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本地资讯 » 正文

抗战时凭借复制品躲过日本人劫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0 09:17:11    作者:微世推-李亚楠    浏览次数:200
导读

中国鼎文化起源很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作为炊食器具。而其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

中国鼎文化起源很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作为炊食器具。而其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有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由于青铜鼎是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威严的面纱。

 

我国的稀世珍宝——毛公鼎,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一起,被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位居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首位。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敞口,双立耳,三蹄足。口沿上有厚实高大的双耳,颈部的两道凸弦纹之间饰以精美的重环纹。腹如半球形。足呈马蹄形,造型浑厚朴实。内壁铸铭文32行,499字,是我国迄今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其内容是记载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名辞。

 

毛公鼎在过去多被认为是周初之器,清末学者吴大说:“今得毛公、南公二鼎,文同成王之诰。……不图二千九百余年周初宝器至今完好。”郭沫若定为周后期宣王时器,他在《毛公鼎之年代》中列了五条论据。但唐兰对郭之论断提出不同看法:“这个鼎从它的形制、铭文内容、文字书法看,应该是厉王时器。”不过学术界多认同郭说。


毛公鼎铭文最长

 

毛公鼎内壁铸铭文32行,499字,是我国迄今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毛公鼎内刻铭文


公鼎铭文拓片


西周厉王晚年政策失当,诸侯叛工,厉王被流放彘地,开始所谓的“共和时代”,此时新旧派诸侯斗争不断,故宣王即位之初,忧心忡忡。鼎铭说:“……四方大纵不静”,或即指当时的动乱局势。

 

铭文前五段由“王若曰”、“王曰”领首的诰命,显示出宣王亟求良佐的殷切期盼。第二段至第四段有连续多个“你不要”、“你不能”、“你不准”、“你别敢想……”的强力命令句式,更透露了当时情势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毛公临危授命的迫切要求。

 

毛公鼎铭文拓片


毛公受周宣王册命,统领朝廷百官,负责周王内外大小政务及所有出入政令的布达,并兼管公族子弟教育、侍卫、军事、内政等,实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职,所以赏赐品也最为丰盛:玉礼器、佩饰、官服、车饰、马饰等等,其赏赐之多,是金文中的最高等级,可知其册命职官之大。

 

毛公鼎铭文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此外,毛公鼎的铭文对研究中国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等均有重要价值。

 

命运多舛多次易主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有古董商人闻名而来,以白银300两购得,但运鼎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买卖没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贿知县,董治官被逮下狱,以私藏国宝治罪。此鼎最后运到县府,被古董商人悄悄运走。后毛公鼎辗转落入西安古董商苏亿年之手。

 

咸丰二年(1852年),苏亿年向北京著名金石学家兼收藏家陈介祺发函告知,陈接信后马上汇来白银100两,言明以50两作为货款,50两作为运费,让苏雇车专程送来。陈见此宝鼎价值超出他的预想,极为高兴,又赏苏白银1000两,把此鼎锁藏于密室,他经过深入研究,写出了铭文考释文章和题记。



清末大臣、金石学家 端方


毛公鼎入陈家之后又屡经变故。陈介祺病故,陈氏后人把毛公鼎卖给清末重臣端方,1911年端方被派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被起义新军所杀。民国期间因家道中落,端方之妾将毛公鼎典押给天津华俄道胜银行,银行将此鼎入库秘存。

 

而后,毛公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英国记者辛浦森,欲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求购,端家嫌开价低没有割爱。同时,社会舆论也纷纷认为此系国宝,反对端家卖给外国人。

 

1926年前后,北平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认为国宝放在外国银行不妥,向端家表示愿以较低利息质押毛公鼎于大陆银行,端家表示同意,由谈荔孙代办向天津华俄道胜银行赎出,改存大陆银行。


任北洋交通总长时的叶恭绰


不久,北平大收藏家、国学馆馆长叶恭绰与郑洪年、冯恕合股集资买下毛公鼎。1930年,郑洪年、冯恕二人分让,毛公鼎遂归叶恭绰一人所有,但仍存于大陆银行,后来叶迁居上海,毛公鼎也一同转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叶恭绰匆匆避往香港,毛公鼎及叶之收藏书画未能带走。

 

日本军方想尽了办法打听宝鼎的下落,却数次无功而返。日本人声称:“就是把上海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出宝鼎”。

 

期间,叶在上海之妾潘氏意欲侵吞叶在沪之家产,打起了官司。1940年,叶恭绰致电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的侄子叶公超,让他赴上海代为主持讼事。叶公超途经香港时,叶恭绰嘱咐其侄:“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出高价购买毛公鼎,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

 

叶恭绰之侄叶公超


当叶公超到上海应诉之时,潘氏已向日本宪兵队密告叶宅有国宝毛公鼎及珍贵字画,日本宪兵队当即前去搜查。万幸的是先搜出一些字画,接着搜出两支自卫手枪,日本宪兵注意力转移,对查找毛公鼎之事有所疏忽,而毛公鼎当时就藏在叶恭绰的床下,竟末被发现,但叶公超却因手抢被查出以间谍罪被捕,投入牢狱达49天,多次遭鞭打、水刑,但叶公超坚不吐实。后为脱身之计,密嘱家人铸造假鼎交出,并由其兄叶子刚以重金具结作保才得释放,但仍受监视。后来叶公超终于在1941年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将国宝完好无损地奉还给叔父叶恭绰。


不久香港被日军攻占,叶恭绰不得已又携带毛公鼎辗转返回上海,后因患病,经济困顿,万般无奈之下将毛公鼎典押银行,后为巨商陈永仁得悉,出资赎出。

 

国家收藏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国家。1946年春毛公鼎由上海运至南京,由博物馆收藏。

 

1948年,毛公鼎随大批文物迁台。

 

1965年台北故宫正式落成,毛公鼎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换的展品。

 
(文/微世推-李亚楠)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微世推-李亚楠原创作品•作者: 微世推-李亚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news/show-8021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