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住在佛山。我以前跟大家分享过《顺德寻味》的帖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看,去顺德当然不可以错过好吃的美食。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佛山的禅城。
佛山古称季华乡(现在还有“季华路”的名称),属南海郡番禺县,仅次于县城广州的一个城镇。
到了唐朝才改名为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如上图所见,禅城区是最小的。但禅城区是佛山的域。它的故事也是最多的。
“胜地骤开,一千年前,青山是我佛;
莲花极顶,五百年后,说法起何人?”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塔坡是佛山得名的地方。
故事要从1000多年前的东晋说起。那个时候,佛山还叫做季华乡。公元398年,即东晋隆安二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有个法师来到佛山讲经,建造了一座“塔坡寺”,以传佛教。
到唐朝时,寺庙倒塌,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人们在塔坡岗上掘出三尊铜佛,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贞观之治下的季华乡因佛而立,自此以“佛山”之名开启了千年禅意传奇。塔坡庙虽小,却意蕴悠长,来到佛山,岂能不来?
塔坡寺在明洪武年间被拆,三尊铜佛不知所终。
如今的塔坡庙是清嘉庆年间重建的,
三尊金佛是今年六月初六“塔坡诞”重新塑造安放供奉。
塔坡庙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四周已经被高楼所环绕。
有老人说:“塔坡是佛山中心的高地,曾经是佛山最旺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在这里逛街,有很多酒楼、商铺,还有成片的农场,卖鸭仔,卖鸡苗。”
的确,在祖庙附近这个寸金尺土的地方,塔坡庙可说是小得可怜,而且并无什么风景可看。但它却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证,具一定的历史价值。
原来塔坡寺的石刻上现存在佛山祖庙里面。我们下面即将要说说祖庙。
“佛山初地”说的自然是这里是佛山最初得名的地方;
“塔坡牧唱”以前是佛山古八景之一。说的是古塔坡寺倒塌之后,冈地荒芜,草木丛生,成为附近乡村牧童每日在此放牛之地。当有余闲,各牧童互相吹笛,引吭高歌,声传远近,当时称为“塔坡牧唱”。现在已经没有此情此景了,四周全都是高楼大厦。
如果你到佛山来,我会带你去“祖庙”,看一看这座具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看一看“三雕两塑”的建筑艺术瑰宝;去“叶问堂”和“黄飞鸿纪念馆”走一走,跟随武术宗师的真实遗迹,体验一下功夫的魅力;去“万福台”听一曲“查笃撑”粤剧,领略一番粤韵风华。
整体布局庄严素雅,陶塑、灰塑、木雕、砖雕等佛山民间传统技艺更让人惊叹不已,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生动传神。
木雕屏风,由三块大樟木雕刻而成,
造型大方,手法流畅,
内容有“狮子滚球”、“风尘三侠”和“加官进爵”,
是佛山木雕的代表作品。
桃园三结义,灰塑,
为多层式立体雕,位于崇敬门顶部,
表现的是刘关张三人于桃园结拜时焚香拜祭后举杯畅饮的情景,
关羽居左,刘备居中,张飞居右,
还有两仆童侍奉在后,灵韵生动,色彩和谐。
北帝庙前殿有一方深灰色云石,
以往供官员致祭供拜之用,叫做“拜石”。
不过它的另一个名字更广为人知:“劏仔石”。
以前这里发生过一少年吃螺误为吃鹅、当众破腹明冤的惨事,
此石即为当时见证。
金庸小说《飞狐外传》和姜文电影《让子弹飞》
都曾借用了这个佛山民间故事,
可见“劏仔石”影响之深远。
祖庙有两个武术宗师的纪念馆,一个是“叶问堂”,一个是“黄飞鸿纪念馆”。
“叶问堂”就在祖面门口左边。叶问是这几年的“佛山网红”,他是李小龙的师傅,也是一代咏春宗师。而香港影视的走红,也让叶问的大名终于响遍大江南北。
现在在佛山的拳馆学拳,几十元一个小时,但在以前,据说叶问拜陈华顺学咏春的学费是12两黄金,大概是现在的50-70万人民币。
不过叶问家以前是佛山的大地主,这点钱还是付得起。梁朝伟的《一代宗师》也说到这个点,叶问自述自己的一生:40岁以前,不愁吃喝,整条街都是他们家的,唯一的爱好就是练拳。
50年代开始,叶问在香港教授咏春拳。他所在的利达街也成为了当时黑社会风行的香港最为安宁的地方。
咏春本来只是一套女儿家的自卫术,后来发展到实战技击之上,叶问的功劳很大。他将原博大精深包含武术套路,拆改成一个个简单通俗的动作,让咏春拳变得通俗易懂,普通人也能学习。
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收了很多出色弟子,其中最为人知的自然就是“书读得不少”的李小龙。李小龙是佛山顺德人,在顺德均安也有一个纪念馆。李家祖居比叶家的桑园幸运,因为比较偏远,保存了下来,参观纪念馆的时候,顺便可以去看看。
如果只是看看叶问、李小龙等武学大师的故居、照片等,
恐怕难以领略禅城习武之人的真正风采。
来到禅城,游客们可以走进拳馆当中,亲身体验咏春拳的奥妙,向师傅们“拜师学艺”。
据佛山市2016年推出的《佛山功夫地图》统计,
禅城目前有武馆31家,
不少都能够给游客提供学拳、功夫推拿等体验项目。
好了,讲完咏春,下面到洪拳。
在祖庙里面,距离叶问堂数百米,还设立着另一位武术大师的纪念馆,那就是:黄飞鸿纪念馆。黄飞鸿就是练洪拳的名家。
"宝芝林"的复制品,
1:1真实复制,
走进这里,如同走进电影里的世界。
(不过电影的宝芝林好像挺大啊,哈哈)
生前寂寞,死后荣光。黄飞鸿的一生其实很悲催,只是佛山街头一个默默无闻的街头卖艺人,出没在佛山的酒肆或者寻常小巷,到了晚年,宝芝林又被毁,最后忧郁成疾,死于广州。
给国庆加班的楼主赞一个。
看到这儿笑死我啦—— “游祖庙的时候,一定要多抬头,留意脊梁上的公仔,上面有很多很多小精彩”,我这个北方人以为公仔只是形容毛绒玩具的呢,形容这些小塑像,也很传神!
说得这么有趣,真的很想去一趟了。不知道去这些地方的话住在哪里是最方便的呢?求教熟悉佛山套路的大神
佛山武术流派纷呈,不少拳种流派的根基都在这里,
且习武风气浓重,
明景泰三年,被朝廷敕封为“忠义乡”。
所以平时又说:佛山功夫,忠义之乡。
香港电影人经常到这边取材,
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经过电影的渲染,
已经成为了佛山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他们对应的是洪拳、咏春的功夫派系。
其实在佛山,还有一个“蔡李佛拳”非常有名,
在“塔坡庙”附近有一个纪念馆。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终有一天电影人会将这个拳种也拍成电影,
甚至会成为爆款。
因为这个拳种融合了蔡家、李家、佛家三大拳种而重新改造而成,
兼收并蓄,有“雄胜”、“鸿胜”、“北胜”三大系列,
话题性十足。
扯远了。说回祖庙。
好戏准备上场!
佛山是粤剧的重要发源地,
祖庙的【万福台】每天都有粤剧表演,
伴随着“查……笃笃笃笃……撑”的声响,
时光仿佛都凝住了,生活也变得极富韵味。
关德兴是扮演“黄飞鸿”最多的演员,
有77部之多,
被列入“健力士”纪录,
黄飞鸿系列电影誉为全球最长的系列电影。
不过那些电影称为“粤语残片”,
我们这一代基本很少看过。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会喜欢粤剧,
认为这些“查笃撑”的戏剧太老土和守旧,
但是聪明的商家就抓住了传统与潮流的点子来做生意,
广州很火的一家餐厅“大龙凤”,
就将广东人爱吃鸡的生活跟粤剧结合起来,
专门做鸡煲,餐厅里播放粤剧,
火得不行,成了地标式的美食。
“大龙凤”一话,就是由粤剧上衍生出来,
形容一群人大吵大闹,有意做戏给别人看。
TVB的剧集不是经常有“好啊,你们整了一场大龙凤!”
大龙凤餐厅的确很成功,
事实上餐厅来自广州,
并不能代表佛山(虽然在佛山也有分店)。
我在这里无意替餐厅做广告,
只是契合主题,多说了几句。
榴莲鸡煲
麻辣鸡煲
如果说,朋友来佛山,
要我带吃佛山最值得一试的“鸡”,
我一般都会带他们去吃启香鸡。
大龙凤做鸡煲,没有白切鸡。
事实上最能吃出鸡的本味的,
唯有白切鸡。
启香鸡是佛山本土名鸡,
源自90年代佛山宾馆外卖部推出的“佛宾清香鸡”,
当年一出,风行佛山,极受街坊追捧,天天排队买来吃,
街上碰面,几乎人手一只,堪称奇景,
因而得名“佛山第一鸡”。
后来佛宾取消了外卖部,
这只鸡消失了,很多人就再也吃不到了。
在几年前,当年佛宾清香鸡的创始人自己出来创业,
就研制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启香鸡,并在禅城开了餐馆。
这就是这只鸡的来龙去脉。
@永远在恋爱 2017-10-07 16:55:55
给国庆加班的楼主赞一个。
看到这儿笑死我啦—— “游祖庙的时候,一定要多抬头,留意脊梁上的公仔,上面有很多很多小精彩”,我这个北方人以为公仔只是形容毛绒玩具的呢,形容这些小塑像,也很传神!
-----------------------------
广府白话的“公仔”指的是玩偶,不止小塑像,还有其他的各种玩具,譬如你说的毛绒玩具,我们也叫做:毛公仔。
@昆仑子 2017-10-06 15:07:45
继续更新,说得我想去祖庙了
-----------------------------
大师快来,请你叫鸡……哦不,吃鸡。
@曆曆在目 2017-10-06 11:11:08
之前去走马观花。
看你说道。为之一振。
妙 妙 妙
-----------------------------
佛山是座有故事的城市,
我想把它说给你听~
@vlixmv 2017-10-10 09:23:23
说得这么有趣,真的很想去一趟了。不知道去这些地方的话住在哪里是最方便的呢?求教熟悉佛山套路的大神
-----------------------------
在祖庙附近就有酒店了,很方便的。然后其他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我这个帖子。
启香鸡皮爽肉滑,鸡味很足,连骨头都有味道,吃的时候即便是不点姜蓉,也是一样的食之有味,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其他鸡类菜式多达十几种,同样的不可错过。
譬如原味蒸鸡,吃的时候,一股特别浓郁的香气混合鸡肉的鲜香散发开来,肉质鲜嫩无比,真个销魂。
如果想要煲类,则可以选择土鸡焖蟹、花胶鸡煲、榕蛇焖鸡等鸡煲。鸡都是新鲜现宰的,绝对美味,市面上的冰鲜鸡自是不可同日而言。
土鸡焖蟹
花胶鸡煲
鲜藏参浸鸡
榕蛇焖鸡——
“秋风起,三蛇肥。”
天气冷的话,
我最喜欢去吃这个了,
我们也叫做龙凤煲。哈哈。
蛇同鸡简直是天生一对,两者搭配做菜,
蛇肉融合了鸡汁的精华,
十分入味,肉质紧实,越嚼越香。
因为用鸡量大,
自然剩下了大量的鸡肾、鸡杂、鸡生肠、鸡红等东西,
经过厨师的巧手后,
也是一道道可口的小菜。
鸡红汤
野生雪菌炒鸡杂
鸡子菜汤
@青龙阁主 2017-10-04 08:42:06
楼主住在佛山。我以前跟大家分享过《顺德寻味》的帖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看,去顺德当然不可以错过好吃的美食。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佛山的禅城。
佛山古称季华乡(现在还有“季华路”的名称),属南海郡番禺县,仅次于县城广州的一个城镇。
到了唐朝才改名为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如上图所见,禅城区是最小的。但禅城区是佛山的域。它的故事也是最多的。
-----------------------------
好美
再说点题外话,粤剧博物馆的大门写着“兆祥黄公祠”,
外人可能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如果我说“黄祥华如意油”,
不知道你对这种药油有没有些许的印象?
创始人黄大年的祠堂。
黄大年,字“兆祥”,
是清朝年间的佛山首富,
这座气魄宏大的岭南祠堂就是他的祠堂。
在佛山的岭南天地另有【黄祥华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是佛药传奇,
以前的工人劳作时候容易损伤筋骨,
加上佛山武术兴盛、粤剧兴旺,
拳脚刀枪你来我往,
容易发生跌打损伤,
如意药油的功效好,
就非常受欢迎了。
你如果来到祖铺参观,
店内的人员会很热情而骄傲地告诉你这些故事。
在佛山顺德生活了十几年,却不了解这座城市,惭愧。
多谢楼主分享,让我对佛山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好奇,还请继续。
第三站:岭南天地。
这里原来只是禅城的东华里旧城片区,改造之后仿佛乡下小妹穿上了时尚霓裳,惊艳了众人。
这里保存了中国其中一个最完整的古建筑物群,简式别墅、酒行会馆、嫁娶屋、骑楼钟楼、镬耳封火山墙、趟栊门、满洲窗、石板路……古韵悠然,新装闪耀,行走其中,四季时光流连转换,一块砖一片瓦,都可能深藏着这座城市的一段故事,妩媚如斯,这里值得你来走一趟。
这个是钟楼,是岭南天地的地标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是整个商业街最高的建筑。
如果你有留意的话,你会看到钟楼有“双喜”“龙凤呈祥”的石雕和瓦拼花,整个钟楼以婚庆为主题,更有“下聘礼”“迎娶”等主题陶瓷。
钟楼展现的是佛山本土的风俗和特色,
既然说到了婚庆,
在岭南天地有一个“嫁娶屋”,
是以前佛山人作为婚庆嫁娶使用的房屋。
镬耳屋,多用青砖石柱石板彻成,
外墙有花鸟图案,山墙形状似镬耳而得名,
在岭南一带很常见,有“丰衣足食”的寓意。
住在深圳,没去过佛山,之前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城市,现在看了楼主的帖子,下周末,出发去佛山!
岭南天地以前是佛山有钱人住的地方。
岭南天地保存有比较出名的南洋兄弟别墅:简氏别墅,
这也是佛山现存的规模最大的民初中西合璧建筑。
(不过别墅里面不能进去参观,只能看看外面的环境。)
简氏兄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双喜牌”香烟的创始人。
两兄弟一个叫:简照南,一个叫做:简玉阶。
在岭南天地里,有一个【简照南佛堂】。
佛堂就是简照南为母亲潘氏而设,供其抄佛经和居住。
在经堂对面,是一间素食馆,叫做:素荟老佛椰。
我个人来说,是个食肉兽,无肉不欢。但吃多了,偶尔也会去吃顿素食。
现在的素食馆使用的材料其实不比肉食类的便宜,
而且更追求味美型靓,讲究食疗养生。
岭南天地的祖庙大街曾经是明清时期佛山最繁华的大街,
现在很多有名的商号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像李众胜堂祖铺、黄祥华如意油祖铺等等,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我们上面说过了,
我们现在说说前者。
李众胜堂祖铺是清代建筑,创始人叫做李兆基。
很多人对这两个名字可能都比较陌生。
如果我说至今仍畅销不辍的“保济丸”“保胜油”
就是由李兆基创制的。
你会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他啊!
@pepperlovecaffee 2017-10-15 11:38:12
住在深圳,没去过佛山,之前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城市,现在看了楼主的帖子,下周末,出发去佛山!
-----------------------------
太荣幸了,欢迎来佛山作客。
@南宁小山 2017-10-13 22:58:11
祖庙去过,印象几好。族谱记载我们是佛山三水出来的分支,跟佛山也算是有点关系吧。
-----------------------------
三水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啊~
@风吹堤畔 2017-10-12 09:30:23
在佛山顺德生活了十几年,却不了解这座城市,惭愧。
多谢楼主分享,让我对佛山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好奇,还请继续。
-----------------------------
谢谢支持。
岭南酒香醉天下,佛山米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
在佛山,有两种酒相当有名:
石湾玉冰烧和九江双蒸。
岭南天地里面,有一个酒行会馆,
那是清朝嘉庆年间建造,
用于当时酒业聚会的场所,
据说是现金全国唯一一间能够保存下来的酒行会馆。
不必学李白的“一斗酒诗百篇”,
也不必学陆游的“诗情恰在醉魂中”,
可以和友人长谈对饮,也可以一人月下独酌,
喝三五杯,酒如人生,味在其中,
醉与不醉都没关系,喝酒只是获得身心自由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