的思绪,在艳阳高照,丛林尽染,乱云飞度之间,继续我们下面几天的庐山游,使以进一步识别庐山历史、人物真面目,山水、人文瑰丽容之神奇所在。且请看第三篇·《逐步》。
我是本地人,外地人游庐山只知山上三分之一的景点,不知环庐山三分之二的美景和众多的人文遗迹。,你还要再游庐山,呵呵!
 
(文/微世推-于楠楠)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微世推-于楠楠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