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科普 » 正文

人心是最直接处。儒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佛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迷失了自心,只是在外显的形象上下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4 02:18:31    浏览次数:135
导读

契入佛教,契入圣道,乃至契入一切圣贤之教,当从最直接处下手。如何是最直接处?答曰:人心是最直接处。儒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佛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迷失了自心,只是在外显的形象上下功

契入佛教,契入圣道,乃至契入一切圣贤之教,当从最直接处下手。如何是最直接处?答曰:人心是最直接处。儒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佛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迷失了自心,只是在外显的形象上下功
契入佛教,契入圣道,乃至契入一切圣贤之教,当从最直接处下手。如何是最直接处?答曰:人心是最直接处。儒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佛学,是心上的学问,是心上的修养。迷失了自心,只是在外显的形象上下功夫,那便是阳明先生所说的戏子扮相,那是成不了圣人的。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最直接的下手处。直指根源,悟道成圣,是最直接的下手处。释迦佛令罗睺罗撞钟,而问阿难曰:这个听到撞钟声的,究竟是个什么?六祖惠能开示惠明:屏息诸念,一念不生。正与么时,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究竟是个什么?释迦拈花,指示大众:这个见花的,究竟是个什么?这个见种种色相的,究竟是个什么?
孔子开示曾参,突然呼唤曾参一声:“参乎!”曾参突然被他一唤,当下妄念顿断。这时,孔子指示他道:“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说,我所说的道,不生不灭,清净本然。曾子当下悟道,曰:“唯。”也就是说,奇哉!奇哉!原来是这个。至此,曾子便接续了孔子之道。
孔子对曾子的这段开示,也可作个有色彩的描述:孔子默然,目视大众。人天大众悉皆茫然。正于此时,孔子唤曰:“二三子!”然后,孔子默默地注视着大众,云:“吾有‘本真之我’,人人皆有本真之我。这个本真之我,一以贯之,不生不灭。这个本真之我,时时显露,无有隐藏。这个本真之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个本真之我,是诸圣先贤的真性命。今已嘱咐人天大众。”
我今问曰:屏息诸念,一念不生。正与这时,哪是这个了了常明的观音的人?答案只有一个,唯此一心,是了了常明的观音的人,是了了常明的闻声的人。若欲契入佛地,只须识得此心。若欲契入圣道,只须识得此心。唯有此心,是观音的人,是见色的人,是现一切相的人,是起一切用的人。此心是真佛,此心是真圣,佛之与圣,同实而异名。见得此心,一肯肯定,不再怀疑,是名见性,亦名见佛,亦名悟道,亦名古佛出世。
见性之后,当须绵密保护,即一切相而离一切相,即离同时,亦无先后。若有丝毫着相,则凛然一觉,将他觉破。如是而慎独,如是而正心,如是而修身,如是而及人。如是而用功夫,久久纯熟,即得完全恢复本来面目。到了这里,便是天下太平。到了这里,便是十方净土。天下太平,十方净土,这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而是心性学意义上的。若作物理学意义上的“天下太平”而想,若作社会学意义上的“净土世界”而想,即使圣如孔子,他也不能让天下太平。即使圆同释迦,他也不能让十方清净。
——苏树华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